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聚力打造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

2021-10-27
来源:智慧中国网    作者:张丽 刘兴利

 

 新闻发布会现场

  10月27日,沈阳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全市文化旅游和文化产业工作新闻发布会,沈阳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刘壮野介绍有关情况。

  刘壮野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省委、省政府将建设文化强省作为“十四五”振兴发展的重要目标任务,明确提出沈阳要打造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6月2日,沈阳市召开文化工作会议,对全市文化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市委宣传部强化政治站位,坚持守正创新,紧紧围绕挖掘、展示、利用、弘扬总体要求,着力提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品质,推进历史沈阳建设;着力打造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推进文化沈阳建设;着力打造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推进山水沈阳建设。

  坚持以文化城,大力推进文化载体建设

  该市注重城市文化追根塑魂,将城市自然资源、人文符号转化为文化载体,用足用好山、水、城三类资源,架起文化载体建设的四梁八柱,绘好一张蓝图。一是充分利用棋盘山、七星山、马耳山“三座山”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和旅游建设新地标。投资近1.71亿元对棋盘山景区实施41项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景区生态休闲旅游舒适度、体验度和文旅产业融合度、知名度显著提升。二是充分利用浑河、蒲河、辽河“三条河”沿线的自然、历史和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和旅游发展新框架。举办第七届浑河岸交响音乐节、第十一届蒲河国家湿地旅游文化节、第四届中国·沈阳国际赛艇公开赛等重要文化体育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三是充分利用老北市片区、中山路片区、盛京古城片区、大东路片区、北陵片区、卫工街片区的城市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和旅游建设新亮点。今年7月,中街正式获评“全国示范步行街”,成为了文商旅融合发展的新典范。今年10月,沈阳中街、铁西红梅文创园以亮丽的夜景观、多元的夜文化、丰富的夜娱乐、多彩的夜演艺等特色,上榜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名单。老北市以“和泰升平中国红”为主题,开展系列文化活动,展现共庆国泰民安,共享盛世繁华的国庆愿景。

  坚持以文兴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文化兴则城市兴。我们始终坚持把健全完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优化产业布局作为重点,制定出台《沈阳市“十四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通过打造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重点企业,建设一批创新示范、辐射带动力强的重点项目,建成一批业态集聚、功能提升的重点园区(基地),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上半年,全市规上文化企业增加34家,增速41.8%

  一是文化产业链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围绕打造数字文化产业链,重点培育了华为VR云创、君弘兆业、向日葵教育科技、体验科技等一批数字文化企业,重点推进了沈阳VR文创产业园、天之传媒城市文化综合体建设,完成数字出版、数字文创、数字传媒、数字营销为代表的数字文化产业布局。围绕打造创意设计产业链,积极支持工业设计、建筑设计企业发展,推动装备制造、城市建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沈河区获评第二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围绕打造传媒影视产业链,制定出台促进影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推进关东影视城、中晨电影小镇等影视基地建设,做大做强无限穿越新媒体、和力辰光、天鹏动画制作等影视制作企业,聚焦重大主题,筹拍主旋律音乐电影《信仰的味道》、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盛京》等影视作品,扶持《苍茫天歌》《惊弦》《大三女生》等一批优秀影视剧创作生产。

  二是积极发展沉浸式文化产业。提出了“1+2+3+N”沉浸式文化产业发展思路,“1”即打造一条沉浸式文化装备及内容生产产业链;“2”即建设盛京古城、老北市两个沉浸式文化产业集群;“3”即推出一批沉浸式文化IP、一批沉浸式文旅应用场景、一批全域全息沉浸式旅游体验线;“N”即发展若干个沉浸式业态。2021年国庆节期间,沉浸式产业成为沈城文旅市场新宠,全市各大博物馆、影剧院、商业街纷纷策划推出一批新型文化体验项目,沈阳故宫、张氏帅府、“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采用新技术新手段,生动再现历史场景,让沈阳故事活了起来;声势浩大的首届中街文化节大型沉浸式活动将沈城沉浸式体验引入高潮,沉浸式文化产业以其独特的文化参与体验形式和丰富生动的文化表现形式,有效刺激了全市文化和旅游消费升级,为沈阳文化产业加速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三是推动出台文化产业扶持政策。制定印发《推动全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通过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意见明确提出对年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5000万元-30亿元的文化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500万元不等的一次性奖励。对在沈新注册或新迁入的国家级、省级文化类公共服务平台,给予不超过3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新获评为国家级、省级文化类产业园区(基地)的运营主体,分别给予150万元、5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新认定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奖励。对影视产业从立项、上映或播出到获奖,分阶段给予扶持。对上市、新入规文化企业,按照规定实施奖励。同时,通过落实税收政策、加强金融支持、加强用地保障等,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文创城,大力推进文明城市建设

  紧紧围绕建设“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目标,坚持常态长效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注重用党的创新理论育人、用文艺精品化人、用道德实践引人,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

  一是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聚人心。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理论武装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刊播《学习时间》电视理论节目40余期,立项党史专项哲学社会科学课题100项,推出理论专著《中国共产党百年制度文明建设思想与实践研究》。用活用好中共满洲省委旧址、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等红色基地,举办主题宣讲、入党宣誓等活动400余场,接待党员干部160万余人次。打造“宣讲新思想、点赞新时代”活动品牌,运用农村大喇叭开展常态化宣讲91期,受众60余万人次。

  二是坚持用文艺精品激励人心。持续开展艺术惠民“双百万”工程,组建文艺小分队,深入全市101个惠民点位进行演出,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制定《沈阳市文艺精品工程实施细则》,指导沈阳大学评剧艺术研究中心、沈阳广播电视台创作诗画音乐剧《镌ž刻》、广播剧《北上》,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和好评。举办第七届“浑河之夏”文化艺术季,组织文艺演出、展览展示、体育比赛、健身休闲等群众性文化活动100余场,拓展了文旅融合场景,提升了城市文化品质。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戏曲进校园进乡村、“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功举办第五届沈阳旗袍文化节,组织开展了旗袍产业发展论坛,旗袍、新中式服装系列专场发布会,中国定制旗袍艺术大赏,精品旗袍、满族服饰保护与研究创新成果展等主体活动,旗袍故都品牌进一步叫响,有力推动旗袍文化产业发展。

  三是坚持用道德实践感化人心。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投资3500万元,在全市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1657个,成立各级志愿服务队2965支,打造“盛京使者”志愿服务品牌,沈北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三链两化”工作经验受到中宣部领导充分肯定。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向全社会征集文明新风倡树、志愿服务奉献、文化建设惠民等8类50件民生实事,持续开展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农贸市场等11项专项整治和文明祭祀、文明出行、文明旅游、文明养犬、文明餐桌等五大文明素质提升行动,提升市民获得感和幸福感。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挖掘选树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沈阳人等先进典型1500余人,开展各类先进典型事迹宣传教育活动3500余场,在全社会营造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