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人的问题是个根本问题

——论政绩观的核心问题2020-04-07
作者:张晓林

  人们常说,“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应该说,这是亘古未变的硬道理。古往今来,为官者都在意“政绩”二字,这是担当职责、履行义务的自然追求。但怎么认识政绩?又建立什么样的政绩?往往取决于为官从政者的眼界与追求,而这个眼界与追求的背后,最深层、最根本的问题则是“为了谁”的问题,这是政绩观的核心问题,直接反映了一个人使用权力的理念和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在《为官之道》一文中讲到:“当官,当共产党的官,只有一个宗旨,就是造福于民。这是共产党的官与旧社会的官的本质区别。造福于民要大公无私。只有无私才能无弊,无弊才能为政公平,使民安居乐业。造福于民,还要与民相知心,就是要切实改进领导作风,深入群众,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主动、及时地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造福于民,最重要的是为民办实事。”(引自《领导科学》,1990年第9期)我们现在的干部,也被通俗地叫作“官”,也要讲政绩、谋政绩,但要明白,这和历史上的“官”及其政绩是不能相提并论、同日而语的,性质和意义是截然不同的。 我们党的性质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决定了我们的干部不是当官做老爷,而是人民的公仆;讲政绩、谋政绩是为人民服务,是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的干部必须秉持的从政价值观、政绩观。也就是说,领导干部必须以党的性质和宗旨来要求、来规范自己的从政行为、来争取业绩政绩。在这里,最根本的就是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把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争取政绩的出发点和归宿。毛泽东同志曾有过很经典的论述,即 “唯物主义者并不一般地反对功利主义,但是反对封建阶级的、资产阶级的、 小资产阶级的功利主义,反对那种口头上反对功利主义、实际上抱着最自私最短视的功利主义的伪者。……我们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的功利主义者,我们是以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最广大群众的目前利益和将来利益的统一为出发点的,所以我们是以最广大和最远为目标的革命的功利主义者,而不是只看局部和目前的狭隘的功利主义者”。很清楚,对于共产党人来讲,第一不是不要功利和政绩,第二要的不是个人的功利和政绩,而是人民大众的功利和政绩。可以说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功利观、政绩观。从中不难看到,我们共产党人的功利观、政绩观始终是和为什么人的价值观联系在一起的,始终是以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为核心内容的。应该说,党的90多年的奋斗历程是对共产党人的功利观、政绩观最生动的诠释。经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我们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人民的解放和民族的独立;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我们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风姿屹立于世界东方;经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民群众总体摆脱了贫困,过上了衣食无虞的温饱日子,正在向全面小康迈进。也就是说,我们经过了站起来到富起来并向强起来的目标奋斗的艰难历程。我们党领导人民群众取得的丰功伟绩 是举世公认的。之所以有这样的辉煌业绩和政绩,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共产党人所具有的为人民群众造福的价值观。

  要指出的是,我们现在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临的形势、任务、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要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要取得造福人民群众的业绩和政绩,仍然必须一如既往地坚持党的性质宗旨、党的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价值取向。这一点不能变,也不会变。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从国情和实际出发,制定和贯彻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和政绩,使中国的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党的执政和改革发展带来的实惠和成果。这既是我们共产党人在新时代建功立业、争取政绩的成功经验,也是我们共产党人价值观和政绩观所特有的政治优势。还要指出的是,由于环境错综复杂,情况盘根错节,局面千变万化,我们坚持党的性质宗旨、党的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价值取也面临着种种挑战,为什么人的问题、为谁争取政绩和怎样争取政绩的问题更加突出出来。一方面,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在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诱发下,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消极腐朽思想容易滋生蔓延;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带来的利益格局的调整,使得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集体利益、社会利益的矛盾和冲突大量地、经常地发生。因此,各级领导干部面临的困惑、冲突和矛盾,面临的选择和考验比起以往来说更加尖锐、更加严峻。如果不筑牢思想道德的防线,就有可能被糖衣炮弹所击中,在人生价值观方面发生倾斜和偏误。为什么我们一再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政绩观的问题,目的就是要解决好为什么人这一根本问题,自觉抵制各种诱惑,经受各种考验,为人民群众干事情、谋政绩;为什么有些领导干部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发生滥用权力,争名逐利,不择手段编造虚假政绩等问题,也是因为没有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摆不正个人与组织、与群众的关系,私欲膨胀,价值观发生失误。事实说明,能不能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创造造福人民群众的政绩,关键在于有没有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价值观。领导干部有自己的抱负和追求,这是无可厚非的,但一定要把个人的抱负和追求融入党的事业和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之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创造人民群众需要和欢迎的业绩政绩,也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抱负和追求。

  有些人往往把工作上的失误、政绩上的偏误归结为能力、水平、决策问题。不能说没有这方面的因素。的确,新情况和新问题,接踵而来、前所未见,既没有现成的经验,也没有现成答案,我们的工作和能力面临新的挑战。我们面临“知识恐慌”、“本领恐慌”、“能力恐慌”的问题,这是不争的事实。有鉴于此,我们党高度重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围绕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做出了深刻阐述。但不要忘记,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是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能力联系在一起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包括党的改造主观世界的能力建设在内。能力、水平问题不能脱离立场、感情问题,能力、水平的背后有一个立场、感情问题,是以立场、感情为前提、为基础的。很多问题,看起来是个能力、水平问题, 其实质却是个立场、感情问题,也就是为什么人的价值观问题。十八大以来,党的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以无数的事实充分说明了这点。实践证明,各级领导干部在改造客观世界,争取业绩政绩的过程中,绝不能把改造主观世界、解决为什么人的问题置于视野之外。只有重视改造主观世界,重视解决为什么人的问题,才能在工作中、在改造客观世界中,取得人民群众高兴和满意的业绩政绩。不能说,解决了为什么人的立场、感情问题,就解决了一切问题,就会有一流的工作业绩和政绩,但完全可以说,不解决好为什么人的立场、感情问题,就绝不会有一流的工作业绩和政绩,甚至还会走弯路、歧路乃至邪路。这恐怕是被无数事实反复验证了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