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观中国: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 赋能区域创新协同发展

2024-11-13
来源:中国网    

  11月5日至10日,以“新时代,共享未来”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办。六天展会里,国际政要、企业高管齐聚上海,高质量论坛活动凝聚开放共识,专业化对接洽谈传递开放强音,展现了中国坚定推进高水平开放、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决心和信心。在这一场双向奔赴中,上海为展客商提供了“一流的城市形象”和“一流的服务保障”,搭建了展示平台与沟通桥梁,放大了溢出带动的综合效应,推动全球经济朝着更加繁荣且紧密相连的方向发展。

  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传递当代中国开放强音

  开放是进博会的核心理念,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鲜明标识。七年来,在习近平主席的倡导和引领下,进博会已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为深化各国互利合作、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搭建宝贵平台。进博会因此成为世界观察中国经济的一扇窗,为众多跨国企业扎根中国、深耕中国提供了风向标。

  11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指出办好进博会是中国和世界双向奔赴的共同约定,提出中国将以实际行动,在坚持重信守诺中更好凝聚开放共识、在坚持互利共赢中更好拓展开放空间、在坚持命运与共中更好担起开放使命。11月4日,李强在同进博会参展商、采购商代表座谈时表示,希望外资企业继续扎根中国市场,推动中国和世界市场更好对接,共同维护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培育壮大世界经济增长新动能。

  作为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本届进博会共有129个国家和地区的3496家展商齐聚上海,参展国别(地区)数和企业数均超过上届,其中186家企业和机构为七届“全勤生”。参展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达297家,创历史新高。他们乘兴而来、满载而归。按年计,本届进博会意向成交额800.1亿美元,比上届增长2.0%。

  在很多外企看来,支持进博会,是因为他们看好中国经济的未来。欧莱雅集团董事长安巩坦言,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欧莱雅的未来,“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发展良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新动能茁壮成长,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德国企业勃林格殷格翰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莫德纳·塔威尔表示:“进博会不仅反映了中国经济和贸易的动态,也反映了中国推动高水平开放、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决心。我们始终坚信,中国市场具有巨大潜力,也坚信中国市场的韧性,非常欣赏中国持续优化的商业环境。”全球矿业巨头力拓集团首席商务官巴特尔认为:“进博会是中国兑现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承诺的重要举措,展现出中国与世界共享开放机遇、共同致力于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决心。”

  参与进博会让他们深切感受到中国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让合作共赢惠及世界的诚意和胸怀。第七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发布的《世界开放报告2024》显示,2023年,世界开放指数为0.7542,同比下降0.12%,震荡收缩趋势明显。报告同时指出,中国扩大对外开放成效显著,2008年至2023年,中国开放指数从0.6789升至0.7596,提高11.89%,升幅位居全球前列;2023年,中国开放指数在129个经济体中排名第38位,比2022年提升1位。不论局势如何变幻,中国始终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共赢,在融入世界与发展自我中实现互利共赢。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数智技术赋能产业焕新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本届进博会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技术装备展区首次设立新材料专区,涵盖电子材料、生物材料、特种材料等高附加值产品。完善集成电路专区产业链,引入存储芯片制造商和电子设计自动化解决方案供应商等龙头企业。汽车展区中一半以上的展商展示了自动驾驶、新型储能等最新技术和创新成果。创新孵化专区今年实现规模和质量双提升,首次聚焦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生命科学、制造技术四大赛道进行策展,集中展示34个国家和地区的360个创新项目,为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发展提供助力。

  本届进博会,一批代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展品首发首展,机器人、脑机接口等未来科技越来越多地摆上展台,涵盖医疗器械、工程装备、生活服务等多个领域。透过进博会,它们有望加速从“展品”变“商品”。来自中国的新质生产力在进博会中集中亮相,中国创新研发的量子卫星、智能电动车、人形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产品成为进博会中独特的风景线。

  如何让数智技术赋能行业转型焕新是本届进博会关注的重点话题。第七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相关分论坛围绕人工智能、新型储能、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城市建设等议题,为新兴行业发展建言献策。论坛首次以“新质生产力驱动绿色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举办相关活动,探索企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路径。进博会期间,上海数据交易所围绕促进数据跨境流动,连续组织举办一系列高水平供需对接与合作交流活动,凸显了数据要素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释放数字经济活力方面的价值。

  数智化转型不仅仅是技术革新,更是企业进行战略转型以响应市场变化的关键驱动力。国声智库和智慧中国大数据产业重点实验室聚焦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通过开展专项课题、专家调研、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产业融合焕新。

  智慧中国大数据产业重点实验室发挥数字化产业平台优势,聚合大数据产业链上多环节多种类企业和多种生产要素,打造大数据产业技术研发平台、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平台、产业生态综合服务平台、数字能源平台,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研示范基地、数字人才培养基地,推动共建“实验室+智库+高校+企业+基金”等多位一体的大数据产业生态圈,实现了数据的多场景应用、多主体复用,培育出基于数据要素的新产品和新服务,为数据要素开发利用创造了价值。

  近年来,智慧中国大数据产业重点实验室在数字能源领域不断开拓精进,与上海全应科技、美林数据、铂力特等企业深度合作,开展联合共建智慧中国数字能源论坛、智慧中国数字能源传播平台、数字能源产业共同体,打造数字能源科研示范基地、人才培养基地,以智库禀赋思维创新构建数字能源生态新格局,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与能源行业深度融合,助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已有黑龙江新昊热电厂、山东潍坊海成热电厂、海宁马桥大都市热电有限公司、内蒙古易高煤化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被授予“数字能源科研示范基地”。这些科研示范基地均为落实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标杆企业,将发挥先锋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示范应用和推广,为推进能源领域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作出贡献。近日,上海全应科技和宜兴福鼎环保签约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致力于推动数字技术在生态环保产业的应用,提升生态环保产业数字化智慧化水平,积极构建“数智环保平台”,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

  搭建绿色金融发展平台,助力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建设

  绿色金融是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途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于做好包括绿色金融在内的金融“五篇大文章”作出了重要决策部署。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等十二部门联合印发《做好上海金融“五篇大文章”行动方案》,提出30条内容,助力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特别是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建设国际绿色金融枢纽是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内容,上海正加速推进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建设工作,积极推动经济绿色低碳转型,支持服务“双碳”目标。

  进博会致力于为可持续发展和绿色金融提供重要平台和机遇,全力推动上海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建设。本届进博会上,绿色金融成为中外金融机构新的“创新场域”。多家金融机构带来绿色金融解决方案,展现金融行业在支持绿色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中的一系列成果。

  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发布了绿色金融综合服务方案,深入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聚焦“双碳”重点领域,为境内外企业的可持续项目建设和绿色转型升级打造便捷、高效、安全的多元化绿色金融服务体系。中国太保旗下中国太保产险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申能碳科技有限公司、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达成“碳配额+质押+保险”合作,并落地全国首笔碳排放配额质押贷款保证保险业务。

  不少外资金融机构也纷纷展示绿色金融方面的实践成果。渣打银行以绿色和可持续作为发展战略之一,多年来持续深耕绿色金融领域,连续七年参加进博会,展示绿色金融领域的创新产品与服务,通过合作协议支持企业客户向“绿”而行。此次参展,渣打银行与多家中外资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旨在加强跨境联动、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等领域的银企合作,涉及TMT、物流业、新能源产业等行业。新加坡星展银行围绕人工智能应用、科技金融、数字金融、绿色金融等服务亮点,以“数智金融驱动未来转型”为主题,展示了最新的创新成果和服务解决方案。

  中国商业史学会一带一路专业委员会、国声智库、中央财经大学中外经济比较研究中心、北京国声丝路国际投资控股集团等联合在京启动的“智投中国”创新赋能平台,将为上海建设国际绿色金融枢纽以及不断提升国际金融中心能级贡献智慧与力量。“智投中国”创新赋能平台聚焦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通过深入开展数字金融、绿色金融、创新金融、知识产权金融和资产管理等服务板块,为能源、环保、贸易、物流、农业等多个领域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金融服务。

  “智投中国”创新赋能平台将充分发挥北京金融街与上海陆家嘴禀赋资源联动优势,全力打造“智投中国”开放创新的战略对接平台、投资合作的交流平台和金融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枢纽平台,支持和培育具有关键核心技术的自贸试验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成长壮大,打造绿色金融发展的“上海样本”,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以及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释放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

  进博会的影响远不止于展会本身,其溢出效应已经深入到国际采购、消费升级、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等各个方面,成为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力。

  11月8日,在第七届进博会溢出效应论坛上发布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溢出效应指数研究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3年举办的第六届进博会的溢出效应进一步凸显,对全国、上海及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促进国内消费升级和扩大进口方面表现突出。

  作为进博会永久举办地,上海充分承接进博会溢出效应,进一步发挥对外开放排头兵的作用。《报告》显示,2023年上海承接进博会溢出效应指数得分为67.86,较2018年的得分35.62上升90.51%。商务部原部长陈德铭表示,进博会对上海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2023年上海进出口总额达到了2.47万亿元,比2018年增长了44%。新涉及的外商投资企业的数量同比增长了38.8%,上海近60%货物的进出口,40%工业的产值,1/3的税收、1/4的GDP以及1/5的就业由外资投资企业在创造。

  据介绍,本届进博会,上海交易团累计意向成交金额101亿美元,同比增长6.3%,连续7年位列地方交易团的首位。其中,上海交易团国资分团采购交易订单数和金额再创新高,已达成意向采购订单136笔,意向采购金额28.37亿美元,上汽集团、东方国际、上实集团、上海电气等7家企业意向采购金额超过1亿美元。

  同时,国资分团充分发挥本届进博会溢出效应,在创新生态、精品消费、跨境服务、绿色低碳等领域促成一批结构优、创新强、质量高的合资合作项目“落沪”。例如,上海临港集团与快消品巨头利洁时公司合作,在上海打造“利洁时全球卓越研发中心”,投资总额超3亿元,旨在为全球消费者研发更多的创新产品。上海电气与开利集团共建绿色低碳超级工厂,为中国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上海医药与德国拜耳深化全链条业务合作,计划将更多高质量的医药健康产品引入中国市场。

  国声智库充分发挥智库型战略传播体系优势,以服务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为宗旨,高质量建设“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智库传播平台”。平台以智库专家的智慧成果、智慧中国大数据产业重点实验室赋能内容生产,通过“云媒中国”全媒体平台、“智媒中国”大数据平台的数智传播渠道,将研究成果和解读内容有针对性地精准传达给“关键受众”,实现以智库思想影响目标受众做出科学决策的传播效果。

  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智库传播平台聚焦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产业集群发展、知识产权保护与成果转化、国际传播等产业创新协同发展的关键要素,总结推广产业创新协同发展的先进经验和案例,讲好产业创新协同发展的生动故事,提出产业转型应对方案,赋能长三角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协同发展,助力区域内产业优化升级和产业经济效益持续提升。平台将重点关注上海自贸试验区和张江科学城建设,总结推广张江经验和优秀案例,探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及城市治理现代化之策,为张江科学城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科学城、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长三角科创一体化提供战略传播支撑,贡献智库力量。

  (作者:徐蕴峰 国声智库执行主任、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兼一带一路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央财经大学中外经济比较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