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是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部署。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乡村建设行动做出具体部署安排,提出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在新征程新的发展阶段,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办、国办印发的《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乡村建设行动的路线图,确保到2025年乡村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全街覆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显著加强。2022年度江苏省东海县石榴街道乡村振兴工作获得连云港市一等奖光荣称号。
建章立制,加快建立健全工作机制。首先,建立工作机制。成立由党工委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落实,乡村振兴办全面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建立党政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定期研究乡村振兴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其次,落实乡村振兴项目服务机制,明确一个项目由一名或数名班子成员跟踪服务推进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的亲商、营商环境氛围;第三,建立乡村振兴建设信息管理系统,推动入库信息互通有无,共享共建,实行“清单化”管理,明确责任部门、建设目标、资金来源等,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实施有检查,年终建设有考核。
凝心聚力,加快推进乡村建设发展。一是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扮靓乡村新面貌。投资800万元进行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统筹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推动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串珠成链、连线成景,打造具有连云港特色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区,重点打造讲习省级美丽乡村建设。二是大力推进厕所革命。扎实推进户厕改造整村推进、全街推进,确保改一户、成一户、用一户,在2022年改厕位居全市第一的基础上,继续高质量完成2023年新建1278户厕改造及1140户整改提升任务,建立健全“县、乡、村、农户”四级长效管护机制,总结长效管护试点经验,利用户厕长效管护服务站加大服务群众力度。三是开展农村污水管网建设。污水管网总长度44.6公里,其中县城污水主管网6公里穿境而过,整个街区包括东榴、西榴、新庄、车庄4个行政村污水收集后一并纳入主管网;剩余13个行政村,街道以及福如东海集团2019年以来分别投入资金,建设22座农村污水处理站,配套污水管网38.6公里,覆盖13个行政村个23自然村,全街道覆盖率75%以上,超额完成上级任务指标。四是农路建设。对蛤庄、麻汪、浦西、杨圩等村5条总长6.3公里农路进行提升改造升级,计划总投资500余万,其中省补资金225万元,街道配套资金275万元。五是狠抓阶段重点工作,服务县城拓宽发展。完成农村道路建设3.6公里,完成污水管网38.6公里及分散式污水处理站22座,全街道覆盖率75%以上,完成县医院西4、5、6、7、10号地块征收工作,富国路中学、城北高级中学建设有序推进,计划今年9月投入使用。重点打造“幸福河库”石安河整治工程,目前小里泵站、四水沟桥、小里桥、东安桥、浦西桥已开工建设,其他征地、迁坟、清障等改造正有序推进,确保按照县石安河整治工程指挥部要求全面完成工作任务。
突出特色亮点,提质乡村振兴建设水平。一是加大村级集体经济增收举措,积极盘活闲置集体资产,拓宽增收途径,年底实现集体经济收入百万元以上村达三分之一,收入50万元----100万元村达三分之一,收入30万元----50万元村达三分之一;二是加大农业项目招商引商力度,重点打造245、236、464省道主线乡村振兴产业带,年内完成埝河花卉产业园、讲习草莓示范园、柳汪贝贝南瓜基地、姜庄草莓葡萄园区、杨圩无花果基地、浦西麻汪蛤庄等村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并达产达效,实现产业增效,农民增富,村级集体增收目标。三是加大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创新突破,重点做好石榴花卉产业园项目、连云港锦昌食品副食品加工项目,目前,石榴花卉产业园3600平方米花卉温室主体框架已经建好;1920平方米产品展示销售服务中心已建成;周边配套设施正在建设中。锦昌食品项目4、5号厂房完成三层建设,3号厂房基础建设完成,正在进行一层建设。
强化党建引领,推进乡村振兴建设。要坚持坚强基层基础,在改革创新中统筹解决好人的问题、治的问题、物的问题、效的问题,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以党建赋能打通基层神经末梢、激活基层治理效能,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乡村建设的坚毅战斗堡垒,更好的引领党员干部、凝聚力量服务群众、推动工作落实。实施冷链工程,构建储销新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重点围绕蔬菜水果、海淡水产等鲜活农产品,全面推进浦西村、柳汪村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利用科技支撑,优化数字乡村建设。推进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数字化,建设讲习数字智慧农业农村基地,创新农业农村电商发展模式,加强云谷创客街建设,深化“党建+电商+直播+产品”农村电商发展方式,农产品网络年销售突飞猛进;加强乡村治理,营造乡村新面貌。科学编制村级小微权力、村级事务、公共服务事项等乡村治理清单,推进“清单制”在乡村治理中的应用,重点破解基层组织负担重、村级权力运行不规范、为民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乡风文明蔚然成风。
(苗运江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