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观察 | 奉献安全的冬奥盛会

2022-02-11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吕佳蓉 李云舒  

  北京冬奥会正在火热进行中。高山滑雪等高危险系数的项目,不仅是对运动员的考验,也是对医疗保障工作的考验。

  如果在赛场上出现意外,如何在第一时间对受伤运动员实施救治?2月9日,北京市延庆区委副书记黄克瀛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运动员救治方面,针对风险最大的高山滑雪项目,高山滑雪中心共设置了4个运动员医疗站、2个观众医疗站,还有20个FOP医疗站(赛道医疗站)。同时,安排了8个救护车组、2架直升机参与救援。整个医疗团队中,包括外籍滑雪医生、国内滑雪医生、医疗站人员等共180人。目前,冬奥医疗保障中心已经累计为121名涉奥人员提供医疗服务,其中包括7名运动员。

  安全是重大体育赛事必须坚守的底线。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及举办过程中积极贯彻“安全”办赛要求,在严格执行各项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和保障参与冬奥会、冬残奥会的人员安全、场馆设施安全、赛事后勤保障系统和相关支持系统的安全,全面做好安全统筹,制定安全管理方案和应急预案,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对冬奥会每一个环节进行安全监测,突显我国重大体育赛事的筹办能力,彰显我国体育软实力,办好一场“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会。

  涉奥人员全程疫苗接种、每日进行核酸检测、闭环管理防止疫情外溢……严格疫情防控,为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构筑安全屏障

  “安全是办好冬奥会的重中之重。而说到安全,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还是来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所以,没有防疫安全,就没有成功办奥。”不久前,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发言人赵卫东说。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安全威胁之一。为筑牢北京冬奥会全方位防疫屏障,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和北京冬奥组委先后发布第一版、第二版《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防疫手册》(下称《防疫手册》),明确了“简化办赛、疫苗接种、闭环管理、有效处置、防控一体化和统筹兼顾”六项防疫总体原则。

  “在过去的两年中,我们全面研判风险隐患,制定各个赛区统一标准的应对方案、应急预案,精简了非必要环节、活动和人员数量,最大限度降低疫情风险。”赵卫东表示。

  北京,特大城市,人口超过2000万;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入境人员预计将超过2.5万。面对国际社会的冬奥热情,如何确保奥运相关人员和社会面严格区分开,防止出现疫情外溢?答案是“闭环管理”。

  根据第二版《防疫手册》,除医学豁免外,所有涉奥人员来华至少14日前须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未接种或未完成全程接种的,将进行21天集中隔离观察。从入境到离境,实行全流程、全封闭、点对点的闭环管理政策。

  “在闭环内,所有人都需要每日进行健康监测和核酸检测,在闭环内酒店或冬奥村集中住宿,只允许乘坐冬奥专用车辆往返指定闭环场所,不得与闭环外人员接触,更不得与社会面接触。”北京冬奥组委专职副主席、秘书长韩子荣介绍。

  记者了解到,闭环内运行的交通工具同样封闭管理,包括高铁专列在内,都有特定的防护要求,全程不与环外人员接触。除人员以外,物品传递同样是防疫重点,场馆闭环内外区间将通过硬质隔离进行分区管理,通过缓冲区实现闭环外向闭环内的物品传递,垃圾也将实行严格管控。

  冬奥会期间,如果发生感染、出现病例怎么办?北京冬奥组委疫情防控办公室副主任黄春表示,这次冬奥会是在疫情下举办的,有感染者或者局部小规模聚集性疫情,都是可能发生的,不过组委会已经做好多套应急方案以应对突发情况。“假如出现了新冠病毒感染阳性病例,对于无症状感染者,将把感染者送到专门的隔离设施区,即三个赛区针对无症状的感染者专门设置的隔离设施区;如果出现确诊病例,会将其送到指定定点医院。”

  防疫措施严格,但不失温度。在闭环的大区域内,运动员还是可以通过专用的交通工具,在驻地、场馆、场馆之间以及三个赛区之间自由流动。考虑到运动员在冬奥村内逗留的时间最长,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冬奥村的设计处处体现出人性化关怀。冬奥村食堂提供来自世界各地菜品共计678道,让运动员人不离村即可品尝全球美食。由于冬奥会赛时正值中国传统节日春节,菜单还包含了“春卷”等特色菜品,为冬奥增添“年味儿”。咖啡厅、健身房等设施,为运动员提供良好的锻炼环境和休闲娱乐的空间,随处可见的绿植、温馨的音乐,则起到纾解情绪和安抚心灵的作用。

  “此外,针对冬奥村内住宿、餐饮、清废、引导四个一线服务场景,我们积极探索有温度的防护模式。结合冬奥官方图形色彩、岗位职能,我们为赛时服务保障人员设计了轻便、美观、方便穿脱且具有日常防护功能的工作服。”北京冬奥组委奥运村部综合处处长、北京冬奥村(冬残奥村)场馆运行团队秘书长马博洋介绍。

  安全办奥,中国决心坚定。“由于开发出这套(闭环)系统,中国民众接触到病毒的机会已经降到最低。”美国外交学会全球卫生高级研究员黄严忠表示。

  “我相信鉴于我们掌握的信息,冬奥会防疫措施非常严格,也非常有力。”世卫组织负责突发卫生事件规划执行主任迈克尔·瑞安说。

  在巴西运动员妮可·西尔维拉看来,北京机场的防疫检测措施非常迅速方便,自己下飞机后很快就登上了前往冬奥村的大巴。“尽管新冠肺炎疫情下运动员的活动受到一些限制,但冬奥会的工作人员已经尽所有可能做到了最好。”

  场馆设施和运行、气象服务、医疗救护……精心做好赛事相关服务保障准备工作,确保安全办赛

  走进北京2022年冬奥会张家口赛区云顶滑雪公园,可以看到冬奥赛道旁,雪白色塔杆之间平展着一块块雪白色防风网,上面绘制着鲜艳的冬奥会会徽,成为云顶滑雪公园的一道风景。

  历届冬奥会的雪上项目比赛,或多或少都要受到强风的困扰。强风不仅影响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还可能危及运动员的安全。为了比赛安全进行,防风设施不可或缺。

  “为确保北京冬奥会运动员的安全,我们首次在U型场地和空中技巧场地设置防风网。”云顶滑雪公园竞赛场馆设施副经理陈荣钦说。

  记者了解到,云顶滑雪公园加装的防风网加入了抗紫外线材料,在零下30摄氏度力学性也能得到保证,且阻燃性好,在抗低温电力控制系统下防风网收纳方便,系统可将运动空间内超过10米/秒的风速降至3.5米/秒。此前,冬奥会上使用的防风网都由国际上专业机构提供设计和产品,而云顶滑雪公园的防风网则是由河北当地的科研团队研发而成,经过了国际雪联的质量检测,完全达到专业要求。

  冰雪赛事的安全保障涉及场馆设施和运行、气象服务、医疗救护等诸多方面,必须精心做好赛事相关服务保障准备工作,确保安全办赛。

  位于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是目前世界上难度最大的比赛场地之一。最长的滑降赛道起点海拔高度2179米,落差约900米,全长3公里左右,平均坡度超过30%,最大坡度接近70%……北京冬奥会期间,各国运动员就在“创国内雪道落差之最”的这里同台竞技。

  与极强的速度感与观赏性相伴而生的还有危险性。运动员从山顶下冲时一旦技术动作不到位,就有可能发生比赛事故,造成人身伤害。

  早在2018年,北京冬奥组委就着手启动了滑雪医生的组建和培训工作,按照北京冬奥组委统筹、属地卫生健康委负责、定点医院组织实施的原则,进行滑雪技能强化培训工作。2019年2月,由来自北京、河北的72名医务人员组成的“冬奥滑雪医疗保障梦之队”正式成立,在北京冬奥会上承担赛时滑雪场赛道的医疗救援保障工作。

  为了保障运动员的安全、及时开展雪上救援,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山地运行保障团队成立了中国第一支被国际雪联认可的雪上赛事救援队——高山救援队。

  “高山救援队目前共有中外救援队员40余名。”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媒体总监惠士桥告诉记者,一旦运动员在赛道上出现摔伤等情况,最近点位的救援队员和滑雪医生会马上到达现场,根据滑雪医生判断,救援队员对伤员进行相应的紧急处理。

  之所以要成立高山救援队,主要是因为每个救援点位配备的滑雪医生雪上能力相对薄弱,在陡峭又光滑的赛道上行动或多或少会有不便,高精度的施救则变得更加困难。高山救援队与滑雪医生配合做好医疗救援,保障运动员生命安全。

  “站在雪道内保障所有人的安全,这是我一辈子最光荣的事。”高山救援队队长高宇表示。

  与夏季奥运会相比,冬奥会更加依赖气象条件,气象因素也直接影响着相关赛事能否顺利进行。风力、风速、气温、降雪、雪温、雪质、能见度等,都事关运动员的安全与比赛成绩。

  精密监测是基础。目前,我国已在核心赛区建成50多套赛道气象站,加上多部各类天气雷达,形成“三维、秒级、多要素”监测网络。赛时,装备保障人员每天会对观测设备进行常规维护;遇到极端天气时,还要对设备进行应急维护。在预报方面,气象部门建成了京津冀区域500米分辨率、冬奥山地赛场核心区域100米分辨率、逐10分钟快速更新的中国气象局北京快速更新循环数值预报系统,具备了“百米级、分钟级”精准预报能力,有效提升了冬奥赛区预报准确率。

  梳理风险隐患、完善应对方案,各方联动守护“平安冬奥”

  “全面梳理风险隐患,制定完善应对方案和应急预案,妥善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只有‘安全’,才能确保为实现‘精彩’提供起码的保证。”赵卫东说。

  北京冬奥会安全保障工作至关重要。北京市公安局提前制定各类方案预案,严格落实安全监管、安检核验、交通保障等措施,指导各场馆安保团队提升内部安全水平,同时强化指挥调度,加强社会面整体防控,为冬奥会安全顺利进行奠定坚实基础。

  2月8日,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在北京赛区首钢滑雪大跳台举行。中国选手谷爱凌完美发挥,以188.25分的总成绩获得冠军,夺得冬奥史上首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金牌。

  首钢滑雪大跳台坐落于石景山区首钢园群明湖畔。作为首钢滑雪大跳台的安保经理,冯涛这名“老公安”赛前每天都要在这儿走上一圈,进行安全巡视。

  “2021年6月滑雪大跳台基础设施施工全部完成,临时设施开始建设,涉及安保工作一系列施工建设,为确保搭建位置、规格符合之前的规划和标准,必须反复实地踏勘了解掌握情况。”冯涛告诉记者,“2.7公里的封闭线几乎每日一圈,临时设施搭建的集中区域早晚必看。日行万步,最多时达到3万步。”

  安保工作并不局限于场馆内部。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南山窑白旗检查站紧邻242省道,自北进入崇礼,这里是必经之地。

  “每天约有580辆车从这里进入崇礼区。”白旗检查站站长告诉记者,“我们每天24小时4班次不间断在站执勤,每班次12人同时在岗,同时配备先进的安检查控设备,严格查控质量。”

  驱车行驶在崇礼太子城冬奥核心区,“注意防火”的标识牌随处可见。冬奥会安全涉及防火防事故、应急处突等诸多方面,坚守安全底线还要完善防火、防事故等风险防范措施,加强应急演练,确保万无一失。

  崇礼区将森林草原防火作为落实“简约、安全、精彩”办赛要求最为重要和关键的安全底线工作,以冬奥核心区为重点,加强对森林草原防火系统“眼睛”和“大脑”的建设,以科技力量为森林草原安全提供智慧守护。目前,全区已建设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点73个,森林防火视频监控覆盖率达到了95%。

  “林火视频监控点具备火灾智能识别、超高清野外监测功能,可以对监控范围内1平方米的火情进行自动识别报警处理,误报率、漏报率均低于万分之一。”崇礼区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杨国军介绍。

  与此同时,河北省冬奥消防安保专班第一时间进驻赛区,已经开展实战演练150余次,完成了15次全要素灭火救援综合演练。赛区消防队站、车辆装备、消防水源和消防通信等公共消防设施全部建设完成,达到国内一流标准。

  前不久,河北省交警系统开展“迎冬奥保安全保畅通”道路交通安全百日行动。“此次行动将持续到冬残奥会结束,为冬奥顺利召开营造安全、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河北省公安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责任编辑:崔燕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