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辽宁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将迈出新步伐

2022-01-28
来源:智慧中国辽宁中心    作者:张丽

新闻发布会现场

  1月28日,辽宁省政府新闻办召开贯彻省“两会”精神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张奎男介绍2021年全省农业农村发展情况和2022年重点工作情况。

  2021年,辽宁省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粮食产量达到507.7亿斤,同比增长8.5%,增幅位居粮食主产省第1位、全国第4位,粮食平均单产首次达到955斤/亩。

  “菜篮子”产品实现有效供给。严格落实省负总责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大生产指导,强化产销对接,保障了市场稳定供应。新建设施农业10万亩;生猪生产全面恢复,出栏量2851.8万头,达到2017年的108.5%;新增稻渔综合种养面积21万亩,累计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31个。蔬菜、水果产量达到2850万吨,肉蛋奶产量分别为433万吨、325万吨、139万吨,水产品产量达到480万吨。“菜篮子”产品市场供给充足,价格总体稳定。

  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不断加强。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实施黑土地保护示范区建设面积160万亩,超出国家下达任务110万亩。

  农业全链条发展进一步提升。新增12家国家级龙头企业、省级龙头企业113家、省级示范农业产业化联合体77家。目前,全省产值超500亿元的全产业链2个,100亿元-500亿元全产业链11个,50亿元-100亿元全产业链5个。

  乡村建设行动取得扎实成效。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基本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完成黑臭水体整治39条,新改建、维修“四好农村路”7060公里,实施维修养护农村饮水工程任务3436项,农村地区供电可靠率达到99.8%。开展农村改厕问题排查整改专项行动,在全国率先建立并应用农村户厕信息化管理系统。农村户厕运维管护体系覆盖64%的改厕村。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村容村貌得到持续改善。创建美丽宜居村1030个。

  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46%以上,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推进农业标准化发展,发布地方标准117项,新认证绿色食品326个。农产品风险监测总体合格率达到98.9%。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3.5%,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88.2%,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农村各项改革持续深化。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省市县乡四级监管、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的“交易+监管”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网络信息服务平台。推进沈阳市于洪区、沈北新区和大连市旅顺口区宅基地改革试点,受理宅基地申请2160宗,批准1429宗。提升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质量,新增国家合作社质量提升试点县10个,培训高素质农民15758人。

  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建设加快推进。推进辽中区等4个全国数字乡村试点建设,培育10个省级数字乡村试点。推进省级智慧农业中心建设,打造全省智慧农业发展“一张图”,培育创建20个省级智慧农业应用基地和应用场景。安装北斗船载终端设备26583台,涉海(江)渔船智能监管实现全覆盖。

  2022年,辽宁省将做好“三农”工作,稳住“三农”基本盘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扎扎实实强基础,稳步推进乡村振兴。努力加快农业强省建设,推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第一,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着力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2022年,该省将持续严格落实国家粮食安全责任制,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保持稳定,努力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围绕“一稳定、两提高”,重点采取5项举措。一是加强党政同责,强化目标考核和责任落实,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315万亩以上、新增大豆播种面积10万亩,正常年景下粮食产量稳定在480亿斤左右。二是加强耕地用途管控,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三是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建设高标准农田390万亩,同步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万亩。深入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农机、农艺、生物等多种措施,分类实施黑土地保护面积1000万亩,其中建设黑土地保护示范区200万亩,切实保护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四是加强科技支撑。遴选推广适宜不同区域种植的高产、优质、抗逆、宜机收优良品种,推广玉米密植高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水稻工厂化基质育苗技术等农业主推技术,稳定提高粮食单产水平。五是加强防灾减灾。及时发布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和农业防范指导意见,推进科学防灾减灾。开展“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强化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推进区域间联防联控和应急防治,确保重大病虫害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

  第二,加快振兴乡村产业,着力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新增设施面积10万亩,加快提升水果、食用菌、花卉等特色产业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水平。抓好生猪产能调控,可繁母猪保有量稳定在130万头以上,推动牛、羊、驴、鹿等草食畜牧业发展。扎实推进海洋牧场建设,大力发展精品渔业,新增稻渔综合种养面积30万亩。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统筹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新认定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个以上,新建7个农产品加工集聚区。推进锦州、营口、盘锦东北粮食集散和精深加工基地建设。培育壮大农业全产业链,做优做精粮油、畜禽、水产品、果蔬、饲料、道地药材等产业链,推进铁岭全域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加快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加强智慧农业、数字乡村建设。推进省级智慧农业中心建设,力争打造20个农业典型应用场景。加快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业,开展美丽休闲乡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重点县培育和创建。做大做强农业品牌。实施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工程,评选辽宁知名品牌农产品50个,打造“辽字号”农业品牌。

  第三,持续深化农村改革,着力提升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继续稳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进入产权交易市场流转交易,开展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整治。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稳步推进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稳步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稳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新增示范合作社200个、示范家庭农场300个。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强化乡村振兴项目和各类工商资本下乡项目与农民利益联结,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第四,统筹推进乡村建设,着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以“通达”“干净”“治污”为重点,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健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收储运体系覆盖行政村达到100%。深入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分区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建立健全农村黑臭水体常态化排查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改厕。推进农村改厕问题整改。因地制宜开展农村户厕建设,防止“零费用”改厕,强化改厕建设全过程监管,进一步健全农村户厕运维管护体系。深入实施乡村绿化美化行动,新增植树300万株。推动村容村貌整体提升,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有效解决脏乱差问题。统筹乡村建设相关资金,集中项目和资金新建美丽宜居乡村1000个以上。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四好农村路”建设,新改建、维修改造农村公路5500公里,建设“一事一议”村内道路5500公里。实施农村供水工程规模化建设、小型供水工程标准化建设改造和老旧供水工程更新改造等“三个一批”工程建设。推动农村电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第五,加快推进创新驱动,着力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水平

  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开展良种联合攻关,积极争创北方粳稻育种技术创新中心,提升主要品种自主创新能力。强化科技推广与成果转化,脱产培训基层农技人员2000人以上,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00个以上,遴选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8000个以上。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培育各类乡村振兴带头人1.5万人。推动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全省玉米、水稻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2%和97.5%。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进畜禽粪污和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废旧农膜回收试点,完善回收利用体系。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持续抓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全面落实综合管控措施,全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达到100%。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深入开展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加快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