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企服务港,探索优化营商环境服务新模式

2020-11-20
来源:智慧中国网    

  近几年,我国以北京和上海为主要代表积极进行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创新,2018年和2019年我国连续两年入列全球优化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大经济体,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优化营商环境从国家至各级地方政府既是重点又是热点,营商环境的内涵和外延持续扩展。各地不断探索营商环境服务创新举措。民生智库深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下文简称“亦庄”)调研发现,亦庄创建的服务新模式——亦企服务港,是同时体现“主动服务”和“凝心服务”的重要尝试,对全国各地优化营商服务具有良好的借鉴参考意义。

  一、“亦企服务港”的产生背景

  民生智库认为营商环境服务正在向“主动服务”和“凝心服务”扩展。

  一是营商环境服务正在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随着我国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取得显著成绩,营商环境的服务方式也在同步变化。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改革目标和任务,进一步增强政府的回应性,要求政府在决策与治理过程中容纳多样化的利益表达和诉求,积极回应企业诉求,完善企业服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正在逐步成为“服务型政府”的重点功课。

  二是党建凝心,全力服务。营商环境服务不仅是企业全生命周期审批服务,更是伴随企业成长、发展的凝心服务。国内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内容源于世行评价指标,主要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几个关键阶段的行政审批便利度等相关服务。2018年国家发改委在参考世行评价内容基础上,将国内营商环境考核内容扩展至反映城市投资吸引力和体系,以及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三个维度,进一步丰富营商环境服务内容。各地积极参考国家发改委的主要内容,结合地方特色进行调整或丰富。亦庄将营商环境服务是拓展为助力企业孵化、发展、成熟,协助企业解决痛点难点问题等多方位多维度环境的服务。笔者称之为凝心服务。

  从“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到“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探索营商环境服务新模式。2019年4月,亦庄借助北京市委推行“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机制契机,破解企业服务的症结,全面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探索建立符合开发区区情的党建引领发展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坚持“主动服务”和“凝心服务”双原则,以“亦企服务港”为主要枢纽,建立党建引领“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整合各方力量,逐步构建全域覆盖、高效运行、公平公开、顺畅有序的为企服务网络。

  “亦企服务港”是亦庄为企服务专属体系,既是党建引领“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的日常工作落实平台,又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的实体化运行平台。致力于实现“党建全统领、区域全覆盖、力量全动员、服务全响应、问题全处理”的企业服务目标,持续优化亦庄营商环境。

  二、“亦企服务港”的主要特点

  (一)党建引领,网格化布局管理

  党建引领,区域布局,网格化管理。坚持“企业在哪里,服务就覆盖到哪里”,按照行政区划、企业分布情况,将亦庄划分为11个片区,在每个区块建设“亦企服务港”,通过统一标识和标牌,配备专门的人员,让“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日常化,让亦企服务港成为企业第一求助对象。

 78426100b07b7a45465c1e34d2cbb11

  图:亦庄亦企服务港网格化空间布局

  (转自开发区党群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

  (二)定位明确,五大任务三务合一

  定位明确,五大任务,三务合一。聚焦为企服务,“亦企服务港”明确了“打造党建指导基地,打造‘接诉即办’企业专席,打造政府服务绿色通道,打造‘七促’数据中心,打造亦城文明中心”五大主要任务,实现服务港党务、政务、服务“三务合一”功能定位。

  图:亦企服务港“五大主要任务”

  (三)横向协同,资源效率最大化

  部门参与,横向协同,资源效率最大化。“亦企服务港”打破了部门间的行政壁垒,以服务港接收的“服务事项”为单位进行服务,针对每一个事项,相关责任单位和配合单位及时响应,各部门横向协同推进,可有效避免因某个环节或某个部门的问题影响处理进度和结果,促进行政资源整合和利用效率最大化。

  图:部门横向协同示意图

  三、“亦企服务港”的运行机制

  构建十二大运行机制提供“亦企服务港”服务保障。以“亦企服务港”为载体,逐步建立并完善网格化高效服务、书记接待日、党建双报到、党建孵化、吹哨报到、亦企开放日、政策首发通报、涉企情况速通、专题会商、通报汇报、考核督促十二大机制,保障五大任务顺利落实,高效统筹协调资源、及时反馈企业诉求,缩短响应时间、提升服务质量。

  图:十二大运行机制示意图

  四、“亦企服务港”的主要成效

  “亦企服务港”是亦庄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把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的重要样板,是全面改善营商环境的重要路径,自“亦企服务港”创建运行以来,在疫情防控和企业服务方面获得亦庄企业普遍点赞。

  组织优势凸显,成为亦庄疫情防控的重要助力。一是组织有力,反应及时,主动联系,宣讲政策,排查企业。亦企服务港工作人员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主动联系片区企业,发放疫情防控工作指南;询问企业人员返京情况,追踪到个人及返京路径;了解企业需求和困难以及企业开复工情况。二是主动揽“哨”,横向协同,合作发力,纾难解困。武汉封城后,亦庄港积极联系城市运行局,指导和帮助医药行业物流企业盛世华人公司进行申报,快速办理了车辆通行证明,帮助其及时完成疫区紧缺药品运输任务。博兴港积极为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提供疫情防控保障工作,正值疫情企业复工初期,奔驰的零配件生产机器坏了,整车生产即将停止,只能紧急从外省聘请维修人员入驻,在此特殊时机之际,博兴港及时协调,帮助奔驰做好“边隔离,边维修”工作,助力奔驰迅速恢复汽车生产。三是统筹协调,高效配合,助力亦庄企业员工和辖区居民应检尽检。疫情期间,各服务港在党群服务中心的领导下,积极协调防疫检疫机构入园入企,对亦庄的环境和人实现“双检测”,保障电梯、食堂等公共区域的卫生安全,完成在区人员疫情排查,共计排查21万多人,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帮助居民安心生活。

  推行“面对面服务+流动窗口”服务模式,切实做到企业服务在身边。对有条件的亦企服务港建立“政务分中心”,配置自主服务设备;针对政务服务高频事项,同时参考企业办事距离远近和企业需求数量等因素,由业务部门服务人员每周不定期到亦企服务港搭建“流动窗口”,提供“面对面服务”。转被动服务为主动问需,转企业呼声为哨声,将哨声转化为各部门的行动力,转化为营商环境的软实力,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截止2020年底亦庄设立8个亦企服务港,全年接待、走访辖区企业2900多家,解决各类诉求740余件,其中疫情防控相关诉求465件。2021年服务港将扩展至11个,服务范围覆盖整个亦庄新城。

  五、“亦企服务港”的发展展望

  “亦企服务港”是创新优化营商环境服务模式的一次有益探索,是符合我国优化营商环境特点和发展趋势的行动实践,既满足了国家和北京市对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的要求,又充分体现了亦庄党建引领、主动服务、凝心服务的实际特点,进一步优化完善相关工作,释放更大的服务潜力,未来可以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一)优化机制:持续完善,为企业发展护航

  边发展边总结边调整,优化机制,为亦庄企业提供“高效、便捷、准确、有效”的服务。一是进一步完善部门协同机制。充分发挥总干事的统筹协调能力,调动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回应企业诉求,解决企业问题;二是加快打造高质量服务团队。针对亦企服务港服务团队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培训,全面提升团队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重点提升总干事的统筹协调和跨领域业务知识能力,提升服务专员的应对和问题处理能力等,实现与企业高层深度交流,高效顺畅沟通。三是推动亦企服务港均衡发展。各港建设分批推进,人员班底素质和建设成效略有差异,加快促进均衡发展,加强各港之间的交流沟通,经验共享,推动为企服务效果最大化。整体提升亦企服务港为企服务效能。

  (二)打造品牌:成为营商环境重要品牌吸引

  加快形成优化营商环境的品牌名片。亦企服务港是亦庄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符合区情的党建引领发展的重要成果,下一步应重点加强品牌打造,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品牌吸引。一是逐步建立企业口碑。加快完善服务港的建设和制度,切实做到“企有所呼、我有所应”,实现企业诉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让亦企服务港成为企业身边的“服务员”,让企业成为亦企服务港的口碑传播者。二是借助机构改革契机,加快部门整合资源,减少企业“行政负担”。在完成国家和北京市营商环境工作要求基础上,率先探索以亦企服务港为载体,帮助企业减少“政策学习成本”、“遵守相关规章制度的合规成本”以及“整个过程的心理成本”等符合企业切实需求的“行政负担”,让亦企服务港的名声由北京传播至全国各地,成为吸引优秀企业的活招牌。

  (三)地方借鉴:服务至上,提升行政效能

  “亦企服务港”服务模式创新源于亦庄针对企业主动服务意识,同时也与营商环境“大服务”的理念一致,营商环境优化的关键在于服务的优化,未来营商环境的比拼是服务的比拼,总结而言,以下几方面可作为探索营商环境创新服务的参考标准。

  知企业所需,应企业所求。创新服务首先在于服务意识的转变,变被动的行政审批服务为支撑企业发展的综合性多元服务,丰富政企互动方式,扩宽企业诉求表达渠道,及时获得企业急切需求、真实需求,从需求出发,通过多元高效服务机制,积极响企业诉求。

  横向协同,合力解决问题。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和独立部门间的协同合作难题仍是优化营商环境的主要症结,需将满足企业诉求的解决思路由“点”扩展至“线”或者“面”,重视横向协调和部门合作,以问题为导向,设计布局服务机制,合力满足企业诉求。

  企业服务便利化、近距离。优化营商环境不仅是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更是企业服务空间距离的缩小和心灵距离的缩小,将服务送到企业身边,送服务上门,服务出便利、服务出实惠,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提升行政服务效能。营商环境竞争力就是地方竞争力,加快创新企业服务,提升营商环境竞争力,栽好梧桐,凤凰自来。(文/民生智库政策与战略研究中心 朱兰香 张洪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