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信息技术构建教育新生态

2019-12-27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日前,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八仙筒镇平安学区中心校五年级学生在上编程课。学校供图

  构建学校自己的教学资源平台,为教师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保障;原本需要抱着三大摞卷子批改一周的试卷,通过网络阅卷系统两小时之内连成绩分析都能全部完成……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第五中学,教师们越来越多地尝到了运用信息技术的甜头。“通过信息化技术解决了一些教学管理难题,把人从繁杂重复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我们也有更多精力真正关注到老师和学生的发展上来。”该校校长李君龙说。

  这不是个案。如今,信息技术在内蒙古各地各校已得到广泛应用,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对构建良好教育生态的促进作用愈加显见。今年,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厅长突破项目”,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推进力度前所未有——深化应用、创新机制,大力推动全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向深向实发展。

  “内蒙古在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中,深刻地认识到没有教育信息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既是事关教育全局的战略选择,也是破解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紧迫任务。”内蒙古自治区党委高校工委书记,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侯元说。

  加大投入、统筹优化,厚植教育信息化土壤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不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统筹实施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等一系列教育重大工程项目,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明显改善。

  在呼伦贝尔市,中小学(含教学点)互联网接入率、校园网建网率、普通教室多媒体配备率、同频互动教室覆盖率均达到100%;在阿拉善盟,2015—2016年,全盟投入1300万元建成42间高标准同频互动教室,实现了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同频互动教室全覆盖;在赤峰市,通过创新智慧教育云平台建设和应用模式,实现市“智慧教育云平台”三级互联互通、共享共用,资源总量达7258G……

  截至2019年底,全区中小学(含教学点)全部接入互联网,其中91.55%的学校接入带宽在100M以上,93%的中小学建成校园网,普通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备率达到98%。信息化教学应用覆盖全区所有中小学和94%的教学点。

  “教育现代化的过程,就是用现代信息技术持续不断变革教育的过程。在内蒙古,信息化已经逐步成为变革教育体系、提升教育品质的内生变量。”侯元说。

  为进一步提升农村牧区教学质量,解决农村教师结构性短缺、教学水平不高问题,内蒙古从2015年开始在全区试点推进“同频互动课堂”建设,在城镇优质学校设主讲教室,乡村学校和薄弱学校设接收教室,利用互动平台、录播系统和网络将主讲和接收教室互联,采取“一对一”或“一对二”的方式,在城镇优质学校和乡村薄弱学校间开展远程同频互动教学和教研,师师、师生、生生间实时互动交流,课堂教学实况同步传送到资源平台上,供师生在线学习。

  2017年底,自治区又投入2.5亿元专项资金,在全区中小学实施“同频互动课堂”建设项目。截至目前,全区有2341所中小学(含教学点)建成“同频互动课堂”系统,占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总数近80%,覆盖全区所有旗县(市、区)。

  此外,内蒙古以购买服务方式建成自治区教育云平台,汇聚优质蒙汉文数字教育资源,向上接入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向下与盟市或区域平台互通,共享区域特色资源。平台现有资源总数110万件,自治区“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课程5万多节。

  通过一系列举措,内蒙古各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得到根本改善,为进一步深化应用,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作用奠定了基础。

  以点带面、深化应用,涵养融合创新泉流

  网络畅通了,平台建好了,但“高速路上没有多少车”,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推进尚不能说落到实处。

  侯元坦言,之前全区很多学校在教育信息化应用上还是知识呈现和获得信息,层次粗浅,对于提高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效益还远远不够。“这说明我们一些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在开展信息化工作时思路和方法不当,对信息化的核心价值把握不清,还没有把工作重心放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上。”

  为此,内蒙古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融合应用,开展了教育信息化应用试点工作、“智能教育示范区和示范校”创建活动、网络学习空间普及应用活动,加强对“同频互动课堂”应用指导,切实推动教育理念与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变革创新,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

  作为全区推进教育化工作的重要抓手,“同频互动课堂”的建设和常态化应用,在今年得到更大力度的推进。自治区教育厅相继出台了3个通知,从落实责任分工、创新应用模式和建立激励机制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进一步规范“同频互动课堂”操作流程。

  今年9月18日,自治区教育厅召开“全区中小学‘同频互动课堂’有效应用专项整改推进视频会议”,部署应用工作。11月11日,召开全区“同频互动课堂”应用培训会议,有11个盟市制定了工作方案。

  同时,建成自治区“同频互动”教研平台,各地“同频互动课堂”授课信号可实时接入或以录播方式上传自治区教育云平台,确保教研员可通过平台实现在线观课、评课及互动交流。

  “周二、周三由自治区教研室面向全区开展教研,周四、周五由盟市、旗县教研室主持本地区或跨区域教研。”自治区教研室相关负责人说。

  “通过自治区的‘同频互动课堂’,我们阿拉善盟和赤峰市、呼和浩特市的3所高中,联合进行了一场大教研活动。三地的老师通过示范课、讲座、点评联合开展了教研实时互动交流,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阿拉善盟教研室教研员金海红说。

  截至目前,“同频互动”今年共开展自治区级活动128次、盟市旗县级活动216次,培训教师数万人。

  侯元表示,从实践来看,内蒙古以“同频互动课堂”为抓手,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整体提升,教研部门基本实现了网络教研常态化,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明显提升,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得以逐步扩大。“可以说,在构建教育信息化应用模式上,我们初步探索形成一条符合自治区实际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子。”

  技术引领、以人为本,播撒进取创新种苗

  只有好的平台、好的应用模式,如果没有学校层面的具体运用、教师教学的常态操作、学生信息素养的普遍提升,教育信息化仍然是停留在表面的繁荣。信息技术赋能教育,是在规模化教育的前提下实现教育多样性、个性化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在推动全区教育信息化发展中,自治区始终坚持育人为本。

  在采访中记者看到,内蒙古很多中小学将“白板+投影”升级为触控式教学一体机,进一步改善了多媒体教育教学的条件,这为实现全程信息化教育教学提供了保障。更重要的是,信息技术的介入在重塑教学过程的同时,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新海中学七年级(1)班学生单毅来自鄂温克旗西公社,因为父母工作繁忙,单毅一直住在奶奶家。升入初中后,学业压力陡增,考试不及格、作业完不成的情况频频在这个家长、教师眼中的“乖孩子”身上发生。

  新海中学的机器人社团活动,给了单毅重拾信心的机会。在这里,他动手能力强。理解能力强的潜质很快被激发。

  “在自治区机器人创意大赛中,单毅和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制作出了一个牙签机器人,非常适用于餐厅的工作。该作品获得了自治区一等奖。”该校信息技术课教师盛晓军说。

  更重要的是,在学校机器人社团通过学习电脑编程,组装调配操作,参加一系列比赛,单毅的思维习惯和观察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孩子越来越自信,学业也有了大幅进步。可以说,信息技术为他的成长发展打开了一扇窗。”盛晓军说。

  通辽市奈曼旗平安学区中心校,地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地区,距离旗政府所在地尚有近百公里。在这所学校当了多年信息技术课教师的存亮,今年格外忙碌。“我们新开了编程课,不仅学生学,其他学科的老师也都跟着学。”存亮说。

  为进一步提高信息化应用服务基层的能力,今年自治区教育信息中心探索实施自治区级“同频联盟送课活动”,根据农牧区基层学校需求,以信息技术、学前教育、英语课程为主,邀请名师,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向全区进行直播授课。“说实话,以前是一点也没接触过,现在通过这样的直播课堂我学会了编程。”存亮说。

  “通过上自治区‘同频互动示范课’,部分贫困地区中小学之前由于缺乏师资无法开足信息技术课程,现阶段已可较好地开设包含编程在内的信息技术课程。”内蒙古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侯元表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的目标,为推进教育信息化深度发展指明了方向。下一步,内蒙古要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让管理人员、教师认清教育信息化的本质,明确信息时代教育变革与创新的方向,掌握融合创新的方法,要组织、激励学校开展教育信息化深度融合的探索,让学校信息化课堂教学从表面繁荣真正走向有效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