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
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前夕,习近平主席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时的一番话,有助于人们进一步理解新时代中国同世界的互动与交融。
“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洞察人类前途命运和时代发展趋势、准确把握中国与世界关系走向的基础上,强调要使中国对外工作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党的十九大进一步为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指明了前进方向。
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为深入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供了一扇窗口。4月10日,习近平主席即将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并发表重要主旨演讲。这是习近平主席作为中国国家主席第三次出席博鳌亚洲论坛的年会,也是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中国首个重大主场外交活动。习近平主席的博鳌之行,将为今年四大主场外交打造亮丽开局,奏响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乐章。
为世界发展提出思想引导力
把握大势才能运筹帷幄,胸怀天下方显大国担当。处于百年不遇之大变局的世界尤其需要思想的引领。中国领导人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世界提供了独特而丰厚的思想源泉。
博鳌亚洲论坛,见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发展与丰富。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时提出,应该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正确方向,坚持同舟共济,推动亚洲和世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习近平主席引用中国古语向世界讲述中国发展理念,世界从中国亲仁善邻的传统、与时俱进的智慧、宽广博大的胸怀中,感受中国同各国共同发展的诚意。
两年后,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首次系统全面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亚洲要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必须在世界前进的步伐中前进、在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水涨荷花高”“独行快,众行远”“一棵树挡不住寒风”“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习近平主席引用各国谚语阐述合作的重要性,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之间对合作共赢的相同追求绽放出新的光芒,鼓舞人心的讯息随暖人的椰风传向四方。
又逢“博鳌时间”。世界期待习近平主席再次登上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讲台,就进一步推动构建亚洲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和世界美好未来鲜明地发出中国声音、阐明中国的立场。
巴基斯坦计划发展和改革部部长阿赫桑·伊克巴尔说,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背后,展现的是中国人的超凡智慧,那就是如果你的邻居不能繁荣发展,你也就不能繁荣发展。这意味着世界各国是在一条船上航行。这是非常强大的一个思想,值得我们共同为之努力。
菲律宾前总统、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阿罗约表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于解决当今世界存在的很多问题都具有重要价值。中国发展成果惠及周边国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事业也始于周边国家,包括菲律宾在内的周边国家希望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实现共同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超越了像做生意一样价值对等的旧思维,体现了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新思维。”印度果阿大学教授塔蒂斯·帕鲁乐卡如此评价。
为合作共赢提供中国正能量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蓝图,需要着眼长远的运筹帷幄,更需要脚踏实地的潜心耕耘。
“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习近平主席向世界庄严承诺——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开辟全球发展繁荣的光明未来,中国是倡导者,更是实实在在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2017年5月,29个国家的领导人、140多个国家和80多个国际组织的1600多名宾客,从五大洲汇聚北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盛况空前,深得人心的丝路精神、圆满丰硕的合作成果给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
2018年3月7日,荷兰至中国货运班列装载着41个标准集装箱,从荷兰阿姆斯特丹出发途经哈萨克斯坦,全程1.1万公里,历时16天抵达中国义乌。
在应邀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的荷兰首相马克·吕特看来,这一班列是荷中关系加强的又一象征。他说:“‘一带一路’为荷兰企业呈现了许多机会。荷兰企业在海上物流、港口发展、铁路公路建设、可持续性等领域拥有专长,可为中国提供支持。”
俄罗斯远东发展基金首席执行官阿列克谢·切昆科夫说,在习近平主席的领导下,中国各项建设进入新时代。于世界而言,中国发出的一个重要信息就是持续推动“一带一路”,因为这个倡议得以让中国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带动世界发展。
巴基斯坦前总理阿齐兹说,“一带一路”倡议将进一步提高区域一体化程度和合作水平。习近平主席用“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这是通往光明未来的前进方向,也是值得世界各国追寻的方向。
“一带一路”好比一根丝带,串起沿线国家散落的珍珠,凝聚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力。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同声相应、相向而行,加入了“一带一路”建设的大合唱,奏出和谐共赢的命运交响乐。
为共同发展展现大国感召力
“大就要有大的样子。”于世界而言,新时代中国“大的样子”不仅在于自身的体量和规模,更在于中国在国际社会不断上升的影响力与感召力。
不久前,加拿大《国家邮报》援引一项最新民调结果称,多数加拿大人都认为,未来10年中国将有更强大的经济实力,“在维护和平上做得更多”“更加稳定和可预测”“为解决国际问题做更多的事”。
上月,中国组建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的消息引发外媒广泛热议,普遍认为这一机构的组建传递了中国将进一步统筹对外合作的信息,意味着中国全球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
博鳌亚洲论坛,见证中国影响力与感召力的不断增强。
2013年,时任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在博鳌聆听习近平主席演讲后表示,“中国现在有一个非常流行的词,就是‘正能量’,就是说我们要把能量用在正确的地方,并且从中获取能量,获取发展的动力。博鳌亚洲论坛能够成为这种正能量的诞生之地。”
2015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召开时,“命运共同体”已成为各国领导人热议的话题:奥地利总统菲舍尔认为,构建命运共同体意识,不仅适用于亚洲,而且适用于全球;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认为,构建命运共同体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通过共同努力是可以实现的,“不怕慢,就怕站”,关键是要行动起来。
如今,各国政要及各国嘉宾纷纷表达对习近平主席即将发表的重要主旨演讲的期待,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正是源于对中国影响力与感召力的认可与信任。
英国48家集团副主席麦启安表示,他的期待源于中国“言出必行,说到做到”的一贯作风。他说,“现在不少人对经济全球化的未来很担忧,因为反全球化、逆全球化势力在抬头。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的演讲中强调,要坚定不移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中国正展现全球大国应有的气魄和风范。”
阿列克谢·切昆科夫曾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岘港峰会等多个场合聆听过习近平主席的演讲。谈起之前几次聆听演讲的感受,他告诉记者,习近平主席对国际社会作出的承诺以及中国对承诺的坚定落实,真正展现了一个大国负责任的担当。
博鳌将再次见证,一个发展动力更足、人民获得感更强、同世界互动更深入的中国,将为世界创造更多机遇,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