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王奇
图为运行中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主媒体中心。(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北京2022年冬奥会主媒体中心自1月4日运行以来,各类展示活动受到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国内外注册媒体与持权转播商以及北京冬奥组委工作人员的广泛关注。
首都中轴线北端,位于国家会议中心二期的主媒体中心,是北京赛区开工最晚、规模最大的新建项目。作为临建场馆,其外幕墙采用特有的“群鸟”造型意象,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赛事期间,主媒体中心既是报道和转播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国际新闻编辑部和电视信号制作传输中心,也是国际奥委会媒体运行、奥林匹克转播服务公司和北京冬奥组委媒体运行的赛时指挥部。
在节俭办赛目标的指引下,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转播服务公司和北京冬奥组委就整合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主新闻中心和国际广播中心达成共识。赛事期间,将其合并为主媒体中心。自2018年12月赛时设计工作开展以来,北京冬奥组委与北辰会展投资有限公司共同组织设计单位从功能、成本等维度综合考量,历经多次方案研讨形成目前最优的主媒体中心方案。通过将赛时功能与赛后利用统筹安排,主媒体中心大幅降低了建设成本。历经两年半,2021年6月30日,国家会议中心二期主体建筑外立面正式亮相,外幕墙的“群鸟”意象搭配建筑主体“鲲鹏展翅”造型,“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彰显出建筑与自然和谐呼应的灵动韵律,7月4日主媒体中心正式移交冬奥组委。
“主媒体中心简称MMC,此前的冬奥会、青奥会、亚运会都用过这种概念。但原来更多是一个房子、两个区域,而这次是高度整合、融为一体。”北京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部长徐济成介绍,“可以说,北京冬奥会重新定义了主媒体中心概念,国际奥委会希望将来以此作为标配,推广到所有冬奥会甚至奥运会。”
作为赛时媒体总部和媒体记者的主赛场,主媒体中心位于国家会议中心二期主体建筑南区,由新闻发布区、转播工作区、媒体餐厅、媒体工作间等功能区域组成。场馆一层为930平方米的主新闻发布厅,以及1500平方米的转播区;二层是包括1000平方米新闻发布区和转播区在内的功能区;地下一层是媒体和工作人员就餐区域,地下二层为媒体工作间。
智慧化运行,多类型机器人提供全天候服务,是主媒体中心的一大特点。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主媒体中心场馆运行团队积极引入科技防疫手段,搭建高精尖领域智慧冬奥应用场景,赛时智慧防疫平台、多类型服务机器人为新闻媒体记者和持权转播商提供7*24小时服务。冬奥会期间,主媒体中心集中亮相了一批送餐、送物、导引、消杀、清废等多类型服务机器人,开创“无人化”的数字服务场景。例如防疫机器人,可提供巡游、消杀服务;清废机器人可自己判断容量,前往清运点,再返回暂存点。为媒体提供餐饮服务的机器人餐厅总面积约6000平方米,分为西式快餐区、中式快餐区,汉堡机器人、炒锅机器人、煲仔饭机器人、小吃机器人等约120台餐饮机器人投入工作,可同时服务数千人。
“‘借用’城市基础设施服务冬奥,赛后将继续服务城市民生和发展。”北京市重大项目办城区场馆建设处处长黄晖表示。为充分体现奥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主媒体中心项目设计建设过程中,结合赛时、赛后不同功能提前进行谋划,力争用最小的代价实现赛后改造。国家会议中心二期项目不仅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赛时的主媒体中心,也是首都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重要硬件设施,冬奥会后将改造成高品质“会客厅”。据了解,主媒体中心赛后将回归原有的会展功能,与国家会议中心一期共同组成总规模超130万平方米的世界级会展综合体,既能满足高端政务、国务外交活动需要,又能满足大型国际交往活动和商务会展活动的需求。
【责任编辑:崔燕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