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就是人才,特别是能够紧跟并引领世界科技潮流的创新型人才。我国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求“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随着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数字化高技能人才的高质量供给越来越成为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为《意见》)作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性文件,特别提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我们开展高技能人才工作,特别是培养具有数字化技能的高水平人才指明了方向。在此背景下,大力培养一批既掌握数字技术,又懂生产运营,还兼具工匠精神的“数字工匠”,不仅是我国数字化转型的当前之需,也是建设人才强国和数字强国的长远之计。
为深入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发掘和培育产业发展急需的数字化高技能人才,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产业转型中的创新应用,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大力弘扬工匠精神,首届“数字工匠”全国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创新大赛于2022年11月正式启幕,现已进入报名阶段。大赛以“培养数字工匠,建设数字强国”为主旨,由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指导,《智慧中国》杂志社主办,国声智库、美林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承办,同时获得西安交通大学、西安人才综合服务港、中科可控信息产业有限公司、苍穹数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致力于围绕数字产业升级培养选拔优秀人才,为“数字工匠”提供一个施展才华、交流学习的平台,进而为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建设数字中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数据要素,数字时代的重要生产力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是新的生产要素,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也是重要生产力。我国将大数据和数据要素市场培育作为国家战略,自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以来,中央密集发布一系列支持文件,对大数据产业、数字技术、数据要素市场、数据安全等方面进行了重点部署。
国家“十四五”规划将大数据列为数字经济重点产业,提出“构建数字规则体系,营造开放、健康、安全的数字生态”。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强化高质量数据要素供给,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化流通,创新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机制。工信部发布《“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强调了数据要素价值,要求充分发挥大数据产业在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中的关键支撑作用,做强做优做大产业。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数据二十条”),强调数据基础制度建设事关国家发展和安全大局。意见以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为重点,初步搭建我国数据基础制度体系,提出多项政策措施,对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涉及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布局建设大数据中心国家枢纽节点、建立完善跨部门跨区域的数据资源流通应用机制、强化数据安全保障能力等多个与大数据相关的内容。
随着国家政策的日渐完善以及扶持力度的不断增强,我国大数据技术、产业飞速发展,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生态体系持续优化,市场前景广受认可,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1月4日发布的《大数据白皮书(2022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高速增长,2021年增加到1.3万亿元,复合增长率超过30%。大数据产业不断取得突破,大数据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21年我国发表大数据领域论文量占全球31%,大数据相关专利受理总数占全球超50%,均位居第一。同时,大数据产业生态体系持续优化,2021年我国大数据市场主体总量超18万家,形成了大企业引领、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企业不断涌现的发展格局。大数据产业市场前景广受认可,2021年大数据相关企业获投总金额超过800亿元,创历史新高。近一年来,我国在政策、人才、资金等方面持续加码,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数字工匠”,数字经济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21年全球经济增速高达5.8%,实现近48年来最快增长。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年)》指出,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9.8%,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加稳固、支撑作用更加明显。
“数字工匠”作为数字化浪潮下复合型技能人才的代名词,不仅包括数字化人才,还包括掌握现代工业技术、智能化网络技能和各种数字技术的一线技术人员。他们是数字时代的先行者和实践者,更是各行各业进行数字化变革与升级的重要力量支撑。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大趋势下,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培养数字人才的重要性,通过打造既掌握生产运营技术,又掌握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还要兼具工匠精神的“数字工匠”,来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数字化转型的改革升级,最大化实现数字人才的价值。
当前,我国“数字工匠”的培养与产业发展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以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数字工匠”为例,目前在质量和数量上都与产业需求存在一定差距。一方面,目前这些“数字工匠”的技术能力还不能很好满足工业上丰富的应用场景需求;另一方面,“数字工匠”在数量上还存在较大的人才缺口,预计到2023年,该行业对“数字工匠”的需求数量将高达110.6万人。
因此,大力培养“数字工匠”,已然成为当前推进产业数字化发展的首要任务。《意见》提出,到“十四五”时期末,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的比例达到30%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达到1/3。力争到2035年,技能人才规模持续壮大、素质大幅提高,高技能人才数量、结构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相适应。面对“数字工匠”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意见》为我们培养具有数字化技能的高水平人才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必须面向数字经济发展主战场,坚持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需求牵引,加快培养更大规模、更高质量的“数字工匠”,加快形成我国数字化高技能人才的比较优势,构建推动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引擎。
▎打造“数字工匠”,走上高质量就业之路
数字化人才短缺且断层的情况,让高校也同样面临着不小的挑战。据人社部统计,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首次突破千万,达到1076万人,毕业人数不断创新高,但就业环境却持续低迷,反复的疫情冲击着各行各业,互联网大厂也纷纷开始裁员,应届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空前。
如何适应社会需要,培养出应用型的数字化人才,是各大高校在不断思考和改进的方向。同时,国家也不断在出台深化产教融合工作的决策部署,从政策方面给予高校更多资源倾斜,鼓励高校进一步探索数字技能人才的培育模式,解决人才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的结构性矛盾。
高校必须要扩大培养规模,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坚持做到以数字化产业为牵引,才能缩短“数字工匠”的培养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差距。但是数字产业发展日新月异,高校课程往往来不及伴随产业的迭代而更新,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严重,与数字化产业接轨的项目也非常少,课程缺乏实践经验,很难为教学提供支撑,在这样的情况下,输出的人才自然很难与社会需求形成精准匹配。
新一轮的数字人才之战已全面打响,怎样才能提升学生能力,让他们成为新时代的“数字工匠”,走向高质量的就业之路?
▎把握正确方向,开拓“数字工匠”成长新渠道
建设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刻不容缓,要深化“数字工匠”培养,发展数字经济优势,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企业端和高校端之间的人才供需矛盾,要从高校这个“输出端”入手,开拓“数字工匠”的成长新渠道。
《意见》提出,围绕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实施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建立一批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试验区,打造一批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培训基地,举办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活动,实施数字教育培训资源开放共享行动。广泛深入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完善以世界技能大赛为引领、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为龙头、全国行业和地方各级职业技能竞赛以及专项赛为主体、企业和院校职业技能比赛为基础的中国特色职业技能竞赛体系。
《智慧中国》杂志社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意见》要求,充分发挥技能竞赛对数字化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推动作用,联合多方力量,面向全国高校举办首届“数字工匠”全国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创新大赛。旨在以赛促产、以赛促学、以赛促用,围绕产业数字化创新应用,开展多领域、多模式的交流、研讨与实践,挖掘高校优秀科研与人才队伍,培养优秀“数字工匠”,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同时以大赛作为依托,以推动数字人才高质量发展与产业融合为目标,加强产业与高校的深入交流与合作,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应用实践,让科研成果、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打造校企联通新模式,实现高校智力资源与产业发展需求的协同发展,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美林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本次大赛的主要承办单位,积极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自身在数字化产业和数字人才培养领域的双向能力,以大赛为载体,鼓励企业、高校跨领域协同协作,致力于打造一个产业发展与高校人才培养对话的平台,实现数字化产业、产业数字化转型与高校数字人才培养协同发展的新模式。
据介绍,本次大赛共分为初赛、复赛和决赛3个赛程。初赛阶段将在全国范围进行优秀参赛队伍与个人甄选,发掘有创意、有潜力的参赛团队(人员);复赛阶段将在区域(省份)范围内进行评选,选择优秀代表队进入决赛;决赛阶段将举办现场路演,对接行业专家与投资机构,探索行业落地与实践可行性。
大赛报名通道已经正式开启,欢迎全国高校师生关注大赛进程,互链共融,探索产业数字化发展新范式。诚邀相关产业、行业机构与龙头企业代表合作交流,以大赛为链接,助推产业数字化转型,发掘新时代数字工匠,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数字中国建设提供高质量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