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在党的领导下,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库和智囊团,应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在阐释党的理论、解读公共政策、研判社会舆情、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自觉承担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责任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不同文化和思想观念汇聚交融,人们接受的信息更加纷繁复杂,直接影响人们对社会的认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这不仅是对新闻媒体的要求,也是对智库的要求。智库作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在社会舆论场中处于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应积极主动参与舆论引导新格局的构建。
没有智库的参与,构建舆论新格局就是不完善的。在西方社会,智库被称为第五权力,因为智库不仅有影响政府决策的作用,还有影响社会舆论的功能。西方智库经常会发表一些研究报告,向社会提供思想观点,以影响公众的认知,并通过引导舆论来影响政府决策。在我国,智库怎样正确引导舆论还是一个新的课题。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以新闻媒体作为引导舆论的主体,不太注重智库在引导舆论中的作用。新闻报导要正确引导舆论,仅靠抓新闻现象来吸引眼球是不够的,因为公众除了关心发生了什么事,还关心事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而揭示新闻事件背后的因素,恰恰就是智库能做而且应该做的事,智库的介入能有效提高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和传播力。从某种角度说,社会舆情的走向,会左右社会发展的走向。因此,充分发挥智库在信息传播中的理性思考功能,引导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理性看待各种社会现象,讲好中国故事,智库责无旁贷。
积极构建“智库+媒体”的舆论引导新格局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们要正确认识智库在舆论格局中的位置,紧紧抓住主流媒体改革特别是新媒体发展的契机,积极构建“智库+媒体”的舆论引导新格局。当前,主流媒体“两微一端”发展迅猛,加剧了传媒业的融合、重塑,改变着舆论格局,成为沟通对话的新通道和新的重要舆论场。据相关统计,当前全国有大约7亿网民活跃在网上,每天产生300多亿条信息。移动互联网已成为网民了解新闻时事的第一信息源,社会舆论相当程度上是在中国人的手机上生成的。可以说,“两微一端”在舆论引导方面,更加适应新舆论环境,在语言表达和宣传逻辑方面与当下的舆论场契合程度更高,使思想内容具有更广泛的传播力。但在媒体快速的融合、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存在着信息过载现象,加之一些非主流媒体政治意识淡薄,内容质量流俗,使得舆论“险情”也时常出现,值得我们高度关注。智库应积极适应新媒体平台的传播方式,发挥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可以预期,“智库+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的新模式,将在共同提升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新闻实践证明,大众媒介可以通过议题设置形成或影响舆论,传播媒介对外部世界的报道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一种有目的的取舍选择活动。这一现象也适用于智库成果的对外传播。传播媒介议题设置功能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比如它比较强调对社会现象的反映,而较少反映现象背后社会深度议题的一面。就算是一些深度报道,理论思考也多有不足,而“智库+媒体”正好弥补这一不足。智库可以通过研究成果的发布来强化某一议题,从而引导人们更加理性地看待社会,减少情绪化的反应。
传播效果可分为认知、态度和行动三个层面的过程,“话题设置”理论的着眼点是这个过程的最初阶段,即认知层面上的效果。人们的认知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动,行动决定后果。所以,社会舆论的取向往往决定社会行动的后果。“话题设置”也适用于智库制定传播计划和对研究成果的宣传。智库应围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设置话题,积极主动开展研究。由于传媒科技的日新月异,传媒手段的多元化和信息传输总量的增加,受众的认知欲望空前高涨。智库可以通过强化某一话题来影响受众的认知,从而让政府的决策得以贯彻。尤其是当下,随着传媒数量增多和技术发展,受众知识水平和信息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其自主性、选择性也进一步提高。因此,智库要提高舆论引导力,使研究成果产生预期的宣传效果,必须充分考虑到受众的心理和特点,准确反映客观事实。否则,就有可能引发错误的舆论,造成一定的社会后果,令受众对媒体失去信心,导致政府公信力下降。
主动作为引导社会舆论
为舆论热点解热降温。在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中,传统媒体保持着较强的议题设置能力,特别是其“两微一端”表现突出,已经成为沟通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的桥梁。如国内的一些重大新闻热点,最早往往是由“自媒体”发布文字和视频引发关注,而事件后续的一系列报道环节都是由传统媒体主导议程设置,特别以评论与解读贯穿其间,在满足公众信息需求的同时,又防止了舆论极端化的趋向。遗憾的是,在许多舆论场合,我们听不到智库的声音。智库的缺位是造成社会舆论失理、失信、失控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说新闻媒体在突发事件中要在第一时间发声,先入为主,占据舆论的主动权,那么智库就要紧随其后作出评论和解读,深入思考,引导公众理性看待问题。新闻报道讲究的是“快”,智库报告讲究的是“深”,两者互补,既满足了公众关注热点新闻的心理,又满足了公众探究事件真相的愿望,从而引导公众理性地思考。
为社会公众解疑释惑。智库是调整国家社会矛盾的重要工具,是反映民间意见、补充完善政府决策的重要保障。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更要广泛征求社会各阶层专业人士的意见。智库的研究是以政策和决策为导向,进行独立思考。在社会舆论场中,由于政府公信力或与公众的沟通存在的一些问题,一些公众对政府出台的公共政策往往持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特别是对官方的宣传不太信任,他们更愿意相信第三方的意见。所以,从某种角度说,出自智库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宣传效果会较好。智库要对党的方针政策客观分析、理性阐释,帮助社会公众理解支持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要以平等的眼光看待社会,以通俗的语言讲述公众听得懂的道理,而不是简单地为政策“背书”,这样公众才更易于接受。
为党委政府解难分忧。党的十八大以来,“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等重大举措的深入实施直接涉及公众利益,有些还涉及敏感问题,如果相关说明解释工作做得不到位,会引起公众的误解和负面情绪,不利于党委政府决策的落实。这方面,智库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一些公共事件与话题上立场鲜明,能够迅速发声,主动出击引导舆论走向。在重塑新闻传播格局的形势下,智库一方面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善于运用中国的理论观点和话语体系去总结中国实践,而不是“削中国实践之足,适西方理论之履”,以深度解读社会热点和公共政策为利器,及时有效化解热点难点问题;另一方面,要善于利用主流媒体的“两微一端”快速发展的契机,改变过去重研究、轻推广,特别是不重视社会宣传的固有观念,使得智库在更好地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流价值观、塑造健康积极的社会舆论、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等方面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