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聿造故宫,故宫赫赫”是乾隆帝东巡盛京留下的著名《盛京赋》中赞誉沈阳故宫的名句,让全世界更加关注盛京、了解故宫。
沈阳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古都,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之称,作为一名祖籍沈阳的满族人,从小听着爷爷讲述清朝的历史和家族的故事,沈阳故宫于我一直是神秘的存在,好奇心驱使我想要走近它、了解它背后的故事。
重游故宫,踏上铺着青砖的大道,漫步于宏伟宫殿之间,穿梭在一座座殿宇楼阁之中,感受故宫的庄严大气、气势恢宏,处处都彰显着中国建筑的无穷智慧。从东路、中路以及西路三路穿行,看着大政殿、凤凰楼、文溯阁三大标志性建筑巍然屹立,欣赏着翻修复建后的114座古建筑群,抚摸着那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门一窗、一器一物,随时光流转......
讲好沈阳故事,传承优秀文化,把盛京的故事讲给一代代沈阳人听,揭开它的神秘面纱,了解它的历史渊源。7200年前,人类就在此农耕渔猎,繁衍生息,创造出新乐文化,从春秋战国时期的重镇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划归为辽东郡,再到西汉时期的侯城,最后唐代改称为“沈洲”,后辽金继续沿用,到元朝后改为“沈阳”。清太宗皇太极改称沈阳为“盛京”,顺治十四年,在沈阳设“奉天府”,又称沈阳为“奉天”。
讲述这段历史还要从盛京皇城——沈阳故宫的故事开始,故宫作为中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为清朝初期的皇宫,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那时的满族被称为“女真“,努尔哈赤以父祖遗甲起兵,统一了女真,后创建了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年号天命,天命十年,已然定都辽阳的努尔哈赤出于战略考虑将都城迁至沈阳,沈阳自古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正如《大清一统志》中所述“盛京形势崇高,水土深厚。长白峙其东;翳闾拱其西;沧溟鸭绿绕其前;混同黑水縈其后。山川环卫,原隰沃饶。洵所谓天地之奥区也。天作地藏,自开闢以来,以待圣人。”天命十一年,皇太极继承汗位,将女真改为满洲。他参汉酌金,一方面改革政治、军事体制,发展民族教育,一方面增建处理朝政和居住之所,形成了沈阳故宫中路建筑群落,并将沈阳更名为天眷盛京,天聪十年,皇太极建国号大清,改元崇德,始称皇帝,正式确定了宫殿之名--盛京皇宫。崇德八年,皇太极病逝后,皇九子福临继位,年号顺治,顺治元年,多尔衮率军入关,同年九月,大清政权迁都北京,从此盛京皇宫便成为了“陪都宫殿”。乾隆皇帝对盛京皇宫不断修缮,并运来皇家珍宝于此贮藏,以示不忘根本,使其与当时北京紫禁城、热河行宫齐名,成为皇家三大文物宝库。
沈阳故宫建筑群彰显了满族社会制度和生活特点,兼容蒙、藏、汉等民族的建筑结构和装饰艺术。崇政殿内外檐柱上方的龙形抱头梁,大政殿的双龙盘柱,大清门、崇政殿的龙纹墀头等都是别具一格的独特设计,既富有满族民族特色,又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正式定名为沈阳故宫博物院,2004年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批准沈阳故宫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沈阳故宫经过岁月的洗礼,依旧散发着无穷的魅力,挖掘故宫建筑文物的深刻内涵,赋予新时代的历史使命,让壮美的故宫承古纳新,焕发青春,必将再次受到全世界的瞩目。
何 佳 沈阳市政协委员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副院长
沈阳市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