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文翰大系,摆渡中外文学

2022-01-02

  关于“东西文翰大系”

  第十二届全国典籍翻译学术研讨会近日刚刚落下帷幕,弹指一挥间,这一面大旗竟然已经在风中招展了19年,而此时的国际大环境是严重疫情之下的中国正在拉着世界的铁皮火车艰难地向前方奔走。当然,我们还不至于重返旧时的夜郎自大,中国在世界上仍然受到很多文化的误解,他们可能更多地停留在西方传教士等翻译的中国典籍作品所描绘的不完整甚至是歪曲的中国形象之上,尽管有鲁迅钱钟书张爱玲麦家先后进入他们的企鹅经典,但还是太少,中国文学仍然没有进入世界文学的角斗场。

  “大中华文库”似乎并未取得期望的效果,然而仅仅从读者接受的角度来评价国家翻译传播能力也难免偏颇,恰如仅仅从引用率来评价文学原创作品的影响一样,不足为训。我们要把仗打下去,除了延续国家大政方针指导下的官方外宣,还要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正是基于这种国际国内的话语背景,“东西文翰大系”应运而生。

  这不是一套局限于单一出版社的图书项目,而是借助于疫情封锁之下的网络诉求,积极联系国外出版单位,从国内出版需求出发,由国内出版传媒策划公司牵头,多主体共同协作的非官方出版传播项目。契机是东西方艺术家协会主席娄德平先生的出版项目,基于此,北京未名星际传媒担当策划,先从主要在美国南部各州开展出版业务的南方出版社开始,出版了我英译的娄先生的几本诗集,之后又加入了俄文译本、日文译本,我便将这几本起名为Multilingual Deping in Poetry,并策划了“典韵诗丛”(ClassicRhyme Series)“多声诗丛”(Polyvocal Poetry Series)“涅槃诗丛”(Nirvana Poetry Series)“星曜诗丛”(Bright Nova Series)“笑闻书丛”(Smiling Stories Series)等五个丛书系列,分别用于收录中国经典韵律诗歌的英译作品、中国诗人选集英译作品、中国当代诗人旧诗英译作品、中国新诗诗人英译作品和中国故事小说英译作品,并将它们归入“东西文翰大系”,译为Orient-Occident Lit Collection,同时邀请了李欧梵、非马、方汉文等国内外著名学者、诗人作为大系的顾问。至此,整个大系的框架搭建完毕。

  这一套书系自然免不了要被人拿来和已经树立品牌的译丛做对比。官方层面的“熊猫丛书”是一座高峰,在二十多年的出版过程中总计完成190多种,介绍作家、艺术家二千多人次,译载文学作品3200篇。近几年也出现了知名出版社发起的典籍英译项目,比如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南方民间文学典籍英译丛书”、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典籍英译丛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当代文学名著英译丛书”和上海文艺出版社的《中国诗选》系列等等。其他知名丛书系列比如著名诗人出版家傅天虹主编、银河出版社出版的“中外现代诗名家集萃”,《国际诗歌翻译》执行主编张智主编、环球文化出版社的“帝国诗丛”,北岛主持的“香港国际诗歌之夜”等等,主要是民间层面的中国新诗译介。前述国内出版社的出版项目似乎没有取得预期的国际传播效果,而主要用于培养国内高水平文学翻译人才和提供国内典籍英译研究对象,而民间新诗译介项目尽管开展多年,却并无任何网络文献数据库备案措施,导致大量有价值的翻译传播变成了“传说”,一版一印之后除非在旧书网上可以觅得芳踪一二,便再难寻得,更不消说在国外传播。“东西文翰大系”就是借前车之鉴发起的基于图书数据备案机制的出版项目。不同的出版社协作,根据作者的需求,采取不同的数据备案,或者实现美国版权局备案,或者美国国会图书馆备案,进而实现世界图书馆联盟编目,或者根据语种选择不同国家出版,依照“一书一案、出版必查”的服务宗旨,逐步搭建起一座东西文翰互通的新桥梁。

  项目初始,人员配备不齐,自然难以防备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我们希望能够吸引更多作者和译者的注意,从而让更多的好作品得到更好的译介以及更广泛的传播,所以我们期待着海内外学界积极参与推荐,并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们深信,经过广大同仁和出版者的共同努力,大系可以在东西方文化艺术沟通的丹青上写下厚重的一笔。

  木樨颜于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年1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