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青山不负人

2021-01-04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牛 瑾

  “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9项约束性指标和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超额完成,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取得重要成效,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生态环境法律制度不断完善……2021年如期而至,“十四五”开局起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将在这样坚实的基础之上,向着更高远的目标奋进。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很关键。刚刚过去的2020年,从三秦大地到汾河之滨,从东北黑土地到洞庭湖畔,习近平总书记赴地方考察调研,“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主题贯穿其中。“以对党、对历史、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把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摆上重要位置”“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发扬‘右玉精神’”……一系列谆谆嘱托、重点部署,凸显着我们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

  为什么能坚守这样的战略定力?答案就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里——“生态环境保护就是为民造福的百年大计”。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一,就是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立足新发展阶段,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生活富裕但环境退化也不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即使面临压力叠加的现实,即使需要跨越常规性和非常规性的关口,也必须继续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选项,推动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同时,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通过科学的路径,按照科学的部署,采取科学的方法,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人人既是绿色发展的受益者,也是生态文明的建设者。更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就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全体人民的力量,推动形成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汇聚出强大的“绿色合力”。

  所以,立足新发展阶段,如果你是巡查在一线的河长,应当挺起宽厚的胸膛,守护好清清碧水;如果你是耕耘在田间地头的农民,应当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用勤劳的双手建设美丽的家园;如果你是拼搏在市场大潮中的企业家,应当发扬企业家精神,强化企业环境保护主体责任,走绿色发展之路;如果你是生活在城市的市民,应当将环保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从随手关灯、绿色出行等点滴小事做起,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1年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部署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当一个人的力量乘以14亿,就一定能迸发出建设美丽中国的伟力,将决策与部署落到实处,让盎然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牛 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