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家国情怀是重要的文化基因。“齐家”而后“治国”,好的家风家训家规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要求、鞭策和希望,更是中华民族精神传承和中华文明延续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绚烂的文化瑰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每年春节,是中国人感受家庭温暖,弘扬家风家训家规的最好时节。新春将至,全国人民即将开启万家团圆模式,在虎年春节来临之际,东北大学副校长孙雷,畅谈如何通过家风家训,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不断发展。
东北大学副校长孙雷
我在研究大学文化、大学校训的同时,考察了一些书院,对这些书院的院训也进行了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我逐渐开始研究中国的家训,比如著名的颜氏家训、曾国藩家训等等,这些都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语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的传统文化自古以来就强调个人、家庭和国家的有机统一。父母长辈融化在爱之中的家教家风,是最能融入我们血脉的东西,是最有助于涵养正确价值观的力量源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丰富滋养,而这种家教家风的文字载体就是家训。
我首先从自己的家训入手。我的祖父孙维恺是一位匠人,忠厚老实,技术过硬,对后辈要求严格。在我童年时代,祖父母的言传身教,对我影响很大,同时,祖父母也深深地影响着我们全家人。
2016年春节,我回老家过年,在家族成员团聚期间,和大家共同感念祖父母二老始终恪守传统的为人处世之道,勤俭持家,教子有方。借此时机,我提议重修家训,得到了全家人的一致赞同。经家人商定,由我牵头重修孙氏家训,经反复酝酿协商,最终形成五句四十字的“孙氏家训”,即:为人仁义,处事明理;从政勤勉,经商厚道;治学严谨,子嗣守敬;持家和睦,亲友互助;家国至上,行稳致远。
家训是一个家族所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需要不断地强化、提升认同感,并深入践行。我请书法家为家族书写家规家训后,每一个家庭都将家训挂在家里醒目的位置,时时谨记、时刻遵从。每逢春节回家,我都会让后辈们背家训、颂家风。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仅为家族后人立身处世、持家治业提供了基本的遵循,对家族的团结与向上、后辈的成长等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其实,无论是家训也好,校训也好,都是一个集体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我认为,不管是家庭还是学校,具体到某一个群体,都要有公共的价值准则,有共同的行为规范,这对于集体中的每个人,都非常重要。
我到岳麓书院游半学斋,深受启发,将我在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授工作室,命名为“半学斋”。斋名源自《尚书·说命》下:“惟学(教)学半”,意为互相伴学、平等对话。我给大家制定的“斋训”是“雷厉风行、行稳致远”,即做事要雷厉风行,做人不好高骛远。我带领博士生和硕士生,以对话的形式每月开两次研讨会,相互交流探讨学术思考、人生感悟,大家都从中受益匪浅。同理,家风家训也是如此。
重拾家训家风,找回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并且将这种优秀基因赓续下去,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家训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伴随着家庭的产生而产生。从周文王的《诏太子发》算起,成文的家训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古人为了完成齐家之任,往往通过家训、家书的形式,向后代灌输古圣先贤的思想,激励后代的志向,以“合乎礼仪”的做人规范和处世艺术来教育后代。几千年来,这已成为一种传统,代代不息,蔚为大观。有不少家训流传至今,为我们留下一笔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
家训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滚滚洪流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家风家训,对于充分彰显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家风家训研究方兴未艾,家规家训实践活动势头强劲。我国传统家训正在转化为亿万家庭提振家教家风的自觉行动,重视和维护家教门风、创新和践行现代家训的活动蔚然成风。
同时,我们还应当看到,家训家规发展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存在着家规家训制定不普遍、不规范,对家训家规践行不尽人意等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首先,要提高站位。要站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角度来认识家风家训的作用,实现认知上的统一。其次,要发挥家庭的作用。弘扬优秀的家训家风,应该充分发挥家庭的作用,调动每个家庭的积极性、主动性,让更多的家庭重修家族家训。第三,要发挥学校的作用,学校要重视家庭教育,通过课堂对家风家训进行宣传和教化,调动学生力量,让家长重视,促进形成良好的家风家训。第四,要发挥媒体的作用,要宣传典型,记录好的故事,用多种方式和手段,来宣传中国家训。最后,要发挥社会的力量,要多组织开展关于家风家训推广和宣传的活动,要持之以恒地开展,作长期打算,久久为功,形成态势。
弘扬家风家训,对于提升城市文化品牌的形象、品位,特别是在提高市民素质等方面,作用都非常大。不仅仅是家庭,一座城市也有独特的精神文化特质,我们需要将这种精神文化特质进行升华,提炼成为本地的精神,从而团结人民,鼓舞人民。我们需要找到好的切口,形成城市的精神,树立全体市民共同的精神规范,并将这种精神融入到城市的振兴发展之中。
{作者介绍}孙雷,东北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化学者。中国共青团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政协沈阳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政协沈阳市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委员会委员、常委。研究方向为大学文化、高等教育管理、高校党建、思想政治教育。现任中国教育战略发展学会思想道德建设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等多个学术职务。
辽宁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