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阎京东)
白溢寨是鄂西南著名山峰,五峰群山之冠,位于五峰老县城五峰镇城西二十多公里处,山体长9公里,宽8公里。白溢寨四面悬崖峭壁,如刀削斧劈的一般。山顶有黑峰尖丶起鼓尖、白岩尖、三峰矗立,云缠雾饶。主峰黑峰尖海拔2320多米,以“田层高辟接层云,鸡犬之声天下闻”而称者于世。《长乐县志》记云:“白溢寨高数千仞,春夏之交,雨霁天晓,东望宜昌、枝江,江水如带;西望蜀娃娃寨等处如蜂房;南望湖南诸山如点点青螺;北望施州郡县,若隐若现……洵邑中登览胜区也。”现已载入《中国名胜词典》一书。
(摄影:阎京东)
白溢寨屹立在清江南岸,其寨名来源于神话传说:“古时,巴人(土家族先祖)发祥地长阳清江中生长着两条珍稀美丽的神鱼,一条为红鱼,一条为白鱼。红白二鱼相偕,游遍天下灵山秀水,回归清江,总觉得还是家乡山水好。一日游到五峰万水千山之中,竟不愿再走了!红鱼落户五峰采花渔泉河南岸,白鱼安家北岸,从此便有了红鱼、白鱼的传说,经过千年演绎,就传说成了红鱼、白鱼两个地名。当地人逐步把红鱼叫成了红渔,白鱼叫成了白溢,又过了千百年,红渔有坪,就演变成红渔坪,白溢有寨便演变成白溢寨了。
白溢寨分四级台阶上、中、下三个坪,最高处是天堰坪,面积达3000多亩,传说有大、小二湖。一两百年前,土家先民曾在上面安营扎寨,刀耕火种,繁衍生息。清代长乐(五峰曾名长乐县,清雍正三年改土归流后为五峰县)县令乔宇中曾留下诗句:“田庐高僻接层云,鸡犬声如天下闻,仿佛桃源仙境里,西面东作趁晴曛。”后因难御天灾,山顶上的人被迫迁移下山。白溢寨山下有一湖坪千亩连片,良田沃土,盛产稻谷,其中有一块约半亩左右的稻田,不论四季,不论晴雨,不论昼夜,无论男女,只要脚踏上这块地上,一跺脚,稻田便随之抖动,用力跺脚,地动更烈,人们称这块地为“山摇地动”,抖动原因,至今无解。
白溢寨西麓湖坪,有一成片的百余亩稻田,常年冷水浸润,所产稻谷碾成米后,三颗相接长达一寸,故称之为三颗寸。三颗寸煮熟后颗颗倒立,冰晶玉洁,香甜柔软,食之可口,回味悠长,曾是进贡土司、皇宫的珍品。所以五峰有“白溢的米,红渔的烟,柴埠溪的姑娘赛神仙”之说。
白溢寨悬崖西壁,海拔1735米处,有一洞穴,穴内夏寒冬暖,大热天结冰,冻凌,伏天后即冰消凌溶,实为前所未闻,前所未见的世界奇观。吸引不少中外专家前来探奇,可至今仍然是谜,已载入《世界之谜》丛书。
(摄影:阎京东)
在白溢寨中岩中还有一天然洞府,当地人称为寨洞。《长乐县城》记述:“明末土司唐镇帮为其舅父田双云建帅府于此”,号称藏军洞,唯石径一线可攀援上去,真可谓—夫当关,万夫莫开。寨洞洞口宽7米,高12.5米,前沿有条石筑就的戌台,高约5米。洞右侧高4米处有阅兵台,在白岩尖半壁间,还有一藏金洞,据传为土司藏宝库,满藏土司搜掠来的金银珠宝。土司藏罢财宝,令人凿毁石阶栈道,尽杀石匠以灭口。使后来无数探奇寻宝人望洞兴叹,扫兴而去。
白溢寨的土家儿女,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白溢寨的民间艺术,源远流长,堂戏在这里流传了三百多年,跳丧舞在这里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山歌民谣,故事传说,俯拾皆是,采撷不尽。还有白溢风灯,历经千年不衰。真不愧为民间艺术之乡。
白溢寨是极富传奇色彩的地方,清嘉庆初年(1796—1798),长阳县林之华,覃传耀为首的白莲教义军,曾两度攻占白溢寨。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五峰土家农民向虚廷(又名向策安)兴哥弟会,聚众起义,烧教堂,杀洋人,抗清军,在白溢寨作了最后殊死的斗争,三月寨破,义军皆阵亡和被俘遇难,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悲壮之歌。
现在,白溢寨已被命为“土家古寨世外桃源风景区”,成为鄂西南风情旅游桃源胜境,探险休闲的古寨乐园,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断。
勤劳、勇敢的白溢寨人,用自己的双手开山凿石,历时三个寒暑,在千丈悬峭岩壁上修筑了一条近十公里的天路,连通了外面的世界,经过几度春秋的扶贫攻坚,白溢寨人终于圆了小康梦。白溢寨人的明天一定会更辉煌灿烂,更幸福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