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的精神家园,不断夯实党员干部廉法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筑牢推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总书记的讲话,讲到了点子上,就是要通过教育,从源头上解决腐败变质的问题。那么,如何达到这个教育效果,我认为,主要解决一个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问题。在教育内容上强调法制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以解决不敢腐、不想腐的问题。同样的教育内容,不一样的教育方法,其教育效果便截然不同,这和一样的学校由于教学方法不同,升学率便不相同的道理是一样的。因而,在教育方法上,除了采取多种学习方式外,写日记、用日记是使教育效果成倍增长的最好的方法。因为,日记不仅有着记史、纪实,推动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更在改造人们的主观世界中有着独特的作用,正是这些作用,才引起领袖人物乃至平民百姓的重视,才使我们对日记情有独钟,并着力推动日记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一、日记的历史价值和地位
日记,日之所记,是最具大众化,最贴近普通人生活的、渗透在社会方方面面的一种实用性文体。它的历史甚至和人类文明的历史一样悠久,它的贡献更是光灿夺目。在人类历史上,中国创造了封建社会科学文化最高成就。其中农学、医学、数学、天文学是我国古代的四大自然科学,这些成就,无不折射着日记的影子。如:中国古代科技著作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再如:天文学。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古代天文学萌芽于原始社会,到了战国秦汉时期后,形成了以历法和天象观测为中心的完整体系。其中天象观测的方法,主要是用简单的仪器和记录。两千多年来,中国保存下来的有关日食、月食、月掩星、彗星、新星等丰富的记录,是现代天文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造成的重大影响,为世界科学技术做出的重大贡献,从某种程度来说,源于日记。
在思想文化教育领域,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的《论语》,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为主的汇编,虽然仅仅记录的是言行,但谁又能否认《论语》在历史上的杰出地位和价值呢!
如上可以看出,日记有着何等崇高的历史价值和地位!
但由于它的普通、简单,又往往被人们所忽视。特别是在思想领域,在教育功能的杰出价值上,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它的存在与否,更是漠然处之,若无其事,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缺憾。因而,当我们认真回顾昨天,在赞颂一些伟大、英模人物的时候,却很少去分析他们思想光芒的背后,有着厚重的日记的影子;在分析那些贪官、腐化堕落分子理想信念缺失的时候,除了分析到理论学习不够外,却没有分析到理论学习不够或没有触及到灵魂的原因。我们相信,当上级组织政治理论学习时,他们也会走过场的,但并没有入心入脑,更没有联系自身的思想实际,出现了思维上的断裂,假如,我们运用了日记这个手段,思维就不会出现断裂,至少是延缓断裂,因而就不至于导致腐败,或者至少延缓腐败现象的发生。
当今,到了应该引起人们对日记高度重视的时候了。
二、日记价值在伟人、英模励志及修身上的体现
日记在伟人、英模励志及修身的实践中,无不彰显着它的魅力,放射着作者的思想光芒。
(一)日记价值在伟人励志、修身上的体现
毛泽东主席早在青年时代,就写有不少日记。1938年2月1日,他在读书日记开头这样写道:“二十年没有写过日记了,今天起再来开始,为了督促自己研究一点学问。看李达的《社会学大纲》,一月十七日至昨天看完第一篇,‘唯物辨证法’从1-385页。今天开始看第二篇,‘当作科学看的历史唯物论’,387-416。”以后逐日记了读书进度,3月16日记:“本书完。”建国以后,他仍有记日记的习惯。“今日记一事,明日悟一理,积久而成学”,这也许是他老人家在实践中得出的高屋建瓴的结论吧。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周恩来同志,生活简朴,两袖清风,为世人所敬仰。且看他在1918年元旦写的日记。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是阳历的一月一日,中华民国七年也,我的日记就从今日记起。但愿今日往后,一天不缺,留个纪念。等着老年的时候想起幼时的光景,翻一翻这本日记,想着或者有点趣味。……我今年已经十九岁了,想起从小儿到今,真是一无所成,光阴白过。既无脸见死去的父母于地下,又对不起现在爱我、教我、照顾我的几位伯父、师长、朋友。若大着说,什么国家、社会,更是没有尽一点力了。佛说报恩无上,我连恩还未报,又怎么能成佛呢?俗语说得好:‘人要有志气’。我如今按着这句话,也不枉人生一世。”
他在同年2月6日的日记中还这样写道:“大凡天下的人,有真本事的,必定是能涵养,能虚心,看定一种事情,应该去做的,就拼命去做,不计利害;不应该做的,便躲着不出头,或是极力反对。……梁任公有一句诗:‘世界无穷愿无尽’,我是很赞成的,看现在的人,总要有个志向。平常的人,不过是吃饱了,穿足了便以为了事;有大志向的人,便想去救国,尽力社会。”周恩来同志作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写《旅日日记》时便体现了他的大志,他把这种从心底里发出的大志,成为他把自己的一切全部献给国家的座右铭和最终成为党和国家卓越领导人的奠基石。
恽代英同志作为一位革命先驱,十分注重修养,严于律己。他从14岁开始记日记。在1919年元旦的日记中,他写道:“余作日记且十年矣,自去年就业而辍。吾得日记之益大矣,近来私德方面甚为退化,固以无互助社夹持之动,亦未始非无日记以供存省提撕之故也。今特购国民日记记之,誓不中辍,吾以是观吾比性也。”他还印制贺年片,把写日记作为“最良的修养方法”“最良的求学方法”“最良的练习文字方法”介绍给朋友。贺年片上还印有“诸君欲从一月一日起作日记今日为一月一日矣”“黄金光阴,无上机会,时哉不再来”等字样,并且较详细地说明了写日记的三点益处及日记不间断的三种办法。他认为写日记的头一条益处就是“详于反省则神志清明不昏不怠,反省而未改过莫自绥且加倍责志。”充分说明了日记在修身上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二)日记价值在英模励志、修身上的体现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毛泽东主席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我们不仅要学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也要学习雷锋培养这种精神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写学习日记。雷锋堪称“积久而成学”的典型。
雷锋小时候,对党和毛主席有着朴素的感情。1956年到1957年,雷锋曾在望城县机关干部业余文化补习学校学习,雷锋学习极为认真,坚持写日记。他在一篇日记中写道:“毛主席著作对我来说好比粮食和武器,好比汽车上的方向盘。人不吃饭不行,打仗没有武器不行,开车没有方向盘不行,干革命不学习毛主席著作不行!”
1960年,雷锋入伍刚刚两个多月,他就在日记中写道:“我学习毛主席著作以后,懂得了不少道理,脑子里一豁亮,越干越有劲,总觉得这股劲儿永远也使不败。……我要永远地记住:‘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能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一起的时候才能有力量。”入伍10个月,他就在日记中记下自己学习理论要解决立场、观点、方法问题。雷锋在读过的毛主席的书上随笔写下了不少的眉批。如他在《毛泽东著作选读》第85页上写的书眉笔记:“认识了缺点就等于改正了一半,改正了缺点就是进步。”在《矛盾论》(单行本)第5页上他写的书眉笔记:“外因是条件,内因作决定。要想求进步,主观多努力。”在这本书的第8页上他写了这样的书眉笔记:“要搞好工作,搞好学习,克服困难,就是揭露矛盾,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并努力解除矛盾。”雷锋反复阅读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每次都有新的体会。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也给了他许多精神营养。他在日记中写道:‘个人主义好比大海中的孤舟,遇到风浪,一碰就翻。集体主义好比北冰洋上的原子破冰船,任凭什么坚冰都可以摧毁。我认为坐在小舟里摇摇晃晃不好,还是坐在原子破冰船上乘风破浪一往无前为好。”他懂得在成长的路上要不断地克服自己的缺点,弥补自己的不足。他说:“正如洗脸一样,一天不洗,脸上的脏东西和灰尘就不掉,要是长期不洗,脏东西和灰尘就会在脸皮上结成壳,人家看了,会骂他是懒汉……人的思想也是这样,如果不经常教育,不用正确的思想克服错误的思想,时间长了思想就会出毛病。思想背了包袱,工作就会消极,干劲就不足,各项任务就不能完成。”雷锋是像“洗脸”一样,经常检查自己有什么缺点和错误。他在1961年9月19日所写的《入党转正申请书》中,就用了两个段落检讨自己的缺点:“因工作的需要,经常外出汇报,在生活上形成了一种自由散漫的作风。比如,有时候不请假外出,礼节不够周到,军容有时不够整齐。因今年我大部分时间在外地做汇报,很少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也没有经常向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对同志的帮助不够,没能经常进行谈心活动。工作缺少方法,有时抓住了这头却丢了那头,遇到具体问题,仅仅从大道理上做一些解释,究竟怎样解决,要达到什么为合适,自己心中没底。个性急躁,办事总想一口气办成。以上缺点,坚决克服。”雷锋就是这样,在学习中不断写日记,检视自己,修身自我,终于从对党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党的理性认识,出现了质的飞跃。他在1961年10月20日写下了为大众脍炙人口的哲学名句:“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个飞跃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从思想入党的最重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问题。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王杰,1942年10月出生,1961年入伍,1965年7月在指导民兵进行实爆作业演习中,为掩护在场民兵和武装干部,毅然伸开双臂扑向即将引爆的炸药包……“轰隆”一声巨响,他用鲜血和生命掩护了在场的12名民兵和人民武装干部的生命安全,时年仅23岁。他牺牲后,部队有关负责同志,在整理他的遗物时,才发现了他生前写下的“什么是理想?革命到底就是理想。什么是前途?革命事业就是前途。什么是幸福?为人民服务就是幸福。”“一个人活在世界上,活要活得有意义,死要死得有价值。为了祖国,为了人民,就死得其所,死得光荣”等大量日记,计十多万字。他和雷锋一样,通过写日记来鞭策自己,激励自己,提升自己。
我们再看一下党的好干部郑培民。郑培民生前写有不少日记。2003年10月初,时任党的总书记的胡锦涛到湖南长沙视察工作时,曾走进郑培民的家,看望郑培民的妻子杨力求。当时,杨力求拿出一本郑培民的日记给总书记看,胡锦涛给随行人员读了其中的两则日记:
“约法三章。一、树雄心、立大志、争寸阴、惜分秒,把青春和生命献给共产主义事业。二、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一切用品因陋就简,不铺张浪费。三、吾日三省吾身。力求举止稳健,言语大方幽默,待人谦虚谨慎,处事坚韧果断。”(1960年9月18日)
“晚上看电影《焦裕禄》,影片再现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的光辉形象,人民呼唤焦裕禄式的共产党员、干部,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我要向他学习,永远做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员干部。”(1991年3月13日)
“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不仅体现了郑培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情怀,也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综上所例,我们不难看到,在作者的灵魂深处,有的只是为党、为国、为民的倾心奉献和一生的两袖清风,哪怕有一点做得不够好的时候,及时纠正,这,无不体现着日记内在的重要价值。
三、日记价值在党政机关、干部作风转变中的体现
如果说,日记有净化自身的功能,那么这个功能除了体现在上述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外,还体现在外在的推动力上,这种推动力可以大大促进党员干部作风的转变。让我们来看在党政层面发生的两个具体事例:
2016年8月8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了《让干部真正成为“第一推动力”——秦皇岛市抓干部作风建设纪事》这篇文章。文章一开始这样写道:“30年来最强降雨,40年来最高潮位……7月20日,特大风雨潮袭向河北秦皇岛。狂风暴雨中,成千上万胸佩‘共产党员’标志的领导干部,日夜坚守一线,巡查堤坝、筑垒固堤、转移群众……全市无一人因防灾救灾不力导致死亡或失踪。”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动人的场面,随后文中写道:“‘大灾对领导干部作风是最好的检验。’秦皇岛市委书记孟祥伟说,‘这次能做到大雨无大灾,说明近年来我们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好作风激发了新活力,领导干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真正成为第一推动力。’”
秦皇岛市抓干部作风建设的成功经验,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在领导干部中开展写工作日志活动。这项活动自2015年11月试行,2016年初在全市全面推行。他们统一格式,记录八小时以内、八小时以外、合作者或服务对象、心得体会等方面的内容,要求领导干部“一日一记”,并建立了考核等机制。“基层工作最考验执行力,要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细落小落实。工作日志通过定性定量,拿实绩说话,督促领导干部主动作为,敢于担当。”文中引用孟祥伟的话说。
我们再来看看河北省肃宁县审计局重视填写、使用审计日记的做法以及效果。他们的做法主要体现在坚持“三法”:一是逐日填写法。审计人员坚持每天填写《审计日记》,在时间和内容上无空档、不断层,从而使日记所记载的内容要素连贯统一和完整;二是纵向归纳法。即在每一个审计项目审结后,要对自己填写的《审计日记》回头看,认真梳理归纳,形成自己初步的审计意见;三是横向综合法。在审计人员依据审计日记、审计底稿等提出问题作出初步意见的基础上,组织同一项目审计人员相互交流,共同分析鉴别,形成集体意见。这些做法,《中国审计报》曾全文转发。通过常年使用《审计日记》,逐渐养成了审计人员勤动手、爱动脑良好习惯,人们对事物的综合分析能力、评判预测水平以及逻辑思维、理性思维水准有了进一步提高,并化作了做好工作的内在动力,先后有三名同志被提拔为局级领导职务,有五名同志担任中层领导职务,有多名同志考取了国家统一组织的高级审计师、审计师和与审计相关的专业资格,具有与审计专业相关资质的人员占比有大幅度提高,审计队伍职业化建设迈出新步伐。从2011年至今,连年被县委政府评为“综合考核实绩优秀单位”“亮点工程先进单位”,连续四年两次蝉联两年一度的“沧州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具体到干部层面,也有不少的典型事例。如:浙江嵊州雅璜乡32名干部人人都有一本《民情日记》。《民情日记》不仅使党的干部对人民群众的实际情况,包括他们对党的政策的反映和生产、生活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而且也培养了他们对群众的思想感情,颇受人民群众好评。嵊州雅璜乡的经验在浙江全省推广。
四、日记具有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独特功能
日记有着它自身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有着很多的表现方式。而在抵御腐朽思想侵蚀上,具有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功能。
主要表现在:
(一)密集性
所谓密集性,是指日记的连贯性。日记需要逐日记的(当然,个别时候无能为力的断开也是可能的,但主流或主观意向是如此的),正因为逐日记日记,时间久了,就会出现下效果。
其一,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原教育部研究室主任、高等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皇甫束玉同志,从上小学五年级开始写日记。他在1999年9月25日写道:“我已年过八十,还天天在记日记,这个基础就是在青少年时期打下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长期坚持便会形成一种自觉习惯,培养出一种自强不息的意志。
其二,保持思维上的连贯。由于日记是逐日记的,昨天的日记与今天的日记常常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往往在作者的思维中有着加深印象,不断深化认识的效果。人们思想水平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思维的连贯性,又恰恰符合人们思想水平提升的特点,只不过,由于日记的连贯性,催发着思维的连贯性,思维的连贯性又加速着思维模式的形成,我们前述的雷锋日记、王杰日记、郑培民日记无不体现着这个特点。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思维的连贯性有利于加速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如此,便能从根本上预防腐败。
反之,远得不说,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有多少曾经为党的事业、为新中国诞生、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做过牺牲的党的领导干部贪污腐化,走向人民的反面,身陷囹圄或被处以极刑。建国初期的刘青山、张子善是这样。最近几年,被查处的贪污腐化的党员干部其数量更是惊人。应该说,这些干部起初是好的或比较好的。后来有了一定权利或高位之后,却出现了变质而犯罪。为什么会出现变质?那些贪污腐化、身陷囹圄的罪犯们在认罪悔罪中,无一不谈到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导致思想堕落,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说明了正确思维的断烈。如果按照他们当初进步时的思想表现,不断通过日记来提升自己,检视修正自己,何以致腐败!
当然日记是手段,起决定作用的是他们的灵魂,但谁能否认在他们的灵魂深处的变化中,日记能够起到起码的记忆及保持原来的思维模式的作用呢?
(二)反瞻性
人的思想进步有一个循序近渐过程,人的思想的蜕化变质也有一个过程,尽管这个过程要比进步容易得多。
我们知道。日记是一面镜子,是自己内心世界的流露。当我们把这一天的所思、所想、所为记录下来以后,这一天这个结果便成为了历史记忆。当我们过几天或数十日或数年回过头来看的时候,便有了前后对照的依据。如:我们在刚刚入党的当天,倘若有日记的话,定然会写下入党后的激动人心的感言,这感言一定会有感谢党的培养教育的语句,一定会有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豪言,也一定会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承诺。无疑,这个日记是对党的真情的表达,也是为自己定下的航行目标。
我们客观地试想一下,假如我们过段时间反观一下这则日记,看看当时的决心,检查一下自己在这段时间的言行,实践中是否偏离了航向,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就能坚守初心,会回到正确航向,继续前进。如此反复,又怎么会出现腐败呢?
(三)教育深化性
教育深化性与上述的“保持思维上的连贯”有关。写日记的过程,往往就是对某个事物、某种观念、某种行为再思考的过程,这个思考的过程,往往又是对所记日记内容深化认识的过程。各类日记,莫不如此。如记录天气变化的,他会从记录中寻找天气变化的规律,分析天气变化的原因,自然,这个分析的过程,就是认识深化的过程。前不久,我带几名日记专家到河北省阜城县王集乡姜庄村,看望了为“老天爷”记日记50多年的农民张明侃。他每逢下雨或下雪前,都要把水桶放到院子里,过后用尺子量雨下了有多少、雪有多厚,记在本子上,再与从广播里听到的天气预报相对照,进行分析,不断地积累,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对照,他逐步摸透了“老天爷”的脾气,成为本村农民公认的“气象专家”,2004年新华网曾报道过他的事迹。
同理,在人们的思想领域,写日记的过程,也是一个深化认识的过程。
河北省的康新明先生在2010年6月29日写了一则日记,题目叫《党员是什么?》。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小时候,常听见大人们念叨党员长、党员短,少不更事,就问母亲,党员是什么?母亲告诉我,党员就是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不怕吃苦、不怕牺牲、积德行善的好人,就像张思德、刘胡兰……在我幼小的心里种下一个理想:做人要做这样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懂得了党员的内涵:她是真理的化身,正义的象征,胜利的保证,力量的源泉。于是,我开始为之努力奋斗,不懈追求,希望早日成为其中一员。终于有一天实现了梦寐以求的理想,了却了心中夙愿。学会了怎样做人做事,知道了如何先苦后甜。女儿懂事后同样的问题也问我:爸爸,党员是什么,您能不能讲”得更具体一点,比方说……
我告诉她,党员就是不同时期的某个方面,例如: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她是一堵墙,挡住敌人射向战友的子弹;在身临险境时,她是一颗主心骨,天大的困难压不弯;在漫漫长夜里,她是一团烈火,给人民带来光明和温暖……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她就是我们共同的母亲,勤劳善良,慈爱宽怀,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也要让儿女们吃饱穿暖,生活的更加幸福,更有尊严……”通过这则日记可以看出,正是因为作者沉静地思考,前后的对照,才有了这样深刻的凸显思想升华的日记。
如此认识的深化,正气上扬,腐败也就没有了滋生的土壤。
五、在全体党员中推进日记写作的极端必要性和中国共产党员日记博物馆的重要使命
(一)在全体党员中推进日记写作的极端必要性
我们党是一个拥有近9000万党员的全世界最大的政党,肩负着
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在当前形势下,需要大力净化、优化党内政治生态,加强党的各项建设,如果我们各级党政机关有组织的写日记,每个党员都行动起来自觉写日记,那将是一副何等壮观的党的建设的画面啊。
首先,根据中央部署的学习内容,全体共产党员通过学习,写学习日记,谈学习感想,有利于深化学习效果,有利于全党的思想统一,这对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保证党中央政令畅通,对深入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重要思想的基本要义,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指导工作,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无疑意义深远,必然为党的建设提供源源动力,凝心聚力党的事业。
其次,全体党员写日记,特别是学习日记和工作日记,对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重要指示,对发扬党的三大作风,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密切党和群众的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势必会形成一种奋发向上,自觉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磅礴力量。
再次,党员写日记,就是在记录党所走过的历程。中共中央党校教授、研究党的建设理论的专家赵生晖教授写日记52年,共15079天,462.5万字。根据日记,他撰写了一部50多万字的长篇巨著《滴水见太阳》(我的一生)。他说:“予生之时代,为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前所未有之伟大时代”“一生经历,譬如滴水之见太阳,或可反映二十世纪中下叶吾中华巨变轨迹之一二耳。”我们的今天就是明天的历史,而这个历史是真实的、可信的。正如陈毅元帅的儿子陈昊苏同志在《谈谈日记的社会价值》一文中指出的那样:“日记最大的优点是伴随着私人写作的隐秘性而来的真实性。不夸张地说,每一部日记都有可能成为真实的历史,其中个别部分的价值会有差别,但加在一起形成总体的价值是不容忽视的。”那么,我们全体党员写日记,见证着今天,其形成的价值不可估量。
(二)中国共产党员日记博物馆的重要使命
日记的真实性,是最有说服力和教育力的。有了党员日记,我们在回首昨天的时候,不仅仅会从国家层面看到党的历史,而且也会从个人层面更加具体地了解到党在各个时期党员们的所思、所想、所为。从他们高尚的情操里获得营养,从他们的行动中获得奋进的力量,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获得有益的启迪,培育包括党员在内的全民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抵御各种腐朽文化思想的侵蚀,凝心聚力,助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基于这样的理念,中国共产党员日记博物馆2015年开始筹建于河北保定。它一开始便肩负起了通过珍藏、展示不同时期共产党员的日记、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光辉历程,中华民族的沧桑巨变,对党员和全社会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努力开创中国日记从全体党员走向人民群众的新局面的使命,目标是打造成“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全中国人民的记忆银行”。
中国共产党员日记博物馆创建5年来,得到了方方面面的支持。目前,收藏日记书稿数千册,大量史记、物记近万件。接待全国各地参观者4000余人。河北金融学院的师生来参观,读了一些党员日记,深受触动,参观完后,一位同学在签名时,激动地写了三个字,这三个字就是“想入党”。“想入党”这三个字,既代表了他的名字,也反映了他的心声。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党员日记,对后人教育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我们党员今天写好日记,写好我们走过的路程,就是要在坚守初心,不断前进的同时,让下一代了解党的昨天和前天,了解我们党的发展、成长、壮大的历史,坚定地跟党走,在党的领导下,把先进的思想代代传下去,永葆中华民族的壮丽青春。
中国共产党员日记博物馆已被定为国家二级博物馆,河北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育基地、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爱党爱国红色教育基地。我们已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员日记文化研究课题计划,将中国共产党员日记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并大力推动日记文化建设,发挥日记在坚定理想信念、拒腐防变的上的功能。特别是建设、利用好中国共产党员日记博物馆,并以建设的高标准和边建便开放的教育成果,向2021年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注:文中叙述雷锋部分,主要取材于雷锋生前战友、现军旅作家胡世宗先生最近写的有关雷锋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