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山东作家牛涛先生的长篇小说《铁血厚土》由《广东文学》杂志连载。作为一部反映我八路军某独立师为保卫青牛山特大金矿同日寇展开生死较量的作品,红色的选题,传统的表现手法,扣人心弦的情节,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无不展示出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一、鲜活的人物形象
(一)鲜明的个性。《铁血厚土》洋洋洒洒25万余字,人物众多,而个性鲜明,上至毛刘周朱,下至士兵百姓,塑造人物260余人,每个人物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呼之欲出。如早年留学日本大阪陆军学校指挥系、沉稳老练、人称智多星的八路军独立师政委孟扬;有勇有谋,但脾气暴躁的师长崔中华;草莽英雄式的团长陈连杰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传奇色彩。《铁血厚土》里面的很多人物具有一定的传奇色彩,都能在《水浒传》《烈火金刚》等传统文学作品中找到他们的身影。如侦察参谋叶正龙,少林和尚牛辉海,偷天换日盖世神拿武金龙,霍元甲第四代传人、善打五毒梅花针的霍金戈,百步穿杨的神枪手、大洪拳拳师李二牛,个个身怀绝技,武艺超群。
(三)独创性。《铁血厚土》在人物塑造方面很有独创性,一些人物形象在其他抗战题材的作品中都鲜有涉猎。如国民党军统特务孟微,日军反战联盟成员中村雄二,日军特务机关长中岛美戴子。
难能可贵的是,《铁血厚土》中的主要人物并非完全虚构,大部分都有其原型,如政委孟杨,地下党员李半斤,“盖世神拿”武金龙,“小诸葛”三狗子,“神弹弓”叶正龙等七十多人,都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塑造出来的典型形象。为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真相,作者查阅了大量抗战时期的历史资料,并亲自到革命老区采访,挖掘了丰富的鲜为人知的鲜活素材,这是作者立足史实,再现历史的创作观的体现。
二、引人入胜的情节
《铁血厚土》的情节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精华,融战争、谍战、武侠为一体,曲折、丰富、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如孟杨三戏安腾的情节,孟杨赴重庆途中,同日军杀手三只狐狸斗智斗勇的情节,到达重庆后,同国民党特务巧妙周旋的情节,李二牛、三狗子运送药品的情节,都具有很强的戏剧性。
值得称道的是,《铁血厚土》的情节还具有强烈的喜剧色彩。如尖刀队队员用蒙汗药加酒灌醉日军十几只狼狗,大闹日军军营的情节,利用马戏团的猴子,偷走日军武器,生俘100多名日军的情节,都让人忍俊不禁,拍案叫绝。
类似以上情节,在民间说唱艺术中可以看到相似的桥段,看似充满了戏剧性,但又不是脱离现实的猎奇和生搬硬造,而是为塑造人物形象和升华主题服务的。《铁血厚土》所以在宏大、惨烈的战争背景下,能够巧妙地生发出诙谐的喜剧元素,这与作者骨子里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不无关系。这也是作品能够呈现出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为普通百姓喜闻乐见的原因之一。
三、传统的结构
《铁血厚土》沿用了中国传统小说单线发展的结构模式,作品围绕保卫金矿这一条线索,情节由发生、发展到高潮、结局,次第展开,环环相扣,疏密相间,张弛有度,暗和了中国大众审美的惯性和情趣。
无巧不成书的传统结构手法,在《铁血厚土》中有突出的展示。如果说三戏安腾更多地体现了孟杨卓越的指挥艺术,那么在对付三只狐狸的围追堵截中,则更多的体现的是无巧不成书的快意和巧合。但这种偶然与巧合的设计,合情合理,顺理成章,让读者看到了一段段“令人惊奇的历史”(狄德罗)。
悬念的设置也是《铁血厚土》的一大亮点。契科夫说过:“如果第一幕里,您在墙上挂了一管抢,那么在最后一幕就要开枪,要不然就不必把它挂在那里。”小说中主要人物皇协军司令李半斤就是挂在墙上的那管枪。这个插在敌人心脏里的尖刀,只是在在整部作品的高潮部分,才终于拔出刀鞘,一举扭转了战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确为神来之笔。
别林斯基说:“当一部作品经不住美学分析的时候,也就不值得对它做历史的批评了。”恩格斯更是提倡用“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分析和评价作家作品。按照这种美学历史的评价体系,《铁血厚土》尽管还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但其传统文学的艺术构筑,以及作品折射出的当代意识的合理内核的映现,都决定了这是当代又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作品,是植根传统沃土的一朵奇葩。
(本文作者孙本灵,当代作家、评论家、资深媒体人,系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菏泽市作家协会理事、菏泽市影视艺术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广播电视台,主任编辑,菏泽市第十批拔尖人才,山东省第四批齐鲁文化之星。作品散见于《参花》《当代小说》《北极光》《当代散文》《当代小说》《菏泽作家》《菏泽日报》《牡丹晚报》《菏泽广播电视报》等全国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