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长治市开发区建设积聚发展新动能

2021-05-21
来源:山西日报    

  

  

  

  

  

  

  长治市强力度高质量推进开发区建设,目前该市拥有国家级开发区1个、省级开发区10个,总面积达836.1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类开发区8个、现代农业示范区2个、文化旅游示范区1个。开发区已逐步成为当地新兴产业的集聚区、创新驱动的主引擎、转型发展的主战场。

  2020年,全市工业类开发区实现营业收入1030.77亿元,增长41.7%,占全市的41%;完成工业投资157.79亿元,增长36%,占全市的41.91%;完成税收75.49亿元,占全市的25.27%。今年一季度,8个工业类省级开发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86亿元,占全市比重30.1%;工业投资完成22.1亿元,占全市比重54%;转型项目完成投资14.3亿元,占工业投资64.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79.43亿元,占全市27%;“四上”企业434家,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6%。在全省开发区考核中,2019年9个开发区参加考核,7个评为优秀。全省58个工业类开发区,长治有5个排在全省前十位,长治高新区名列第一;全省3个农业类开发区,沁县现代农业示范区排第一。

  坚持高位推动,创新工作推进机制。长治市高度重视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工作,主要领导始终把开发区建设作为“头等大事”和“一把手工程”来抓,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开发区工作。先后40多次深入一线调研指导、现场推进开发区改革创新工作。出台了人才引进、科技创新、招商引资、土地管理、财政支持等方面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今年又印发《2021年开发区工作要点》,从坚持项目为王积极培育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深化体制改革提升开发区管理运营水平、聚焦服务企业打造最优营商环境等方面创新工作推进机制,实行一月一例会、一月一通报、一月一激励。以更强的措施、更大的力度推进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

  坚持改革为要,深化“三化三制”改革。全面落实开发区“三制”改革,省级以上开发区领导班子全部配齐配强,内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全部到位。率先在全省出台《开发区绩效工资发放实施意见》,赋予开发区更大的绩效工资分配权。在上党、潞城、沁源、襄垣经济技术开发区试点推进开发区设立一级财政。同时,全面创新开发区运行管理和投融资体制,不断提升开发区“三化”水平。高新区设立长高智汇、长高融汇等融资服务平台,资产规模由9亿元增加到40.16亿元,承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个,总投资达到112亿元,参股入股新兴产业项目总投资达到75.2亿元。牵头或参与设立产业基金4支,规模8.61亿元,完成各类融资21.55亿元。省主要领导对高新区创立的开发区+管理运营团队“大地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其余开发区全部成立了投融资平台和开发区公司,开展专业招商,加快项目建设,并取得显著成效。

  坚持转型为纲、项目为王,全力推动项目建设。长治市建立了“一个项目、一人牵头、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重大项目市级领导挂牌推进,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2020年,全市开发区新签约项目330个、总投资1641亿元;新开工项目262个、总投资885亿元;新投产项目111个、总投资475亿元。特别是“三个一批”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开发区累计新签约项目283个,总投资1251.1亿元;新开工项目246个,总投资867.6亿元;新投产项目112个,总投资487.9亿元。签约项目开工率64.12%、开工项目投产率28.57%、投产项目达效率50.48%。

  坚持创新为上,不断强化创新驱动。出台《长治市创新生态建设30条》和《长治市柔性引才支持奖励办法(试行)》,大力支持开发区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先后成立了大健康产业研究院、工业技术研究院、中科潞安半导体产业技术研究院、煤化工产业研究院、山西大学固废综合利用长治研发基地、能源化工新材料中试基地等创新平台。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省级众创空间4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全市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数年均增长20%以上。山西智创城5号建设进展顺利,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大数据等企业现已入驻。高新区建成了全球首条年产3000万颗大功率紫外LED芯片生产线,李晋闽团队的“高光效长寿命半导体照明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荣获“国家科学进步奖一等奖”。潞城开发区建成了全球首个以焦化苯为原料生产己内酰胺和全球规模最大的锦纶短纤维项目,填补了世界空白,开创了以煤基化工原料生产高品质合成纤维的先河。近期又引进了龙芯中科信创产业园项目,并依托龙芯中科的技术及生态链优势,引入卓怡恒通、联想开天、神舟数码等数10家高科技企业落地园区,有望用3年的时间,形成百亿级产业园,将长治打造成全地域、全领域、全替代的自主可控新创产业策源地。

  坚持创优环境,着力抓好招商引资。出台《长治市创优营商环境80条》,按照“能赋尽赋、能放尽放”的原则,市县两级在向省级以上开发区下放258项行政审批事项的基础上,2020年又下放646项行政审批事项。在高新区推行“全承诺、零审批、拿地即开工”项目审批模式,有效加快了项目落地速度。去年高新区京凯达项目从签约到落地仅用了40天,5月份投产后,当年实现产值8800万元,再次刷新了“长治速度”。同时,全市开发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项目59个,新建标准厂房102万平方米,收储土地6100亩,完成标准地出让11宗,变“项目等地”为“熟地等项目”“厂房等企业”。围绕招商引资,他们创新方式,积极开展县区和开发区主要领导带队招商、组建专门招商团队驻扎发达地区点对点招商和产业集群招商、产业链招商、“引进运营平台”专业化招商。并在全省率先出台招商引资奖励办法(“黄金七条”),对招商引资中介人、外来投资企业法定代表人进行重奖,对世界500强、国内500强、行业20强企业实行更加优惠的“一事一议”政策。两年来兑现奖励5303万元。今年以来,全市开发区197个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六新”项目集中签约开工投产。其中,签约项目79个,总投资349.83亿元;新开工项目60个,总投资186.96亿元;新投产项目58个,总投资80.64亿元。引进的联创光电投资40亿元实施高温超导材料项目,全自主研发替代进口,核心技术和设备全球唯一,先进性领先世界3到5年,下游应用空间广阔,对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文/摄 王一平 李宁)

  [责任编辑:刘永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