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晋商故里 智创未来

晋中市立足特色优势全力推动“12大基地”建设2021-08-04
来源:山西日报    

  7月15日,晋中市祁县与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就科研转化、产业升级进行洽谈;7月18日,寿阳·中国矿业大学战略合作基地启动,携手共建全球首个5G智慧矿井;7月20日,平遥县与浙江大学、重庆大学等8所高校集中签约……深化省校合作工作开展以来,“晋商故里”晋中市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促成了一次次人才与机遇的“拥抱”、科研与产业的“联姻”,奏响了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

  统筹谋划精心组织 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深化省校合作是省委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引育一流人才的关键之举。全省深化省校合作工作开展以来,晋中市把紧步快行、狠抓落实作为政治责任,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成立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领导组,组建省校合作工作服务中心,“12大基地”一个基地一套方案、一名市级领导牵头、一个专班推进,精细化闭环推进,项目化落地见效。

  晋中市围绕“12大基地”建设,提出了建设以山西大学城为平台、职教港为基础、智创城NO.4为载体、金科创新孵化中心为基地、转型综改示范区和国家农高区为研用、全市域为辐射“六位一体”的“政产学研创用”智创谷,引领构建一流的创新生态,把人才的“活水”、科教的“长板”,引向产业的“前线”,促进校地大融合、大发展。

  晋中市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该市将紧紧围绕“12大基地”建设要求,投入30.1亿元建设57.56万平方米职教园区,统筹2亿元新动能专项资金、6400万元人才科技资金用于“12大基地”建设,建设2000套人才公寓,对驻晋中高校、服务晋中的人才,同等享受优惠政策,用真心诚意、真金白银为校地合作打造带不走的“智囊团”。同时,积极筹备市校合作晋中高峰论坛、智创大赛等活动,推动高校人才与晋中经济社会需求全方位对接,促进市校合作走深走实。

  短短一个月,晋中市与36所知名高校开展合作,已落地市校合作项目37个,正在洽谈合作项目43个。其中,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学院与寿阳县签订“特优”农产品直供基地协议,北京交通大学与祁县中学、昔阳中学签订优质生源基地共建协议;同时,“12大基地”已接收中国农业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高校的实习实训学生15批次312名,武汉大学等高校的晋商文化研学学生5批次112名,并签订高校科研平台延伸基地共建协议3项。新增浙江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优质生源基地10个,达成意向26个。各大高校纷至沓来,为深化市校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晋中市领导表示,深化省校合作,是山西省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引擎”,晋中有优势、有基础、有潜力,有信心打一个漂亮仗。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位于晋中市的晋中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山西农谷),是该市深化校企合作、与高校共建“12大基地”的特有优势和宝贵资源。

  盛夏时节,走进晋中国家农高区有机旱作谷子全程机械化生产种植基地,绿油油的田野像是一块块铺开的绿地毯,这是晋中国家农高区生物科技研究院与中国农业大学就谷子智能化生产技术研发开展的项目。

  眼下正值病虫害高发期,中国农业大学作物栽培耕作教授陈阜每天都要去田间查看谷苗的生长情况。“这批种植的30个有机旱作谷子品种来自全国各地,它们从种到收全部采用智能化技术,采用该项技术后谷子生产将彻底告别过去生产效率低成本高品质差的局面。”看着眼前长势喜人的谷子苗,陈阜表示谷子智能化生产技术将摸索出一条人工智能与农业生产完美结合的道路,加速中国智慧农业进程。

  谷子智能化生产是晋中国家农高区深化校企合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晋中国家农高区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产业集聚、校企合作,不仅培育了24家高新技术企业、63家龙头企业,还从全国高校和科研单位柔性引进了17名院士、237名博士,44个高端科研团队。与此同时,农高区内的禾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田森杜氏番茄科技有限公司、中药材集团有限公司、沁州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纷纷与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携手,让科技为农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深化省校合作以来,晋中国家农高区内的校企合作势头更为强劲。神农集团、稼祺种业公司分别与浙江大学就山西药茶开发项目、藜麦基因组项目开展合作;三安科技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就山西有机旱作农业示范模式建设举行洽谈;生物科技研究院、晋谷能源环境研究院,与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开展合作……

  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管委会主任李成海说,按照省委、省政府深化省校合作的实施方案,农高区正在全力组织35家企业9类农产品62个产品面向高校推介,坚定不移地走“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道路,促进校企人才共享、互利双赢。

  晋中市全力支持晋中国家农高区开展校企合作,市委、市政府统筹市区两级财力25亿元,重点支持农高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公寓,并优先支持开展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实施“特”“优”战略和产业集群等项目,推动农高区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先行区,为人才干事创业搭建舞台、为科创产品转化厚植沃土。

  集聚高端科教资源 “大学城”向“科创城”迈进

  高校是人才荟萃之地,也是推动科技创新、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省委、省政府在晋中市建设山西高校新校区,为市域增添了最宝贵的第一资源——人才,也为晋中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

  山西高校新校区包括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山西传媒学院、晋中学院等在内的多所高校。为了建设好、发展好、利用好“大学城”内的各大高校,晋中市拿出1万亩土地给予保障,并承担起校区内征地搬迁安置、道路建设、电力迁改、河道治理、管网敷设等相关配套工程。同时,把“大学城”驻地院校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广泛吸纳政府有关部门、行业、企业等力量,参与学校建设,为高校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近年来,在地校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山西高校新校区的发展,带动了转型综改示范区晋中开发区的深度转型,也成为全省转型综改示范区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2020年,依托“大学城”内伊甸创新创业基地和金科创新成果孵化转化中心组成的山西智创城NO.4基地投入运营,加快推进了“大学城”向“科创城”转变。山西智创城NO.4基地揭牌后,已与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多所“双一流”高校开展合作,签约入驻50多个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孵化项目。得天独厚的高端科教资源,加速转化为创新创业新优势,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将晋中打造为山西创新创业的新高地。

  深化省校合作工作全面铺开后,晋中市努力打好用好“大学城”这张“牌”,在与高校共建“12大基地”中,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依托“大学城”建设,力争两年内达到5万平方米;高校科研平台延伸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依托“大学城”及本市新能源汽车、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领域企业建设,力争3年内新建省级重点实验室5家,设立科研分平台6家,新兴研发机构3家。

  在山西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晋中必将通过深化省校合作全面激活“创新驱动”引擎,走出一条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金光大道。(记者苗武军 张谦)

【责任编辑:崔燕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