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要积极从全世界挖人才

2015-10-25
作者:王辉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破除国内人口流动的户籍、身份等障碍,带来国内城乡人口流动的红利,进而推动了经济高速发展;未来30年,中国要从依靠“人口红利”转向依靠“人才红利”。在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背景下,我们要放眼世界,从70多亿世界人口中寻找人才,充分发掘“国际移民人才红利”。

  联合国相关数据显示,移民占发达国家总人口的比例大多超过10%。相比而言,中国的国际移民比例太低了。据联合国估计,2013年居住在我国境内的外籍人员共约84.85万人,占我国人口的0.06%,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平均水平10.8%,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3.2%。1990年到2013年,中国的海外移民人口增加了525万,年均增长率为5.6%;而近20年居住在中国境内的外籍人士年均增长率仅为3.5%。

  目前,中国正在由单一移民输出国,变成移民输出国和引进国。越来越多留学生或在国外工作的中国人回国,同时中国也在接收更多外国移民。相关国际机构报告显示,在“最吸引外籍人士居住的国家或地区”排名中,中国总体排名位列第三,仅次于瑞士和新加坡。经济的快速增长和较低的生活成本,使中国成为重要的移民目的国。

  在开发国际移民人才红利方面,传统移民国家做得都很出色,比如美国和新加坡等,移民在其经济发展、创新创业突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或许有人说,中国并无移民传统,但同样作为非移民国家的德国,在这方面做得也很好。德国在历史上非常注重日耳曼血统,对外国人入境和工作的控制非常严格。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的移民还只有人口总量的1%左右。但20世纪末,德国出现人口老龄化、出生率负增长、高科技人才短缺等现象,于是政府开始有条件地引进高科技人才移民。到2013年,居住在德国的移民已高达984.5万,占德国总人口的11.9%,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俄罗斯的第三大移民接收国,移民对德国的经济增长和崛起发挥了重要作用。

  基于未来发展的需要,我国领导层越来越重视国际人才问题,“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更加积极主动地引进国外人才”等不断被提及。最近,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中,也强调要实行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吸引制度,探索建立技术移民制度。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利用好国际移民红利呢?

  第一,应规划技术移民工作格局,健全技术移民管理体制,建立系统化的技术移民体系,推动政府部门技术移民治理法治化和服务化;第二,应尽快推进技术移民立法工作,必须在世界各国的移民法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为引进国外智力创造良好法制环境;第三,进一步改善我国签证审批制度,破除阻碍国际人才流入的障碍;第四,完善相关保障制度和衔接机制,加大吸引来华留学生,加强国际人才的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