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各部门严防因灾返贫致贫——防汛弦正紧 脱贫劲不松

2020-07-10
来源:人民日报    

  核心阅读

  今年入汛以来,全国多地出现暴雨洪涝等灾情。尤其是在部分贫困地区,群众因灾返贫、因灾致贫的风险加大。各地各部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做好受灾和转移群众安置救助工作,确保防汛扶贫两手抓、两不误。

  暴雨之后,天气渐晴。莽莽青山间,蜂箱横放,树倒石摧。受了灾,重庆市綦江区白峰村村民杨永开一脸愁容。

  “老杨,来签字啰。”话音刚落,帮扶干部王成芳进了门。原来,为防止贫困户因灾返贫,区里帮着申请了农业保险,帮村民减少损失。

  “这下心里踏实多了,得抓紧琢磨接下来咋干。”杨永开重整旗鼓,这两天正忙着收拾蜂箱,为恢复生产做准备。

  面对暴雨洪涝等灾情对贫困地区的影响,各地各部门加大帮扶力度,在做好受灾和转移群众安置救助的同时,推出防止返贫政策措施,确保防汛扶贫两手抓、两不误。

  防患于未然

  开展农业安全风险排查,做好相应预案和物资准备,全力应对灾情

  江西省武宁县官莲乡东山村,多日暴雨,让驻村第一书记谭翊泉心急如焚。

  “这些年通过产业发展,村民收入有了起色。汛期来到,绝不能让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谭翊泉动员大家一边开展汛情防护,一边保护生产资料。

  东山村紧邻庐山西海,20多个连河库湾里基本都是村民和贫困户承包的淡水养殖基地。刚刚投下的鱼苗,如果不及时拉起拦网,遇到洪水就可能会被冲走。东山村党支部迅速组织党员群众,分成四批对沿线库湾拉起拦网950多米,降低汛期对农业产生的影响。

  防患于未然,各地各部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未雨绸缪,提前做好相应预案和物资储备,全力应对可能出现的灾情。

  贵州省遵义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开展农业生产安全风险排查,及时清理疏通田间沟渠,保持排灌畅通。同时,指导农民加固大棚架、果树支架等农业生产设施;做好农药、化肥、农膜等物资的调剂准备,满足灾后恢复生产需要。

  主汛期来临,湖南省安化县要求重点关注自身抗灾抗风险能力较弱的贫困户群体,防止出现因汛因灾返贫。驻村帮扶工作队和村“两委”迅速进入“迎战”状态,重点加大与扶贫产业相关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力度。

  云南省盐津县庙坝镇民政村做好应急预警,提前转移了沿河群众的家畜,在地灾隐患点设置了24小时观察哨。洪水退去后,除了及时清淤,村里还加强了环境消毒工作。

  “虽然洪灾防控耽误了几天,但接受脱贫攻坚普查、拆迁房屋复垦复绿,以及村里的旱改梯项目,都没耽误。”民政村驻村干部葛真聪介绍。

  抢险减损失

  严格落实防汛抗洪责任制,第一时间应急反应

  屋外暴雨如注,屋里谌彦涛睡意全无。谌彦涛是湖南省安化县柘溪镇梨坪村扶贫车间农加友特产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当地因暴雨引发特大山洪,厂房有被淹没的风险。

  谌彦涛还没发出求助信息,益阳市人大驻梨坪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徐旋和就打来电话: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已经就位,正在现场抢险。

  “大家先去防汛物资储备点运输长木板!”“这个地段你不熟悉,让我来!”……没多久,厂房周边最危险区域已临时搭建起一道30米左右的防洪护栏。大家还用铁锹和锄头快速加宽、疏通涵管排水口,将山洪引导到宽阔地带,奋战一夜后险情被成功排除。

  “至少能为公司减少50万元损失,贫困群众的‘饭碗’保住了!”谌彦涛竖起大拇指。

  及时处置险情,把损失降到最低,对避免因灾返贫、因灾致贫尤为关键。各地各部门严格落实防汛抗洪责任制,第一时间应急反应,有力组织抢险救灾工作。

  6月30日,一场“瀑布雨”突如其来,云南镇雄县罗坎镇麻地村的进村道路被彻底切断。

  “生产自救不能等。”安置好群众,通宵达旦忙碌的大学生村官刘世杰顾不上休息,第一时间赶赴村里的冷水鱼养殖基地查看灾情。这个基地投资近百万元,养殖了5万多尾鲟鱼苗,是全村人脱贫致富的希望。

  “引水管道受损严重,鱼苗会缺氧,一刻也等不了。”麻地村村民用人拉肩扛的方式抢运管道维修设备和物资。刘世杰和村干部分头徒步联系各组,每天步行距离都超过10公里,“灾情有影响,但脱贫攻坚不能停。”

  连续10多天的暴雨,给安徽金寨县青山镇尧塘村造成了很大损失。“雨太大了,必须马上摸清每户情况。”瓢泼大雨中,村党支部书记江从明带着党员志愿者挨家挨户察看,排查村民房屋安全隐患,并紧急将6户村民转移到安全地带。

  灾后送温暖

  推出防止因灾返贫政策,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发挥兜底作用

  上有年迈双亲,下有3个子女,没有专业技能的杨永开此前只能打短工,勉强维持生计。后来赶上镇里打造中蜂养殖扶贫产业,杨永开积极参与,规模越做越大,顺利脱贫摘帽。

  然而,6月21日夜,一场暴雨引发泥石流,将部分蜂箱掩埋。人虽没事,可损失不小。天刚亮,杨永开就给帮扶责任人王成芳打去电话,“您说说,蜂箱埋了,可怎么办呀!”电话这头,声音急切。电话那头,王成芳语气坚定,“老杨,一定有办法的,咱自己不能放弃,不能垮!”

  王成芳所说的“办法”,是指綦江区防止返贫的系列政策。一方面,镇里及时帮杨永开上报申请农业保险,减少损失;另一方面,镇里用扶贫专项资金购买40箱蜂免费送给10户边缘贫困户,并由杨永开托管寄养,在确保每户年收入960元的基础上,多出的利润归杨永开。

  在綦江区,很多像杨永开一样的受灾贫困户都得到了相应保障。綦江区安排帮扶责任人和产业扶贫指导员深入一线,指导再生产,并积极对接保险公司,做好贫困户灾后理赔工作。此外,区里还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落实临时救济、低保等政策,实现“应兜尽兜”。

  各地各部门根据灾情,及时出台救助措施,发放物资及资金,第一时间将温暖送到贫困群众身边,尽最大努力防止因灾返贫。

  6月12日凌晨2时至8时,贵州省正安县碧峰镇突降特大暴雨,雨量达到266.2毫米。这是正安县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大小时雨强,也是全省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大小时雨强。此次特大暴雨造成碧峰镇5029户、21124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9380万元。

  灾害发生后,碧峰镇全面开展受灾群众走访、排查工作。对排查出的175户受灾贫困户,每户提供5000元的“一户一业”扶持资金。镇里还组织开展“企业帮村联户”精准扶贫工作,通过开展募捐活动、捐赠爱心物资等,帮助受灾群众早日恢复生产生活。特别是针对61户风险户,进一步加强帮扶力量,在原有帮扶干部关系不变的基础上,新增1名帮扶干部为其提供帮助。(记者朱磊、刘新吾、程焕、王云娜、杨文明、游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