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服务好国家需求和世界各国中文教育需求,紧跟国际中文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态势,用语言交流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10月11日,由西南科技大学主办的“2024文明交流互鉴语境下国际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融合发展”国际学术会议在该校学术报告厅举行。大会以线上线下同步、主旨报告同声传译、5个分会场交互翻译方式进行。
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美大处处长袁丽,四川省教育厅对外交流中心高媛,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语言大学原校长、北京师范大学刘利教授,北京语言大学国际中文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姜丽萍教授,教育部学位中心博士学位论文评审专家、四川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博士生导师雷莉教授,西南科技大学副校长龚流柱出席大会开幕式。来自俄罗斯、美国、墨西哥、西班牙等海内外国家和地区100余所高校的300余名专家学者、硕博研究生,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发展规划处高级项目有关负责人,绵阳市教育和体育局,学校社会科学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文学与艺术学院、外国语学院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龚流柱在开幕式上致辞。龚流柱向与会领导、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建设发展历程。他指出,学校高度重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科发展,会议的举办是学校深入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有力支撑。他表示,学校将在总结国际中文教育实践经验的同时,持续推动孔子学院建设,构绘对外文化交流蓝图,为国际中文教学实践积极打造文化交流平台,不断助力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袁丽对会议在学校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她指出,语合中心作为发展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专业机构,一直致力于为各国民众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提供优质服务。并对新时期如何进一步做好国际中文教育事业提出三点意见:一是精准开展区域国别研究,服务各国本土中文教学人才培养;二是高效推动研究成果转化,创新推动国际中文教学高质量发展;三是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通过语言的双向交流,推动各国开展各方面广泛合作。
高媛简要介绍了四川省高等教育的基本情况以及针对国际中文教育的相关举措。她表示,四川省教育厅将在人才队伍建设、省内外资源整合、区域统筹发展等方面协同推进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作为打造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关键一环,以助力四川省“西部教育对外开放高地”的目标建设。
在主旨发言环节,刘利教授围绕应用中文教育的相关问题展开详细论述,并从政策制度等多个层面剖析了应用中文教育的发展现状,同时从学科培养模式、教学资源本土化程度等方面指出了应用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应用中文教育在国际中文教育和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方面的未来;雷莉教授以《理解当代中国》课程体系构建为例,阐述了文明交流互鉴与国际中文教育的双向互动关系,她强调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务实的行动积极融入全球教育治理体系,共建和谐包容的文明世界;姜丽萍教授以“中文+职业技能”复合型人才培养为话题作了学术分享,明确界定了“中文+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矛盾点、动因及内涵特征,她倡导教师需要在知识、能力和素养等层面及时更新和完善,努力向“语言+技能+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师发展,助力国际中文教育与职业教育实现可持续的融合发展;俄罗斯圣彼得堡帝国理工大学NataliaV.Chicherina教授结合诸多学校当前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实践经验,分享了汉语教学模式等经验;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RadinaP.Dimitrova教授对品牌汉语学习软件的运作原理与亮点进行详细介绍,基于中墨两国文化差异,展示了软件中汉字、拼音、成语、古文等历史文化概念的解析与练习;美国威廉大学Cornelius C.Kubler教授对中文非母语教学情况进行反思并提出对应性建议,认为汉语教学重点在于学习而非教学,强调先语后文的重要性;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学者AlenaL.Nevolina介绍了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的办学情况及其与中国学校的合作现状;文学与艺术学院孙纪文教授以卜松山的中国文艺美学与思想文化为案例,深入阐释了“学用一体”的内涵。
11日下午,200余名专家学者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分组报告,围绕“国际中文教育学科理论研究”“文明互鉴与中国故事研究”“国际中文教育‘未来’人才培养计划”“国际中文教育教学实践与创新研究”等议题,分四个线下会场以及一个线上国际会场,共报告了79篇学术论文。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学者对国际中文教育的事业发展、学科理论、文明互鉴与中国故事传播、人才培养、技术创新、教学实践与创新等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学者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交流互动。会议是学校积极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具体举措和生动实践,学校将大力发展国际中文教育事业,提升相关学科建设水平,助力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贡献西南科大力量。(岳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