用中国智慧打赢文化战略

2016-05-25
作者:李河新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强盛不仅要依靠经济、军事的强大和政治、体制的稳定,更要有独立自主、发展壮大的民族文化作为坚实的基础和支撑民族精神的脊梁,如此才能确保可持续的发展和长期的繁荣稳定。

  理性看待西方文化

  如果说从上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启的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是因落后而挨打之后的变革国强之举,那么在近百年之后的今天,中国早已丢掉了贫穷落后的帽子,但我们对文化的态度,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对民族传统的自信心,与爱国主义倾向,并没有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同步增强。面对很难的国际环境和社会变革与经济大潮的冲击,一方面我们的传统文化岌岌可危,“拯救国粹”、“挽救民族文化”等等呼声此起彼伏,一方面是价值观念的模糊和崇洋拜物心态的高涨,很多文化人、学者甚至媒体和官员,丧失了立足于自身文化的评价标准,或惟西方的标准为标准,不能真正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或是片面、狭隘地理解和误会传统文化。

  从中国当前的文化现状来看,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经济逐渐与国际接轨以后,“被国际化”成为中国文化界一些人追逐的目标,忽视了文化经济的本质差别。加之“多元并存”,中国文艺评论家和舆论媒体说好话的多,不批评或不敢批评即使他们不满意的文化现象。

  就拿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学来说,有学者指出“第一代作家是用精神写作,于是有了建国初的文学繁荣,第二代作家是用情感写作,于是有了歌颂共产主义美好理想和生活的现实主义文学,第三代作家是用经历写作,于是有了伤痕文学,第四代作家是用身体写作,于是有了当代文学”,这个说法虽不十分准确,但揭示出的现象却不能不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和反思。

  为此有必要就中国文化当前的文化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其发展根源,明示其危害后果。这其中表现最为活跃和最有影响性的,就是所谓“中国当代艺术”潮流最具典型性。

  就以所谓“中国当代艺术”为例,从这一现象不难看出我们所面临巨大的文化挑战和危机。所谓“中国当代艺术”,确切地说,从作品的内容到形式,并非指中国在这个时代里的所有艺术,而是特指一种国际化了的“美国式艺术”。这是一场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轴心国家经过精心策划、实施的文化战略武器,他们的老对手苏联最终败下阵来,随着苏维埃政权的解体,持续了四十多年的“冷战”时代表面上宣告结束,但事实上冷战思维并没有终结,只是冷战的外延变得更加广泛和多样,在此情形下,中国那些急于“被国际化”并获得承认的艺术家不可避免地成为被选中的样板,成为所谓“中国当代艺术”的替身。

  美国文化战略的制定

  二战结束以后,美国无可争议地成为了建立在战争废墟上的世界强国,为了抗衡和牵制以苏联为代表的共产主义阵营,争得世界霸主地位,“反共主义”是美国主流社会的共识,甚至成为了美国的“国家意识”和基本国策。由于战后欧洲一片萧条,经济衰败,社会动荡,苏联的势力和对世界的影响巨大。这无疑也是对美国为首“自由西方”的威胁,为此,美国总统杜鲁门于1947年3月在国会发表讲话,呼吁美国必须支持“自由的民族”,以反抗极端主义,冷战正式开始。6月,著名的“马歇尔计划”出台。7月,中央情报局宣告成立。两年后的1949年,苏联的原子弹爆炸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新中国,引发了美国的“红色恐慌”,掀起麦卡锡主义的反共狂潮,并在1950年升级为朝鲜战争。其后双方开始了旷日持久的冷战。

  从一开始,美国就意识到冷战的主体是“文化战”。事实上,成立中央情报局其本旨就是为了“文化冷战”。1947年底,中情局成立伊始,总统国家安全委员会就发出一份NSC-4A指令,授权中情局实施“秘密心理战”。由此在没有设立文化部的美国政府机构里,“中情局”同时具有“文化部”职能,“艺术成为准军事资产”,“文化名流成为宣传工具”,用继任者艾森豪威尔总统的话说就是:“冷战的目的不是占领他国领土或以武力征服他国……我们是试图以和平手段使全世界都相信真理。为了普及这个真理,我们使用的方法通常称为‘心理战’。所谓‘心理战’就是争取人的思想,争取人的意志的一场战争。”

  在此背景下,一个由中情局特工乔斯尔森直接指挥,中情局负责人布雷顿主管,代号为“QKOPERA”的文化冷战傀儡组织——“文化自由大会”于1950年在柏林成立。随后又在35个国家建立了分支机构,各分支机构又发展出无数个外围组织,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隶属于美国中情局的“文化联合国”。同时马歇尔计划动用了2亿美元的资金用于其文化宣传和“心理战”,这对于当时贫穷的欧洲是何等大的诱惑!不仅如此,还有一大批实力雄厚的基金会为中情局提供资金和掩护,除了像洛克菲勒、福特、卡内基等这类大家族基金外,中情局还设立了许多空壳基金会,使得基金看不出来源却又源源不断地流向各个地方。这样一个文化战争机器就开足马力运作起来了。

  他们像在二战时期争夺科学家一样,拉拢、争取文化名流,组织各类艺术交流、展览,设立各类授奖,出版发行各类图书、刊物……如中情局创始人之一的乔治坎南所说的:“最大限度的提高宣传和政治战的技巧”,实施一种“文化毒化”行动。这样的文化渗透到文化的各个领域,文学、音乐、绘画、电影、建筑……无一幸免,直到今天。

  “美国的文化战略”实施举措

  美国要成为超级大国,不仅仅需要在军事、经济上主导世界,更要在文化上确立文化大国的地位,控制意识形态的话语权,这是美国非常明确的文化战略思想。但面对欧洲深厚、强大的文化历史背景,由外来移民组成、只有200多年历史的美国为了争夺“世界文化艺术中心”这把交椅,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彻底颠覆、否定已有数千年历史的欧洲文化传统,树立只有美国式的艺术才是最先进、最国际的,才可以是当代艺术的“标杆”。

  为了实现这一计划,美国中情局、所属各类组织机构、基金会、博物馆、画商、评论家,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不遗余力地推行着这个战略计划。如著名的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它虽说是一个民间私人博物馆,但它的管理者、董事成员以及它为美国文化冷战立下的汗马功劳却非普通大众可以想象,就拿它的前后继任成员的背景来看就可窥一斑。

  纳尔逊·洛克菲勒,中情局长杜勒斯的密友、纽约州长、美国副总统……1939—1958年间任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董事长。

  戴维·洛克菲勒,美国外交协会理事长杜勒斯的老友、总统密友和资助人……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副董事长,后任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董事长直到1993年。

  托姆·布雷顿,战略情报官员、中情局局长助手、文化自由大会总管……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执行秘书。

  约翰·惠忒里,战略情报局成员、中情局副局长杰可逊的合伙人、心理战略委员会成员,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馆长长期托管人。

  威廉·伯登,中情局设在法国菲尔德基金会总裁……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藏品委员会主席、1956年任馆长。

  威廉·福布莱尔,美国参议院对外关系委员会主席、参议院……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国际委员会成员。

  波克·麦克雷伊,美前驻拉美情报机构资深成员、美外交部驻巴黎马歇尔计划文化科官员,1951年起任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国际展览计划主管。

  由此可以看出,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单纯的艺术机构,它与美国在其他国家地区设立、资助并控制的许多组织机构一样,从来就是美国的文化战略武器,肩负传播美国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政治重任,时至今日,洛克菲勒基金会设立的“亚洲文化委员会”(ACC)和其所属“亚洲协会”仍在资助、鼓励大批的中国学者、艺术家去美国“交流”,在中国搞“美国式”的“中国当代艺术”。

  1985年就有美国某基金会出资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美国“波普艺术大师”劳申博格的作品展,一时间神州大地刮起一阵所谓“85新思潮”的旋风,并由此拉开了“中国当代艺术”文艺思潮的序幕。

  如果说这种思潮是当时国门乍开的中国面对美国当代艺术的一种正常反应,那么随后美国、德国、瑞士等西方国家的大使馆、文化官员和基金会等,在中国致力发掘、扶助搞美国式“当代艺术”的艺术家、评论家和官方代理人的工作,将不断涌现的与美国当代艺术沆瀣一气的中国“政治波普”“泼皮现实主义”“行为艺术”等进行大肆追捧,再到近年来投机资本的介入,收藏机构、 投资交易机构和媒体的捧炒,以美式当代艺术占绝对主导的各类“双年展”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全国范围遍地开花,“中国当代艺术”终于从地下变为主流,取得官方化、合法化和国际化的地位,形成美国艺术形式和意识对中国文化的全面占领的重要举措,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开始控制整个文化发展方向之时,就不能不说这是一场用心险恶的计谋。

  亟须修正的“当代艺术”

  那些中国“当代艺术家”都在做什么呢?通过那些被外国利益集团指认的“中国当代艺术”的作品来看,其间充满的是色情、暴力和死亡的信息,是对国家、政权和执政党的恶意挖苦,是对中华民族和文化传统的讽刺与恶搞,一时间吃死尸,脱衣露体,嬉皮笑脸,丑陋怪诞、女生暴露自己的生殖器,各种低俗下流丑陋非道德的东西的打着“当代艺术”的旗号出现于中国社会,他们放弃了作为一个中国人、艺术家的基本良知和道德底线。

  由西方一手扶起来的“中国当代艺术”,其根本目的就是要破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颠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随着与西方在意识形态上有巨大差别的中国在国际关系中地位的不断提高,西方开始加紧对中国进行“文化殖民”政策,扶持和控制“中国当代艺术”,显然是对“红色中国”的有意消解。当代艺术的“中国热”开始与苏联解体的1990年代也绝非偶然。邓小平同志向全国人民发出的警告:“要防止‘和平演变’”!而这也正是西方利益集团的政治图谋。为此,我们应该保持高度的警觉和足够的重视。

  在全球化概念滥觞的今日,各国家民族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和民族特性,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这本是文化多元化的繁荣。但在以美国等西方“种族中心主义”的控制下,当代艺术表面上五花八门,其实“性质”完全相同,在思想艺术和文化上否定“中国性”。曾经在成都举办的一个当代艺术展上,就有“艺术明星”公然叫嚣“要以颠覆传统来捍卫传统”!颠覆意味着消亡,既已消亡,何来捍卫与继承?

  这种割断历史,自我否定,一方面暴露出中国“当代艺术家”深深的文化自卑感,另一方面也证明了美国的文化奴役政策,用美国“观念艺术”祖师约瑟夫科苏斯的话可以一语道破:“因为我们没有一种真正的国族个性,我们将现代主义本身作为我们的文化。我们以出口我们的主义,改变形成了其他文化,并赋予这种混乱以一种‘普世性’外观,因为我们的文化没有唯一的地理渊源,我们倾向于将自身定位于一种时间的位置——这个世纪,而不是定位于大地的某个地方。我们出口了一种综合性的文化——麦当劳、可口可乐、希尔顿酒店等。由于各国民族文化纷纷退却让给我们地盘,它们最终失去了对自己的生活有意义的机制性的控制,由此变得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依附于我们。”这无疑是美国文化冷战思想最赤裸的表白,也是所谓“中国当代艺术”本质的真实写照。

  以所谓“中国当代艺术”为代表的文化潮流,却从根本上否定了中国自身的文化传统。当美国艺术冠以“当代艺术”这个概念,并以之为手术刀切掉“历史”,彻底断送欧洲艺术传统,自己得以“横空出世”之时,“美国艺术”也就等同于“当代艺术”,也就成为了“国际艺术”。

  正如美国在1950年7月10日发出的“国家安全委员会指令”中所提出的“最有效的宣传”就是“宣传对象按照你所指的方向走,而他却以为这个方向是他自己选定的”。美国的文化冷战是何等的老谋深算!那些深中荼毒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也正是以这种“文化自觉”投向了西方的怀抱。

  许多冠以“中国当代艺术”产品并非是为广大的中国人民群众服务,并非是建立在中国自身的文化传统与历史的基础之上,更不是艺术家真挚和热情的创造,而是为了迎合西方的口味和政治需要,这种所谓的“中国当代艺术”的真身不在中国,也不属于中国,更不属于中国的文化,它的文化归属是以美国为轴心的西方世界,是一剂旨在麻痹、摧残、控制、奴役中国人民的“精神鸦片”。

  加强国家文化战略建设

  文化传统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民族来说,都是其血脉根本。我们既反对彻底消解、颠覆传统文化,也不赞成对传统文化的狭隘保守,坚持和发展传统文化并不是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而是立足于本民族文化传统,兼收并蓄,海纳百川,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多元并存、平等对话。

  中国迫切需要建立一种自己的国际文化战略。建设中华民族自己的精神家园,走向世界的应该是真正反映中国文化个性、具有中国艺术精神品质的文化艺术。敢于与西方不同,才是中国应该秉持的文化战略要点。中国人站在自己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根基上,理应有足够的底气去批评、判断“当代艺术”,而不是在文化霸权面前丧失自己的文化价值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