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出和美律动 秀出农民风采——大地流彩·2025年全国和美乡村村舞交流展示活动侧记

2025-07-11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牛震

  

  

  7月5日晚8点30分,当最后一缕晚霞掠过贺兰山顶,宁夏灵武市梧桐树乡杨洪桥村的文化广场上亮起万千灯火。伴随着《长枣红了舞也俏》宣传片的鼓点响彻夜空,来自全国28个省份的37支村舞队伍依次登台献舞,在黄土高原与黄河冲击平原的交界地带,上演了一场农耕文明与时代精神的对话。

  这场由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指导,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支持,中国农民体育协会(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人民政府、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主办,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人民政府承办——大地流彩·2025年全国和美乡村村舞交流展示活动,以600余名农民舞者的身姿为笔,在塞上江南的画卷上书写着乡村文化振兴的鲜活注脚。

  

  

  

  踏歌而来

  展现新时代农民风采

  天津的珍珍舞团的折扇如蝶翼翻飞,青竹骨柄间抖落出“哏都”特有的俏皮精气神,十面铜锣的节奏里,津门百姓的乐观豁达随舞步泼墨成画;吉林长春市健身操舞协会的《鼓动天地》堪称视觉奇观——数十面安塞腰鼓爆发出春雷般的轰鸣,红绸带如火焰掠过夜空,尽显中华传统豪迈气韵;贵州黔东南三穗亚岭双喜共享队的《飞向苗乡侗寨》则是一曲流动的山水诗,银饰碰撞如溪流叮咚,将侗寨鼓楼的倒影舞进观众眼眸,舞出了绿水青山的团圆梦;最激动人心的当属宁夏贺兰县欣兰健步队的《开门红》,红绸翻飞如黄河之水,围观乡亲们的喝彩声与鼓点破空声交织成塞上特有的雄浑交响……

  作为“大地流彩—全国乡村文化振兴在行动”系列活动之一,也是中国农民体育协会创新推广的“村字号”体育品牌活动代表,本届村舞以“律动和美乡村,舞出精彩生活”为主题,分设“三农”风采组和“三农”情怀组两个参赛组别,包括“舞出时代风”乡村舞蹈和“舞出中国味”乡村传统体育两个项目,涵盖广场舞、武术套路、太极拳等形式。

  回溯活动筹备期,5月至6月在快手平台开设的“中国村舞线上云擂台”早已掀起热潮。31140个投稿作品,参与人数超40万,600万点赞量与4000万话题阅读量,一个个数字背后,是乡村文化在短视频时代的破圈密码。

  线下舞台上,甘肃永昌县赵定庄村节子舞代表队将传统民俗文化搬上现代舞台,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花鼓舞蹈队用鼓槌敲击出农村改革的铿锵节奏,海南乡村舞蹈代表队通过钱铃舞中的刀棍“舞”出了团结友爱……经过激烈角逐,海南队夺得乡村舞蹈“三农”风采组冠军,天津队获得乡村舞蹈“三农”情怀组第一名。

  本届村舞坚持“农民为主、农耕为根、农趣为魂、农味为韵”理念,在展现新时代农民风采的同时,举办村舞共创营、非遗民族秀、乡土风物集、乡村振兴摄影成果展、村舞图鉴科普互动等乡村文化活动。通过深挖乡土文化、乡村传统体育、农业文化资源,讲好中国乡村振兴故事,推动农耕文明、民俗文化与时代精神同频共振,为乡村全面振兴凝聚精神力量。

  

  

  办好村舞

  “千年古县”绽放文化自信

  “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晚唐诗人韦蟾笔下农耕文明的灵州盛景,在1100余年后的今天,化作灵武市承办全国村舞活动的深厚底气。

  如今,这座“千年古县”不仅拥有连续12年跻身全国百强县的发展韧性,更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书写着新的传奇。黄河冲积平原的富硒土壤孕育出上滩韭菜的翡翠般鲜嫩,国家级肉牛核心育种场让灵武牛肉成为畅销食材,兴唐大米三摘“中国十大好吃米饭”桂冠的背后,是寒地水稻种植技术的持续突破。最令人瞩目的是产业革新的“灵武速度”——蒙牛全球首座液态奶灯塔工厂里,高速纸包灌装系统平均每秒灌装12包牛奶,一盒牛奶从牧场到包装下线全程不超13小时;生产过程中100多个业务点、上千个动作要素、36个关键控制点、139项检验项目,可全部通过数字化在线管控。奶牛繁育基地中,高产奶牛体细胞克隆技术实现“中国芯”突破,让国产良种胚胎移植批量繁育成为现实。当秋日的长枣林被夕阳染成琥珀色,黄河岸边的果农们正用手机直播带货,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销往全国。传统农耕与数字经济的碰撞,正是灵武办好村舞活动的底气所在。

  “村舞不只是简单的文艺展示,更是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我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办好这样一场全国性的交流展示活动。”灵武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谢刚介绍。首先,举办村舞是响应国家号召、促进民族交融的重要举措。这次“村舞”交流活动汇聚了28个省份的37支队伍,有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通过跳舞互相了解、加深感情,达到了“中华民族一家亲”效果。其次,举办村舞是满足当地群众的所盼所需。乡村要振兴,文化要跟上。“村舞”交流活动能够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使普通老百姓能够有平台展现自我,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既丰富了生活,又能增强大家对本土文化的底气。再次,举办全国“村舞”交流展示活动,不仅是荣誉,更是个宣传自己的好窗口。灵武有“千年古县”的文化底子,此前成功承办了“村跑”、星空音乐季等大型活动,积累了成熟的办活动经验。  

  文化赋能

  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演出场内,灯光璀璨,歌舞飞扬,好戏连台;演出场外的特色农产品展区里,来往游客络绎不绝,闲庭信步间品尝着当地的美食。

  东塔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展位前,围满了尝鲜的游客。“我们这个长枣,味道香得很不说,而且富含多种有机酸和矿物质,每100克含600毫克维生素C。”公司负责人佟东岩边打包长枣边介绍:“这是用盆栽根域限制技术种出的反季节果,以前一年收一季,现在春秋两季都能摘,口感更好。”

  不远处,在陶家圈村村民吴光明的凉皮摊前,老两口忙得不亦乐乎。“8块钱一碗,好吃不贵。”他们告诉记者:“客人多就不愁卖。平时在乡里摆摊一天卖四五百元,这几天活动能卖七八百元。”

  以舞为介,以展促销。本届村舞主会场内共设置了83个展位,吸引来宁夏的22个县市区89家企业或乡镇入驻。枸杞、葡萄酒、莎妃蜜瓜、大米等200余种特色农产品集中亮相,通过线下体验、线上下单、包邮到家的一站式服务。预计赛事期间实现销售收入60余万元,带动销售收入200余万元。

  这次村舞集中展示推介宁夏优质特色农产品,以村舞流量激活乡村经济“一池春水”,全方位提升宁夏农产品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推动了文旅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村舞就像一根纽带,一头连着产业发展,一头连着文化传承。”正如梧桐树乡党委书记方庆宁所说,村舞的成功举办,既让外界看到了乡村新变化,也让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劲头更足了。

  “村舞活动提高了我们农民的精气神。”梧桐树乡杨洪桥村村支部书记史新林介绍。当地的村舞活动,起源于这几年的广场舞活动。以前,农村到了晚上挺安静的,现在有了村舞,场地亮了灯,锣鼓一响,村民们都主动凑过来,聚在一起跳舞、热闹,脸上都带着笑。这不仅让乡村文化生活更丰富,更拉近了邻里距离、凝聚了人心,整个村子都透着股蓬勃朝气。

  7月6日晚10点,当最后一支舞队的红绸落地,贺兰山下的星空映照着农民舞者的笑容。这场村舞盛会,不仅是农耕文明在数字时代的和美律动,更是乡村全面振兴中文化赋能的生动实践。那些沾着泥土的舞步、混着麦香的歌声、映着丰收的笑靥,共同谱写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时代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