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2024-01-24
来源:智慧中国    作者:徐东华

  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中心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第19期发表重要文章,深刻阐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其中强调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要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效率,又要更有效地维护社会公平,更好实现效率与公平相兼顾、相促进、相统一”。这一重要论述是我们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的根本遵循。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贯穿现代化发展全过程、涵盖全方位的重大时代性课题,也是各个国家推进现代化过程中不可回避、也难以回避的重大世界性课题。纵观历史,在现代化的大潮中,有的国家陷入剧烈的社会动荡和混乱,失去发展的机会;还有的国家陷入中等陷阱,被严重的社会问题缠绕裹足,举步维艰,个中原因多种多样,不尽相同,但追溯起来,恐怕都和没有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不无关系,既影响了社会稳定,也影响了经济发展。前车之鉴,后事之师,说明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对于推进现代化发展极为重要!中国式现代化,意味着在一个有几千年文明史、十四亿多人口、幅员辽阔、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实现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其任务之艰巨,道路之艰难,挑战风险之频频,前所未有,因而也就更加突显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重要性。不用过多论述,直接来看,这个问题紧扣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一中国式现代化的最鲜明特征,涉及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优势,其分量和意义不言而喻,一目了然。

  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有目共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就业、扶贫、教育、医疗、养老、住房、司法等多方面加大建设的力度。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在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方面,积累了更加丰富的成功经验,也更加深化了这个问题的规律性认识。经验弥足珍贵,必须倍加珍惜。

  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首先要正确认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立足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树立科学的公平观。

  ——公平是历史范畴,不是恒定不变的标尺。

  公平是人们主观对客观事实和现象的一种反映、认定和评判,是伦理范畴、法权范畴。自古以来,尽管公平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美好理念,但人类社会却从来没有一个亘古不变的公平尺度,总是处在公平与不公平的历史矛盾运动之中。公平是处在历史之中的,是随着历史发展而发展的,是一个发展着的历史范畴。公平的内涵是历史给定,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历史内涵。因为,公平作为伦理和法权范畴,是归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领域,是受社会经济政治条件所制约的,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社会基本矛盾状况所决定的,归根结底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它既不能来自于人的主观头脑和观念王国,也不能来自于所谓的人类永恒理性和绝对理念,自古到今从来没有一个恒定不变的公平尺度

  如何看待和理解我们今天历史条件下的公平问题?这必须从我们面对和立足的历史条件出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国情和最大实际。从这样的国情和实际出发,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劳动、资本、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配置,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在这样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制度、经济体制下,我们必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等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公平观。这样的分配制度和这样的公平观,是由我们现阶段的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从大的方面来讲,它适应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适应和促进了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从具体内容来讲,至少包括三点:一是在实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历史条件下,产生收入差距是必然的,不能以差距的有无和均等作为公平的尺度。二是在追求和强调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的基础上产生的收入差距,应当是合理合法的。也就是説,收入差距本身既不说明、也不意味着不公平;只有不合理、不合法的收入差距才是背离公平,才是不公平。三是即使是合理合法的收入差距也不能过快过大的扩展,不能出现顾此失彼、畸轻畸重的现象,必须统筹协调,加以调控,控制在一定的“度”的范围内。所谓一定的“度”,就是一定不能使收入差距悬殊严重挤压和损害了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存需求和条件,也一定不能超越社会的心理承受底线。要通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等多种手段,调节高收入,扶助低收入。

  ——公平是具体范畴,不是简单套用的抽象标尺。

  公平不仅是历史的范畴,而且是具体的范畴,在经济、政治、社会领域,公平的具体涵义也不尽相同。所以,必须把公平置于具体的领域、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和阐述,切不能不分情况、不加区别地简单套用。

  经济领域的分配是一次分配,社会领域的分配是二次分配或再分配,经济领域分配公平的尺度和社会领域分配公平的尺度是不同的,因此经济领域的分配不公和社会领域的分配不公是有所区别的。

  我们实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遵循价值规律和等价交换原则,实行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由此产生的收入分配的差异和差距是必然的。这里的关键是,分配的差异和差距是否在同等条件和规则下产生的,同等条件和规则才是经济领域公平问题的实质。如果实现权利、规则、机会面前人人平等、一视同仁,那么由此导致的具有差异和差距的分配收入也大致是公平的。我们始终高度重视并致力于经济领域的权利、规则、机会公平的建设。从制定和实施经济领域的各种法律法规来说,从加強市场经济主体行为的规范和监管来说,从严厉打击各种经济犯罪来说,都在追求和建设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公平的竞争秩序、公平的法律法规政策待遇。由此可见,人们在经济领域讨论公平和评价公平,具体涵义主要是指竞争起点上权利、规则、机会的公平,批评和指责分配不公也主要是指破坏和背离竞争起点上权利、规则、机会的公平而带来的收入分配差距。

  社会要正常健康的发展,一定要保障社会所有成员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的基本需求和条件。这是人们通常説的社会公平的涵义,也是评价社会公平的尺度。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社会。我们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吸引人、凝聚人的鲜明特征和巨大力量。尽管我们实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张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共同发展,按照价值规律和等价交换原则办事,但为老弱病残等困难群体在内的人民群众提供物质文化的需求宗旨这一点没有变。由于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和优胜劣汰,必然导致有起有落、有强有弱,一部分人由于主客观的因素,一时处于落后状况,难以避免。要强调的是,在这里我们不能照搬经济领域的公平原则,而应当按照社会公平的尺度来説人论事。社会领域毕竟不是经济竞技场,社会生活也不能通行经济规律、经济原则。在经济领域強調竞争起点的平等,在社会生活领域就要考虑竞争结果,考虑社会所有成员的生存的基本条件。不能让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体丧失基本的生活条件,失去生活的希望和信心;不能把他们排除在社会生活之外,使他们无法享受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成果,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财力的增长,从生活、医疗、养老等多方面加大社会兜底保障建设力度,不能让一个人掉队落伍。 

  可见,社会领域和经济领域的公平的评价尺度是不一样的,彼此不能套用。不能把经济领域的公平原则拿到社会領域,把社会領域变成赤裸裸的、你争我夺的竞技场,也不能把社会领域的公平原则拿到经济领域,使经济领域失去竞争的活力和动力,变成一个发放福利地方。

  ——公平是相对范畴,没有绝对完美的公平。

  公平是历史范畴、具体范畴,也是相对范畴。公平具有相对性,也就是说绝对公平是从来没有的。这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从横向来说,尽管我们思想观念、政策法规明确了公平的具体涵义、公平的原则和评价尺度,但面对的现实世界却是千差万别的,尽管我们強調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分配公平,但由于情况的错综复杂,在实际中只能求得大致公平、相对公平。因为我们所处的经济文化环境不同、社会条件不同、个人禀赋和家庭状况不同,结果也就不可能完全的、绝对的公平。比如,我们強調教育公平、医疗公平,但我们的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还是有限的,甚至某些方面是短缺的,而且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分布的又不平衡。我们重视并强调教育权利公平和教育机会公平,但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实际上又很难实现教育权利和教育机会的完全公平,只能是相对公平。二是从纵向来説,公平的实现也不是瞬息之间、一蹴而就的,是要受到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制约的,是一个发展的历史过程。历史只能提出和解决它能够解决的问题,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程度如何,公平问题解决和实现的程度也就如何,这不取决于人们的意愿。比如,在经济领域,我们只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分配制度和与之相适应的公平观,而不能搞按需分配的公平观;再比如在社会领域,实现分配公平,我们提供的社会保障也只能取决于我们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国家的财力物力,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国家财力物力的提高而提高。这也就是说,社会分配公平的实现也是相对的,也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总之,只有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方法和观点来分析,透过纷繁复杂、眼花缭乱的社会现象,树立科学的公平观,才能正确认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并在实践中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由此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