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1日于北京举行的第十四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上,《基于城市健康指数的疾病预防和干预的探索与实践》和“紧密型智慧医共体”创新模式先后推出。 钟欣 摄
为提高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推动构建分级诊疗、合理诊治和有序就医新秩序,中国多地都在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但在医共体信息化项目建设过程中,面对众多成员单位及不同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如何解决跨机构协同运行等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在1日于北京举行的中国健康传播大会“紧密型智慧医共体”分论坛上,多位业内人士就此展开探讨。
江苏省镇江市医疗集团理事长、党委书记、院长邵教介绍称,新医改以来,镇江市注重供给侧、治理侧、需求侧三侧改革,实体化医疗集团,重构了健康服务体系。在供给侧,整合资源建立了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危重新生儿救治“五大中心”。通过医联体指导基层正确识别处理相关病人,实现患者信息共享、远程急救指导和院内急救准备的院前与院内无缝对接。
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兼集团信息管理中心主任陈家林表示,罗湖医院集团对辖区内2005年以后的所有居民健康档案信息进行了整合,方便居民随时随地查阅个人健康信息,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并用于社康、医疗机构与专家之间的实时医疗信息共享、进行双向转诊、远程会诊和远程查房,让健康数据实现记录一生、服务一生的目标。
“新一代的智慧医共体、智慧医院肯定不止提供单一的诊疗服务,会涉及云技术、大数据、医药、保险、大健康服务等。”平安智慧医疗首席产品官江涛指出,通过信息化建设帮助医共体内成员单位的同质管理和资源共享互通,从“治末病”向“治未病”发展,逐步降低医疗支出,实现医疗与公共卫生协同,进而形成有序的就医格局。
为更好地实现疾病的预防和干预,清华大学和平安集团去年联合发布的城市健康指数是基于各地区的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从既有数据中挖掘相关信息,全面评估城市健康状况,共涵盖3大维度80项指标,在综合反映一个城市的生活方式、自然环境状况,和医疗资源分配情况的同时,重点监测近40种主要疾病的发病情况。
清华大学史宣玲博士和平安集团首席医疗科学家谢国彤博士介绍道,目前,城市健康指数已在甘肃省落地应用,一年来,不仅能够从卫生资源、疾病发病、生活方式、自然环境等多维度进行城市综合评价和动态监测预警,还能够进行疾病风险预测并结合区域特点提供个性化建议。
在疾病干预过程中,平安智慧城市智慧医疗团队为甘肃省卫健委搭建了一套基于人工智能的辅助诊疗系统,为基层医生提供实时的辅助诊断推荐、规范化及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推荐,并给医生提供实时的医学知识支持。目前,该平台已在甘肃省逾13000家基层医疗机构落地,每周提供超过40万次的诊疗推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