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扶贫基金会共同指导,中国经济时报社、国研经济研究院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专题论坛·2020金融扶贫及创新峰会在京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党组成员(正部长级)王安顺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王安顺在致辞时指出,金融机构应及时总结金融扶贫好的经验,互相分享和借鉴有益做法,创新金融服务乡村地区的工作模式,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升风险防范能力,为支持乡村振兴战略贡献更大力量。
为此,王安顺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进一步发挥金融在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钱从哪里来”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农村基础设施是当前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突出短板,是未来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中央提出要持续加大投入力度,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补齐农村短板。要创新融资模式,引导金融资源反哺乡村和县域地区。要盘活农村集体资产,特别是低效、闲置和废弃建设用地,通过“唤醒乡村沉睡的资产”,推动形成良性的资金流动循环。要加快完善服务乡村振兴的金融模式,扩大农业农村贷款抵押物范围,全面推行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完善无抵押、无担保的小农户小额信用信贷,有效促进提升农户融资能力。要积极探索金融服务模式创新,紧跟乡村振兴带来的金融服务需求,研究推出更加符合农业农村经济特点的金融产品,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的融资需求。
第二,以金融科技提升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质量和效率。当前,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加速向金融领域渗透。金融机构要抓住金融科技发展的新机遇,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金融科技对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具有独特作用。农民生产生活地域分散、经营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弱,是制约金融支持农业农村的关键瓶颈。金融科技对解决上述瓶颈具有重要作用。加快普及应用金融科技,有助于以更低成本、更快速度扩大金融服务覆盖率,提升金融机构风险控制能力,精准确定金融需求。
第三,各级各类金融机构要加快体制改革,加强业务创新,汇聚形成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合力。明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各级各类金融机构应提前谋划,在规划编制、目标制定、任务安排中,将加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作为“十四五”时期的重点工作。大型商业银行要发挥规模优势,持续完善普惠金融事业部等专营机制,提升金融服务乡村的专业化水平,加大对乡村振兴的信贷支持。政策性银行要发挥资金成本低、周期长的优势,为乡村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建设提供更大支撑。广大农村金融机构要发挥了解本地的信息优势、以及网点下沉的布局优势,精准支持农业农村和县域经济。融资担保、保险等金融机构要强化融资增信和风险分担功能,健全农村金融风险缓释机制,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支持乡村振兴。要持续改善农村金融差异化监管体系,研究制定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办法,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同时,压紧压实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