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智库观中国创新发展论坛在京举办

2024-12-16
来源:中国网    

  12月16日,国声智库、中国商业史学会、中央财经大学中外经济比较研究中心联合在京举办2024智库观中国创新发展论坛。本届论坛以“机遇与远见”为主题,旨在学习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梳理和总结智库在服务国家战略及“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取得的成就,科学研判和谋划2025年及“十五五”时期新型智库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与工作。与会领导、专家学者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数字中国建设、ESG与产业强国建设、智库共同体建设、数字金融创新服务、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等议题展开交流研讨,为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建言献策,贡献智慧力量。

  探索柔性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锚定科技强国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我国正处在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的关键跃升阶段,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列为明年重点任务,要求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

  会议认为,建设科技强国,要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中蕴含巨大的价值,只有落到产业经济上,才能实现创造力转化为生产力价值。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在“新”字上创造增量、撬动存量,做好科创与产业深度融合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会议指出,增强新质生产力的涌现能力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要始终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人工智能、绿色低碳、高端制造、健康生活、安全防护、计算连接等领域,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要方向。新型智库应深刻领会和把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论断,牢牢抓住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这一原则,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开展研究,助力各地结合本地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研发和规模化发展,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科技强国提供智力支撑。

  国声智库自2020年以来深度参与“丝路科学城”建设,持续推进西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新型智库以实际行动支撑、服务科技强国建设提供了参考案例。国声智库深入围绕《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高质量建设丝路科学城》等开展专项研究,多次组织专家赴西安进行实地调研、战略合作。从战略规划、产业研究、人才培养与交流、搭建共建共享平台、规划科学价值链、培育科学生态体系、城市功能体系、公共配套体系等多维度为丝路科学城建设提供智力咨询和专业服务,赋能丝路科学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打造世界级科创策源高地。国声智库推动龙头企业、智库、高校院所、基金会、商协会等各类创新主体组建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破更多关键核心技术,完善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能力。支持西安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优势,将全国22个自贸试验区、自贸港的技术、产业、平台、生态等禀赋资源有效链至丝路科学城,以制度创新推动科技创新,赋能丝路科学城加速成势,建设现代化智慧新城。会议提出,面向2025年及“十五五”时期,国声智库要继续将高标准建设丝路科学城作为服务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抓手,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在西安聚集成势、发展壮大,助力西安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更高能级的国家中心城市,为西部地区科技创新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助力数字中国建设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数据成为新生产要素、算力成为新基础能源、人工智能成为新生产工具,共同构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因素。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中国建设,国家数据局最新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3年)》显示,2023年,数字中国发展基础更加夯实,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的全国数据工作体系初步形成;数字中国赋能效应更加凸显,数字经济保持稳健增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0%左右;数字安全和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数字领域国际合作更加深入。

  会议认为,数字中国发展将进一步提质提速。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深度耦合发展,成为拉动数字经济增长新的爆发点,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进一步深度融合,数字中国建设将与我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同频共振、协同发力,成为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引擎。

  会议指出,展望2025年及“十五五”时期,大数据产业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应是重点关注领域。近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征求意见稿)》《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年)》相继发布,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迎来政策、部署。今年7月,“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写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今年早些时候,《“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发布。数据要素相关政策的密集出台释放了一个强烈信号:数据已成为新型生产要素的核心驱动力,数据产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与此同时,人工智能作为推动产业数智化转型的重要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各业落地应用。7月印发的《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标准化的指导和支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人工智能的前景广阔且充满潜力,将是未来一个阶段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领域、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增长点、推动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的重要引擎。

  会议提出,智库应精准把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为重点,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人工智能+”行动,助力产业增“数”赋“智”,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生产力,加快建设数字中国。

  国声智库积极推动“新型智库+大数据”融合创新发展,大力建设智慧中国大数据产业重点实验室及科研示范基地。智慧中国大数据产业重点实验室聚焦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发展前沿技术及创新应用,通过开展专项课题、专家调研、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力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赋能产业融合焕新。实验室发挥数字化产业平台优势,聚合大数据产业链上多环节多种类企业和多种生产要素,打造大数据产业技术研发平台、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平台、数字能源平台、产业生态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研示范基地、数字人才培养基地,推动共建“实验室+智库+高校+企业+基金”等多位一体的大数据产业生态圈,实现了数据的多场景应用、多主体复用,培育出基于数据要素的新产品和新服务,为数据要素开发利用创造了价值。

  会议认为,智库作为知识的生产者和传播者,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发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价值。智库应主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准确、深入地挖掘数据之间的潜在联系和规律,更好地理解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为政策制定和决策咨询提供科学依据。国声智库守正创新,在智库调研、课题研究、产业传媒、项目运营等多个领域引入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让人工智能为智库提供更加科学、全面的决策支持。国声智库成立“新型智库AI应用平台”,该平台利用大数据、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手段,对大量产业数据进行智能化筛选和处理分析,识别产业发展进程中的关键技术、创新点和潜在风险,形成深入的行业洞察和及时的研究成果,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解决方案。该平台将首先用于数字能源、数字文博、数字环保的研究,以新型智库和数字科技的合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与会专家表示,新型智库AI应用平台将在服务战略决策、成果转化与应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支撑政府和企业在快速发展的技术环境中作出更加科学的决策,推动智能化管理和决策的广泛应用。此外,与会专家还表示,要打造“经济窗”品牌,通过深度剖析宏观经济政策、行业前沿动态以及市场热点背后的深层逻辑,形成一个洞察时代脉搏的智慧平台。

  大力培育数字人才,服务人才强国建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会议强调,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人才是实现高质量发展、赢得未来国际竞争主动的优势资源和战略资源。必须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地实施好、贯彻好、落实好人才强国战略,注重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努力打造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专业精干的人才队伍,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人才培养是关键。会议认为,新型智库汇聚高端智力资源和创新要素,搭建产教研用多方协同合作、共同发展的大平台,是数字人才培育的重要力量。国声智库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新型智库平台优势,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人才发展知识体系,围绕数字人才培育和交流开展工作,推进产教研用协同发展,优化数字人才培育生态,为发挥数字人才支撑数字经济的基础性作用、加快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贡献了力量。

  国声智库积极倡导“数字工匠”概念,支持加快培育一批既懂产业技术又懂数字技术,同时兼具工匠精神的的复合型人才,着力打造高水平数字人才队伍,有力推动产业数智化发展,更好地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声智库和西安人才集团签约战略合作,聚焦长安先导产业创新中心,积极探索“实验室+”新模式。今年6月,国声智库积极协调促成了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与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在陕西榆林联合举办“新质生产力与数字能源人才(陕西)高级研修班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活动”。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为我国加快开展数字能源人才培育、增加数字人才有效供给、推动地方能源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了新范式。

  为推动西部地区人才发展,国声智库与陕西省商务厅(省自贸办)、西安市商务局(市自贸办)、西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西咸新区秦创原人才大市场联合共建“丝路国际人才交流港”。丝路国际人才交流港旨在提升西部地区人才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激发国际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服务西部地区科技创新合作和“一带一路”国际人才交流,推进西安丝路国际人才高地建设。今年陕西文物保护专修学院和国声智库共建文博研究院,联合国家文物局文博人才培训示范基地进一步开展文博领域课题研究、学术交流、咨询服务,加强文博人才培养,构建文博文旅产教融合创新联合体。举办“文明之光”讲坛,推进大国陶瓷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建设,打造丝路国际数字文博传播平台。国声智库参与文博文旅数字应用创新实验室建设,以国家文博文旅产业数字化创新研究为核心,大力推动创新实验成果转化及场景应用,引领、示范文博文旅数字化创新发展路径。促进“文博文旅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助力西部地区培养产业亟需的数字人才、自贸人才、文博文旅人才。

  会议指出,青年人才不仅是当下科技创新的生力军,更是未来科技队伍实力的决定性力量。应加强青年人才的培养、支持和使用,激发青年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培养凝聚一批思想敏锐、专业扎实的青年战略科技人才队伍。2025年,国声智库将把人才工作的重点放在青年智库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上,不断完善有利于青年人才成长发展的制度环境,实施“文明之光·青年博士智库对话”,强化青年智库人才的战略咨询能力,培养壮大青年智库人才队伍。

  践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ESG与产业强国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明年要继续抓好生态环保工作。要求积极运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营造绿色低碳产业健康发展生态,培育绿色建筑等新增长点。

  会议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国际社会倡导的ESG理念与我国“双碳”目标、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新质生产力、现代化治理等一系列发展要求高度契合,已成为可持续投资和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范式。智库要将践行绿色低碳发展与促进ESG产业创新发展有机结合,推动数字技术赋能重点行业和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引导更多企业开展ESG信息披露,加强ESG管理体系建设,让绿色生态治理成为企业、行业以及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国声智库认真贯彻落实“双碳”战略目标和经济社会绿色转型要求,设立ESG与产业强国研究课题组,通过整合多学科研究团队和数字技术,深入分析ESG领域的政策环境、市场动态和趋势,为企业和地方政府提供高质量的政策建议和战略规划。组织开展ESG与区域经济课题研究,重点研究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与ESG产业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与ESG产业发展,总结推广区域内企业在ESG创新发展上的先进经验和成功案例,分析研究企业面临的共性、突出问题,提供ESG解决方案和培训指导,不断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为区域注入新活力,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例如在今年ESG与数字中国研讨会上就《ESG与产业强国实践案例》以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案例推介,发挥智库平台推介与发布的新路径。

  国声智库聚焦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与《智慧中国》杂志社、上海全应科技有限公司等战略合作,共建智慧中国数字能源论坛、智慧中国数字能源传播平台、数字能源产业共同体,打造数字能源科研示范基地、人才培养基地,以智库禀赋思维创新构建数字能源生态新格局,推进人工智能与能源行业深度融合,助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联合相关领域专家以数字能源课题组,前往黑龙江、山东、浙江、上海、北京、陕西等地数字能源科研示范基地开展调研,总结实践经验,提供战略决策建议和研究成果的价值赋能,助力各地能源行业绿色低碳转型、高质量发展。

  通过国声智库赋能助力,宜兴福鼎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积极筹建“数智环保平台”。数智环保平台建立了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我国环保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新典范,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将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出新的贡献。

  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数字经济时代,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数字金融,已成为金融业的重点发展方向。近年来,在相关政策支持引领下,我国金融业数字化转型不断提速,移动支付、数字信贷等多个领域走在全球前列。中国银行研究院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我国数字金融市场规模达到41.7万亿元,占全球数字金融市场规模的15.6%,居全球第一位。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简称《方案》),提出以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为关键驱动,加快推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夯实数字金融发展基础,完善数字金融治理体系,支持金融机构以数字技术赋能提升金融“五篇大文章”服务质效,推动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会议指出,数字金融是建设金融强国的底座,对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形成支撑助力,是做好“五篇大文章”的重中之重。此次印发的《方案》为我国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路线图。要抓住这一新的重要机遇,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加快金融业数字化转型,高质量服务数字经济和促进数实融合,为建设金融强国、巩固和拓展我国数字经济优势贡献力量。

  2022年服贸会期间,国声智库、中央财经大学中外经济比较研究中心、中国商业史学会一带一路专业委员会、北京国声丝路国际投资控股集团等联合在京启动“智投中国”创新赋能平台。“智投中国”创新赋能平台发挥北京金融禀赋资源优势,聚焦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通过深入开展数字金融、绿色金融、创新金融、知识产权金融和资产管理等服务板块,全力打造“智投中国”开放创新的战略对接平台、投融资合作的交流平台和金融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枢纽平台,支持和培育具有关键核心技术的自贸试验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成长壮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探索机制。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明年重点任务时指出,要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壮大耐心资本,更大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面向未来,“智投中国”创新赋能平台应始终坚持将“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平台优势,把握数字化发展前沿,更多地将金融资本用于支持创新创业企业,总结推广有益经验和典型模式,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传播能力建设,提升城市软实力

  话语权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明确强调:“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创新开展网络外宣,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会议认为,国际传播能力和话语权也是一个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中心城市在国家城镇格局中占据最高层级,肩负国家使命,引领区域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并代表国家形象。应重点加强国家中心城市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与城市经济“硬实力”相匹配的文化“软实力”。

  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增强区域发展活力。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提升超大特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国声智库把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作为服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大力构建智库型战略传播体系,高水平推进“国家中心城市传播工程”建设,并以工程为平台阵地,全面提升城市国际传播效能和话语权,打造更高能级的国家中心城市。

  国家中心城市传播工程倡导创新城市叙事,对内重点关注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成就,尤其是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文旅融合、人才发展等关键领域取得的成就,深入探究其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外在联系,不断呈现城市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体现城市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对外重点关注国家中心城市扩大国际人文交流、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行动,特别是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建立友好城市的行动,助力城市不断扩展“一带一路”友好城市合作网络,打造“一带一路”核心枢纽城市,讲好城市故事,树立城市国际品牌,提升城市国际化程度和国际影响力。

  国声智库组织力量开展智库共同体与实验室建设,通过项目研究、科学决策咨询、知识产权与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训与国际交流合作等工作,不断开拓城市国际传播事业发展的广阔空间,全面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国际传播效能。国家中心城市传播工程调研组已赴北京、上海、西安、南京、郑州、深圳、香港等地开展调研并形成智库研究报告。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五五”规划之年。会议提出,面向2025年及“十五五”时期,国家中心城市传播工程应重点围绕北京、上海、西安等城市开展工作。重点关注北京在“两区”建设及北京证券交易所设立的重大机遇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样本案例,聚焦北京数字经济发展、中关村科学城建设、北京自贸试验区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建设、北京金融街改革创新发展等,为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关村论坛和金融街论坛提供传播支持和服务,助力北京提升创新发展能级,高质量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关注上海自贸试验区和张江科学城建设,总结推广张江经验和优秀案例,探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及城市治理现代化之策,为张江科学城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科学城、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长三角科创一体化提供战略传播支撑。重点关注西安国家“双中心”核心承载区“丝路科学城”建设,中欧班列长安号、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长安先导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深入参与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发展研究智库工作,探索西安“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新模式的成功案例等,整合多方传播资源和力量,服务西安打造更高能级的国家中心城市、“一带一路”核心枢纽城市,助力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