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村“贫困户”刘志秀一家,住在100多平方米的宽敞楼房中,电视、冰箱等电器一应俱全,吃喝、看病等费用由村里兜底,每年仅各项补助就超过1万元……
王传喜说,严格意义来讲,代村早已没有建档立卡贫困户了。只有三五户生活相对困难,他们的日常生活各项花销基本上由村里支出,有了大的困难再给临时补贴。
代村为何如此富裕?答案写在村史馆二楼的一面墙上:“坚持一条道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鼓励和扶持村民自主创业,实现强村富民、共同富裕。”
代村的历史是辉煌的。新中国成立后,代村兴修水利、科学种田,至20世纪70年代解决温饱问题;改革开放后,代村搞养殖、开饭店、办企业,群众日渐富裕。
李桂兰任期内,大力兴修水利,改良耕作制度,实行科学种田,成为全省农业战线一面旗帜。
她说,1973年至1975年,代村连续3年粮食总产达到300万斤,每年“上交‘爱国粮’100万斤,留足口粮100万斤,留下储备粮100万斤”,实现“户户有余粮”。
这是山东省兰陵县代村第五任村党支部书记李桂兰(6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王阳摄
据村中老人回忆,当年代村上交“爱国粮”时,12辆大马车一字排开,社员们高唱着《我们走在社会主义大道上》,场面非常壮观。后来,有社员据此编出一句顺口溜:“顿顿大米饭,三天两头面,十天半月一改善,一年贡献一百万。”
代村也曾彷徨。1988年至1998年任村支书的龙云太说,为了让群众尽快富裕起来,代村从1992年起陆续办了加油站、大酒店、汽修厂、批发市场等企业,一度非常红火。由于后期管理不善、投资失误,这些企业迅速衰落,给村里带来沉重负担。
这是1988年至1998年在山东省兰陵县代村任村支书的龙云太(6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王阳摄
2001年王传喜任村支书时,没有“传喜”,却有传票。“当时村集体负债380多万元,接到法院传票100多张。”王传喜说,代村再也不能这样乱下去了。几年间,他还债务、整治安、净环境、抓经济,代村终于又步入正轨。
代村真正实现腾飞,还是在党的十八大以后。“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决策部署,终于闯出了一条符合村情国情的道路。”王传喜说。
富裕起来的代村没有忘记其他村的贫困群众。兰陵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周兴金说,代村充分发挥党建、产业、人才、资金等方面优势,2012年以来已累计帮扶县内外200余个贫困村。
这是山东省兰陵县代村风貌(6月2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张翔 摄)
目前,代村已发展成为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家园好“三生三美”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排头兵”。
生产美产业强。王传喜说,代村坚持以现代农业为主,商贸物流、乡村旅游、建筑装修、节会展览、教育医疗等多业并举,村民凡有劳动能力都实现了100%就业,人人有工资性收入,家家有村集体“分红”。
生态美环境优。代村像一座“城市公园”,既有红荷、绿柳,也有小桥、流水,栽植各种树木100余万棵,林木覆盖率达到43.6%。
生活美家园好。龙云太说,村民全部住进了65栋居民楼、170栋小康楼,村里学校、医院、老年公寓一应俱全。
这是山东省兰陵县代村诚信中学(6月2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张翔 摄)
另外,代村每年投入民生保障专项资金2000余万元,实行生活补助、助学奖学、大病救助、住房补贴等16项社会保障政策,实现了“幼有早育,学有优教,劳有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帮扶”。
“绿树掩映小洋楼,空气清新人长寿,使用沼气新能源,文明卫生又方便,条条大路通家园,乡村胜似城里面。”在代村商城从事粮油批发生意的村民刘建江说,这句顺口溜,说的就是现在过的好日子。
近年来,王传喜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等多个荣誉称号。
村党委办公楼前,一副春联写出了代村的精气神:上联“时代楷模,是荣誉是成绩也是责任”;下联“最美乡村,是赞美是鞭策更是使命”;横批“再创辉煌”。(参与采写:王阳、杨文、张武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