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下的黄石。新华网发 何戈 摄
新华网武汉11月29日电,3000年工业文明的厚重底蕴,熔铸了黄石特有的城市文化形态。作为我国近代工业文明的发源地之一,黄石坚定文化自信,保护和利用工业文明遗产并重,全力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加快推动黄石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矿冶大峡谷”被誉为“亚洲第一天坑”。新华社记者熊琦 摄
依托矿冶文化 讲好“黄石故事”
“过去,我们开山挖矿。如今,我们护山、美山,把废弃的矿山变成了旅游打卡地。”黄石国家矿山公园负责人阎红勇介绍说。
阎红勇的父辈是大冶铁矿的矿工,他自己年轻时也是一名矿工,随着黄石加快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大冶铁矿旧址上建起了国家矿山公园。
大型矿山车,各型矿山机械,运送铁矿石的火车头、车皮和铁轨,三三两两散放在公园的空地上,作为一种记忆符号成为公园特有的景观。用废钢铁材料拼接成的张之洞头像、用废旧机器部件创作成的“429女子勘探队”群像,历经沧桑岁月人工开采留下的工业奇观——“亚洲第一天坑”,手托铁矿石、透露出浓浓的对新中国“工业粮仓”寄予厚望的毛主席雕像,这些抽象的艺术作品或地标性景观,讲述着不同时代的“黄石故事”。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是在废弃的矿坑上运用如椽妙笔,因地制宜“创作”出的一个文化精品。
公园里,昔日那堆积如山的废石堆变成了亚洲最大硬岩绿化复垦生态林。每年春天,当漫山遍野的槐花盛开,美丽壮观的景致总会引来四面八方的游客。铁山槐花游,不仅被纳入湖北省赏花地图,成为湖北省旅游部门主推的赏花线路之一,还列入了中国赏花游路线图。
有着国家4A级景区、国家10大工业遗产旅游基地两大名号,黄石国家矿山公园每年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今年“十一”黄金周,公园便接待游客达3.5万人次,门票收入60.6万元,同比增长116.28%。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
作为一座有着千年矿冶文明、有着百年近代工业文明的城市,矿冶文化是黄石最大的特色,工业文明是黄石最大的优势,与之相关的故事也比比皆是。
三国时吴国孙权曾在铁山采矿冶炼,制造刀剑、农具,富国强兵;抗金名将岳飞曾在这里劈山开矿,冶炼兵器,铸成“大冶之剑”;100多年前,张之洞在这里创立大冶铁矿;盛宣怀建立当时亚洲最早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此外,黄石诞生过湖北最早的铁路、最早的水泥厂、最早的电厂、最早的煤矿和最早的股票……
“西塞神舟会”,是黄石已有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世界工业文化遗产项目也在积极申报。
依托丰富的矿冶文化和工业文化遗产,黄石正不遗余力地讲好“黄石故事”。
鸟瞰黄石风光。新华网发 纪云霞 摄
保护工业遗产 彰显历史文脉
“青铜之都”“矿冶之城”“水泥之乡”“钢铁摇篮”……摇曳不息的炉火,给黄石留下了众多矿冶遗址。
据不完全统计,黄石呈群落式分布的地质遗迹与矿山遗址有2000多处。中国唯一、世界罕见的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大冶铁矿遗址,华新水泥旧址,汉冶萍煤铁厂旧址,这“四大”工业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留名单。
“矿冶文化是这座城市的根和魂,挖掘矿冶文化、保护矿冶文化、发扬矿冶文化,留住城市的根,守住城市的魂,才能让这座城市更有特色、更有气质、更有内涵。”黄石市委书记董卫民说。
修葺一新的华新水泥旧址,散发着浓郁的工业历史文化气息。
当年,随着现代水泥工业形势的变化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华新老厂全线停产搬迁。由于水泥厂旧址地处黄石中心地段,商业价值很高。当时有人提出来将厂房卖了用来发展房地产,但黄石市委市政府坚决反对,并以立法的形式对工业遗址加以保护。
“这些工业遗产其实是记录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历史的宝贵财富,如不采取有效措施抓紧进行保护,许多重要的工业遗产将在短期内迅速消亡,损失无法挽回。”黄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钟丽萍说。
为推进工业遗址保护工作法制化,黄石先后出台了《黄石工业遗产保护管理暂行办法》《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保护管理办法(试行)》等多个文件。2017年1月1日,《黄石市工业遗产保护条例》正式施行。
黄石还专门成立了工业遗产保护中心。
强有力的遗产保护措施,让城市的文化根脉得以守住的同时,一大批被活化的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深度开发。重现三千多年青铜冶炼史的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被誉为“亚洲第一天坑”的大冶铁矿露天采矿坑、重现一百多年钢铁工业史汉冶萍旧址广场、重现一百多年水泥发展史的华新水泥旧址……一大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工业旅游产品几经修缮后对外开放,成为黄石独有的工业文化标签和旅游品牌。
黄石园博园象征“一生一世爱情”的树化石林。新华网发 何戈 摄
旅游科普结合 打造地矿名城
在黄石调研采访期间,新华网记者循着一处处工业遗址的印记,透过一件件跨越时空的历史文物,目睹一个个经过漫长地质运动孕育的上古矿晶、远古化石,在时光交织、历史与现代交融中,感受到一座正在蝶变的工业旅游名城的魅力。
享有“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的美誉,黄石是中国地矿元素最富集、地矿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之一。
近年来,立足独一无二、不可再生的地矿资源优势,黄石市以矿为媒,以会相约,整合地矿、科普、旅游资源,以“中国科普胜地、世界地矿名城”为引领,继2016年成功举办了湖北省(黄石)矿物晶体奇石文化博览会后,2017年、2018年、2019年连续举办了三届中国(黄石)地矿科普大会。彰显了黄石“中国科普胜地,世界地矿名城”的独特魅力,奠定了黄石在地矿科普行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2019年第三届中国(黄石)地矿科普大会,突出了“晶彩黄石文旅嘉年华”。
“哇!这些矿晶怎么这么好看!”矿晶(即矿物晶体)展馆内,萤石、海蓝宝、云母、紫水晶、碧玺、葡萄石、孔雀石、绿帘石、方解石、自然金……当一个个五光十色、晶莹剔透的矿晶呈现在游客眼前时,人们无不为大自然的巧夺天工而赞叹不已。
形成于亿万年、极具观赏性和科研价值的矿晶,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不可再生艺术品,因而也是全球收藏发烧友们关注度极高的藏品。黄石由此而成为世界最大的孔雀石集散地、中国四大矿物晶体交易中心之一,每年的矿博会都会掀起一波矿晶交易的热潮。
让游客眼花缭乱的不仅仅是矿晶。
矿博会期间,黄石园博园1314棵象征“一生一世爱情”的树化石成为游客和情侣们的拍照打卡地。
这些树化石有些高达十多米,堪称“世界之最”,触摸上去感觉好像玉石一般温润细腻。“树化石是在上亿年的地质运动中形成的,不仅具有观赏性,也有重要的科研和科普价值。”树化石的捐赠者、收藏家张和介绍。
这片占地约50亩的树化石园,位于黄石城市扩展区的黄金地段,如果进行房地产开发将会有巨大升值空间,但黄石市慷慨地将这片土地留给了园博园,也才有了这片树化石园。“这充分体现了黄石市领导新的发展理念。”张和说。
漂亮的矿物晶体、有趣的地学科普知识、美丽的生态文化景观和好玩的文旅嘉年华互动游戏,吸引了不少年轻游客。黄石市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海燕介绍,今年矿博会期间,有7万余人次来自省内外的学生团体前来研学参观,黄石矿博园已成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据统计,今年黄石矿博会期间,共接待游客36万人次,吸引了美国、德国、法国等56个国家近万名展商、客商,总交易额达6.79亿元。
“文旅产业已经成为黄石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黄石市委副书记胡勇政向记者介绍。
源远流长的矿冶历史文化,赋予了黄石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厚重的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