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工程遗产是古代水利工程可持续利用的典范,承载了灌溉技术的发展史,展现了不同农业文明的治水智慧,是珍贵且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世界各地的灌溉工程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现实启示意义。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于2014年设立,旨在梳理人类灌溉历史的演变脉络,在世界范围挖掘、采集和收录传统灌溉工程的基本信息,了解其主要成就和关键特性,总结学习可持续灌溉的历史经验和智慧,保护传承利用好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每年评选并公布一批名单,分为至今仍在发挥灌溉功能的遗产和已不能发挥功能但仍具有“档案”价值的遗产两类。
截至2021年,已有8批121个灌溉工程项目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分布在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和大洋洲等18个国家和地区,类型涵盖有坝引水、无坝引水、蓄水灌溉、地下水灌溉、区域灌排系统、传统机械提水井灌及圩田、梯田、葑田(浮田)等特殊田式灌溉等,已初步具备传统灌溉工程技术的广泛代表性。如已成功申报的灌溉工程中,中国浙江诸暨的桔槔井灌工程、伊拉克的水车灌溉设施,是至今仍在使用的提水灌溉的“活化石”;墨西哥的浮田灌溉工程,是在水面通过人工设施架设成田、灌溉排水保障农业生产的范例;湖南新化的紫鹊界梯田和韩国青山岛的炕板石田灌溉系统是山地农业灌溉的代表;伊朗和摩洛哥的坎儿井则是极端干旱区引地下水自流灌溉的典型……
作为灌溉大国和农业古国,中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目前有26处,几乎涵盖了灌溉工程的所有类型,是灌溉工程遗产类型最丰富、分布最广泛、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国家。四川都江堰因地制宜、乘势利导的治水理念,陕西郑国渠在多沙河流上引水淤灌改良和整治盐碱地的经验等,在世界灌溉工程发展史上留下鲜明的中国印迹。
在灌溉工程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中,要重视做好维护和修缮工作,更好延续其灌溉功能和水利生命。如都江堰每年都保留着岁修的传统,这为整个水利工程体系在下一个灌溉周期中充分发挥其功能效益起到了重要作用。灌溉工程遗产保护应允许必要的维修建设,但需要尽量使用传统材料和技术,最大程度地保存历史信息。
灌溉工程遗产具有独特的历史、科技、文化价值,要重视开发其科普、展陈、教育等社会文化服务功能,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如四川夹江县境内的东风堰,结合灌渠保护理念建成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公园,在为民众提供休闲旅游好去处的同时,也成为系统科普灌溉工程遗产价值和当地水文化的重要平台。
在制度层面建立起灌溉工程遗产的保护体系也十分必要。如宁夏引黄古灌区、浙江湖州太湖溇港等,在编制实施遗产保护规划的基础上,还通过地方人大专门立法加强保护。
灌溉文化是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灌溉工程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从传统灌溉农业文化中汲取发展智慧,在当代仍然具有宝贵的价值。
(作者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负责人)
《 人民日报 》( 2022年08月17日 17 版)
(责编:胡永秋、燕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