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全国第四届乘用车汽车装调工职业技能总决赛在广西柳州市隆重举行,来自全国经过层层选拔的181名乘用车汽车装调岗位顶级工匠在此“争金夺银”。
何为工匠?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工匠:手艺工人。
百度百科解释,工匠:专注于某一领域、针对这一领域的产品研发或加工过程全身心投入,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地完成整个工序的每一个环节的人,可称其为工匠。
伟大的时代呼唤大国重器和中国工匠精神
今年春天,“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工匠精神”一词迅速红遍大江南北。报告中写道,“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要突出抓好提升消费品品质、促进制造业升级、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三个方面。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庞大消费人群的出现,中国人的消费结构、消费习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商品匮乏的年代,人们对物品的需求是廉价实用;而如今,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物品仅仅“价廉”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价格不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人们对产品要求更多:内在质量、技术含量、人文关怀、创意设计。
但是,无法回避的事实是,中国的制造业结构不均衡,以工匠精神为特色的中高端制造业严重不足,由此中高端消费市场长期为欧美、日韩等国垄断。
大国重器是强国必由之路,对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中国经济,一个不容置疑的结论就是,中国需要自己的国之重器,而装备制造能力正是这个时代中国所需要的一种国之重器。
从古至今,学会并制造出优良的工具是人类能力的某种无限延伸,在历史的长河中,谁最先拥有强大的装备制造能力,谁就会成为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引领者。中国近代历史的落后与挨打,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国的装备制造能力没有跟上世界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步伐,以致当时的国家装备制造能力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为此吃尽了苦头。
谁的制造能适应新的需求,并且引领新的生活,谁将创造未来。今天,在装备制造领域,国家间的竞赛,已经拉开大幕。
高端装备制造业里面的竞争,最重要的是人才的竞争。中国发展需要工匠精神,需要一大批精益求精的技术工匠。
本年度最强智慧中国人纷纷角逐被汽车界赞誉为“奥斯卡”奖项--“技能大赛”
工匠精神需要弘扬,而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更需要被发现,被培养,被重用。中国制造需要一大批的智慧中国人。10月28日,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和中国机械冶金建材工会全国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总工会主办,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柳州市总工会、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协办,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广西机械工业联合会、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广西分中心承办的全国第四届汽车装调工职业技能竞赛总决赛在广西工业重镇——柳州市隆重举办,经过层层选拔,全国19家车企及一家职业院校的181名选手齐聚柳州,角逐本年度业界中国最强技术工。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于清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理事长孙伯淮,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李玲,中国机械冶金建材工会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毛迎春,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院长徐东华,广西壮族自治区总工会副主席李文纲,广西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覃彦瑞出席开幕式。
全国乘用车汽车装调工职业技能竞赛,被誉为业界的“奥斯卡”,为业界技术工种最高竞赛。
本届竞赛的车型以参赛企业自主研发的车型为主,从宝骏560到瑞虎3,众多的自主品牌支撑着整个竞赛的实施。从整体发展来看,国内企业的产品结构、工艺装备水平、管理水平、创新开发能力和人员素质都在不同程度地进步,逐步缩小着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的差距。
竞赛从筹备到预赛和决赛,历时近一年,经过层层选拔,最终有一汽集团、东风汽车、上汽集团、吉利集团、奇瑞汽车、北汽福田、北京奔驰、北京现代、扬州技师学院等五大集团19家企业及一所职业院校的181名选手进入决赛。这些选手来自全国骨干车企,是从众多参与者中,通过赛鉴结合的预赛、比武,脱颖而出的技术精英和生产骨干,他们平均年龄31岁,具备大专及以上高等学历的选手约占69%,技师以上占到35%。
竞赛分SUV、MPV组,2.0L及以上轿车组,2.0L以下轿车组3个竞赛组别,采用操作技能、技术答辩和理论知识考试3个竞赛项目。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于清笈表示,我国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提到,把高级技术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战略资源进行建设,产业发展离不开行业精英,在行业飞速发展的时期里,精英人才是决定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高级技术人才建设工程在整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中占有重要地位。企业竞争,就是人才竞争,要以人才为本,尊重人才,爱护人才。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伯雄认为,举办国家级的技术行业竞赛,对制造业有着深远的意义。在崇尚工匠精神的当下,很多技术工种的待遇还处在比较低的水平,通过竞赛可以激励更多的技术工人在本职岗位上精益求精。特别是近年来,多家车企将参加国家级竞赛的成绩与职称和待遇挂钩,一些高级技工的薪酬与企业中层的薪酬持平,这是一种尊重工匠精神的表现,希望看到在我国的机械制造业涌现出更多的技术能手。
上汽通用五菱副总经理沈云啸说,在公司里,技术能手不仅是一种荣誉,也会比普通员工多一份待遇,这是我们对工匠精神的一种尊重。
为培养打造大国重器、中国工匠和智慧中国人汽车行业奋勇争先
智能制造把制造自动化的概念更新,扩展到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在未来的强国战略中,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有着强劲的市场动力。
在“中国制造2025”大背景下,企业的技术力量、研发水平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学习和了解智能制造,促进企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智能制造水平,帮助企业借助科技的力量实现转型升级。
全国第四届乘用车汽车装调工职业技能竞赛就是深化、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促进汽车行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机械行业组织的国家级重要系列赛事之一,也是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发布后,汽车制造类职业工种——汽车装调工首个国家级竞赛项目。目的是要为机械制造业高技能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岗位环境和社会氛围,激发广大职工崇尚技能、岗位成才的热情,选拔汽车制造业中的优秀实用型人才。
上汽通用五菱公司派出优秀选手参加全国第四届乘用车汽车装调工职业技能竞赛,公司派出的15名参赛选手在全国近200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斩获佳绩,有12名选手获奖,其中3名选手获得一等奖荣誉。其中,凌少强和邓坚还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上汽通用五菱公司一直致力于打造目标高度一致、充满激情、技术精湛的技能人才队伍,本次大赛取得的成绩是对公司技能人才培养成果的充分肯定。每年公司都会组织技能人员参加公司级、国家级职业技能竞赛,通过竞赛整体提升技能队伍水平,为公司的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转型成为国内主流乘用车企后,公司继续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技艺精湛的技能人才队伍,打造具有SGMW特色的工匠大师;同时,继续利用劳模工作室、技师协会等平台发挥先模典型的传帮带作用,储备未来技能大师。
而奇瑞汽车也在大赛中“夺金斩银”,参赛的12名选手中,有6人分别摘得一二三等奖,3人获得“全国汽车行业操作技术能手”称号。奇瑞汽车代表队还因优异的集体成绩,获得大赛颁发的“团体优胜奖”。
装调工就像汽车的“医师”,负责诊断并排除汽车的各种故障与“疑难杂症”,是产品品质的重要把关人之一。奇瑞此番出征的12名选手,平均年龄31岁,全是来自一线的技术精英和生产骨干。他们经过企业内部层层选拔,从“大奇瑞”全球14个生产基地、以及观致和奇瑞捷豹路虎两大合资工厂的3588名预赛选手中脱颖而出,均为今年奇瑞“全球制造工艺技能大赛”的优胜者。欲造车,先造才。以“匠心打造卓越品牌”为企业愿景的奇瑞,一直视“人”为获得成功的主要因素,奇瑞汽车在提出“正向造车”理念的同时,坚持“正向造才”,努力打造一支真正有内涵、有核心竞争力的人才队伍。素有“工程师文化”的奇瑞,并不只对创新实验室、研发中心和前瞻科技高看一眼,对传递在生产车间、岗位一线的“工匠精神”同样饱含敬意。为培养更多的复合型工匠,奇瑞将所有员工划分为行政管理、专业技术、技术工人三大系列,分别设计出三条成长和晋升路径,激励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奇瑞内部每年都会组织装调、涂装、焊接等多项技能大比武活动,营造“学技术、学理论、比技能”的氛围,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技能人才。
在此次竞赛总决赛中,来自吉利汽车研究院的范武荣获了个人竞赛优胜一等奖,李海潭荣获个人竞赛优胜三等奖,李浩、张智英等13名选手荣获竞赛优秀奖。吉利控股集团被大赛组委会授予“团体竞赛优胜奖”。代表吉利参赛的15名选手,来自吉利汽车研究院及各制造公司,经历了近一年时间,结合生产实际的培训、考核、鉴定,从子公司选拔赛、集团大赛中层层选拔,最终脱颖而出。整个备战期间,得到了集团领导的高度重视,以及各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并以此为契机在各单位开展岗位练兵、岗位比武等活动,在企业内部兴起了一股“技能热”。
大力建设、积极弘扬和不断提升中国重器和中国工匠精神的能力与水平
虽然已经有报道指出,国人到日本爆买的产品其实是中国产的,如马桶,但却丝毫未浇灭国人到日本扫货的热情。这映衬出某种尴尬:因为工匠精神的匮乏与廉价低质的刻板印象,中国制造业正在不断丧失本国的消费群体。
随着生产成本的增加,属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中国制造业,它引以为傲的人力与成本优势正在丧失,与此同时,欧美等发达国家提出了“再工业化”“本土回归”“重振制造业”的战略思路。竞争加剧、外需萎缩、内需不足、成本上升,中国制造业的全球市场也在不断萎缩,中国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生死挑战。
工匠精神指的是一种精工制作的意识,一个产品的每个环节、每道工序、每个细节都精心打磨、精益求精,专注、精确、极致、追求卓越。
而工匠精神的反面,是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短、平、快”的粗制滥造。当然,制造业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盈利,工匠精神也不例外,只不过,相较于粗制滥造赚快钱,坚守工匠精神更苦更难、也是唯一正确的路。需要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因此,工匠精神不仅是一项技能,更是一种精神品质。
其实,中国自古以来就不乏持有工匠精神之人。古代中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原创之国、匠品出口国、匠人之国。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漆器、金银器等产品成为世界各国王宫贵族和富裕阶层的稀罕之物。
工匠精神同时关乎着一个国家的工业文明。培育“工匠精神”,既需要“大国工匠”等榜样的激励,但更离不开政府的高效作为:完善崇尚实业、崇尚工匠精神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并花大力气营造现代制造文明的价值观和时代精神。
要让有工匠精神的工人活得体面、有尊严,既要给精神荣誉,更要给物质待遇,不能让努力工作的人生活得尴尬,要让有工匠精神的企业拥有健康的市场竞争环境,让工匠精神成为一种社会共识与社会心理。
尊重工匠精神在如今的工业发展中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要引导广大职工学习新知识,钻研新技能,积极开展技术革新、管理创新、合理化建议等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努力造就一支规模宏大、技术精湛、作风过硬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高技能人才队伍,为落实《中国制造2015》战略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