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高校导师使命担当的时代意蕴

2021-05-08

  作者:李志强(吉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讲师)

  【摘要】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教育的第一责任人,肩负着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需要具备甘于担当的品德、敢于担当的勇气和善于担当的能力。强化研究生导师使命担当是时代的要求,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战略需要,也是实现教育强国的必要条件。研究生导师要明晰使命任务、坚定政治立场、把握育人职责,切实担当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重任。

  在研究生教育中,具有最关键作用的是研究生导师。研究生导师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肩负着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研究生导师只有真正肩负起自身的责任,强化使命担当,才找到正确的目标和方向,才能激发干事创业的充足动力。研究生导师的担当精神,不仅关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关乎科教兴国战略推进和教育强国目标达成,更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研究生导师使命担当的实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刻指出担当精神是时代新人所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为我们指明了新时代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在时代新人的培养过程中,研究生导师是传授知识和塑造人格的关键力量,肩负着许多重要责任和义务。其中,立德树人是最根本任务。“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研究生导师只有具备高尚师德,才能履行“担”的使命任务,进行“当”的目标追求。

  强化使命担当是研究生导师师德建设的重要维度。研究生导师作为践行使命担当的主体,承担着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重任。研究生导师强化担当意识,意味着不仅要把本职工作完成好,更重要的是要自觉肩负起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忠诚敬业、锐意进取,努力做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研究生导师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素质本领,但“德”始终是摆在第一位的。师德是教师的灵魂,研究生导师要自觉挑起重担,高尚的师德是前提条件。新时代加强研究生导师的师德建设意义重大,强化使命担当更是重中之重。

  研究生导师的使命担当事关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我国正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须重视教育、依靠教育。“努力培养出更多更好能够满足党、国家、人民、时代需要的人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前提保障。研究生作为“决胜未来”的高层次人才、创新性人才,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由谁来培养,研究生导师是关键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这从根本上为研究生导师指明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方向。我们培养的人才应当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德才兼备的人才,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所需要的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承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研究生导师责无旁贷。新时代,研究生导师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等方面下功夫,努力培养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拥护者、坚决捍卫者、坚实建设者,培养出符合党和国家要求、能够担当时代重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研究生导师的使命担当事关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位居世界首位,建设教育强国,应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和内涵式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是重要保证。人才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宝贵资源,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依据。新时代,我们对人才的渴求愈加强烈。“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悄然兴起,科技影响人类社会进步的能量蓄势待发。如果没有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队伍,就无法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研究生需要在导师的培养下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增长新本领。研究生导师如果没有与之相匹配的知识素养、精神追求、气质品质、道德修养,就无法得到研究生的认可和肯定,无法满足研究生快速成长的需要。研究生导师的师德担当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影响。

  研究生导师使命担当的时代要求

  研究生导师的使命担当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要求。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其显著特征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技术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科技和产业的变迁是导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层面世界格局和国际秩序演进最根本的动力”。大变局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科技的发展。研究生导师是科学技术最直接、最高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研究生导师要在“大变局”中坚定立场,保持定力,把稳方向。特别是在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上,要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高等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研究生导师的使命担当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战略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从国家和社会发展全局角度出发,对教育事业作出了肯定和高度评价。教育事业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人民幸福极为重要。新时代,面对新形势,党对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更高标准。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使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及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方向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高度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高度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高度匹配。“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研究生导师的使命担当是教育强国目标顺利实现的必要条件。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建设教育强国,要以人民为中心办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更承担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担当作为一种信念必须秉持,担当作为一种精神必须恪守,要把担当的价值传承下去,这就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对国家富强、社会进步所负有的责任。教育强国的重中之重是建设一支师德高尚、勇于担当的教师队伍。

  研究生导师使命担当的三重内涵

  使命担当包括了甘于担当、敢于担当、善于担当三个层次的内涵。其中,甘于担当体现了担当意识;敢于担当强调了担当精神;善于担当突出了担当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担当的重要讲话和论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为研究生导师的师德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研究生导师要具备甘于担当的品德和素质。高尚的师德师风、精湛的业务能力和过硬的政治素质,是研究生导师必须具备的三大基本素质。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新时代,研究生导师要把立德树人当成一项党交付的政治任务来做。在培养方式上,研究生导师应在重言传的同时更重身教,为学生树立人生榜样,做好学术示范。在培养目标上,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在重视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研究能力的同时更加重视对学生品德品行的要求与培养,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第一责任人的作用。同时,要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评价标准应用在研究生导师的选拔上,激励研究生导师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激发肯担当的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

  研究生导师要具备敢于担当的勇气和魄力。责任无处不在,担当义不容辞。研究生导师的担当精神,首先来自思想上的自觉,来自理想信念的坚定。研究生导师要有敢于担当的勇气,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真正把对党负责、对教育事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有机统一起来。新时代,研究生导师不仅要具备新思想、新理念、新视野,还要不断反思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突出矛盾,不断自查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生导师要主动担负起自身的责任,加强理论学习,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贯彻落实习近平教育思想,增强四个自信,明确时代重任。

  研究生导师要具备善于担当的职业能力和水平。“打铁还需自身硬”,为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研究生导师需要不断提升职业能力,提高个人素质,在工作中牢牢坚守职业道德,牢记职业操守,严守职业纪律,养成乐教善教、淡泊名利、艰苦奋斗、言行雅正的职业习惯。积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坚持尊重的教育、创造的教育,全面提升个人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公开言论守规矩,不断提升专业本领。担当不仅在能力水平上有要求,在“底线”上也要有约束。研究生导师要常怀律己之心,“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始终做到自尊、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新时代,研究生导师要深刻把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总要求,明晰初心使命,弄清楚为谁担当、担当什么、如何担当等问题。要加强师德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指引、以“四有”好老师为理想追求、以“四个统一”为实践遵循,找准工作着力点,切实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