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信息数字化时代的“以患者为中心”

2019-11-10
来源:亿欧网    

  信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了“互联网患者”。他们可以通过在线平台、网络、病友分享、消费者健康设备和移动应用程序,来管理自己的健康。数字化的兴起还赋能了患者的健康管理,是去医院就诊?还是求助于在线平台咨询?这些都由患者自己决定。

  本文发于IQVIA艾昆纬咨询;经亿欧大健康编辑,供行业人士参考。

  患者参与医疗决策通常仅限于从疾病确诊到治疗方案确定这段时间。一般来说,医务人员直接管理患者的临床治疗,同时,支付方和政府政策也会影响到疗法的可及性。

  患者作为该系统的“最终使用者”,通常被“隔离”在多个决策层之外。我们需要思考,这些决策能否真正代表患者的声音,而患者又是否应该参与到涉及自身健康和福祉的医疗决策事务之中?

  了解患者:当务之急

  信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了“互联网患者”。他们可以通过在线平台、网络、病友分享、消费者健康设备和移动应用程序,来管理自己的健康。数字化的兴起还赋能了患者的健康管理,是去医院就诊?还是求助于在线平台咨询?这些都由患者自己决定。

  此外,远程医疗、家庭医生和网上购药等新兴医疗模式为患者提供便利、时效、价值、沟通和关注,而这些常常被决策方所忽视。越来越多受过良好教育、技术控的年轻一代,他们的健康意识增强,知晓各种疗法,缩短了患者和医生之间的认知差距。这些以技术为支撑的新兴医疗模式,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将患者声音融入治疗过程中。

  IOM将“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定义为:医疗应充分尊重、响应个体患者的偏好、需求和价值诉求,确保所有的临床决策基于患者价值诉求。数字化时代,患者们更能主动和积极地参与自身健康管理的决策。这改变了传统的医患关系,建立了促进医疗决策的积极对话,这就是共同决策模式。研究表明,患者参与决策能为他们最终的健康状况带来积极的影响。

  鉴于医疗体系的复杂性,以患者为中心的决策能够让利益相关方和企业从患者的视角对“治疗结果”和“生活质量”进行二次评估,因为患者才是医疗服务的“最终使用者”。这进而引发了对现行卫生技术评估框架的思考:推动技术的实际应用,旨在让患者真正受益,而不应片面地考虑成本和疗效。

  因此,通过以患者为中心的方式分析出的观点,能够帮助确立研究和政策重心,指导市场准入和价格策略的发展,并增加各相关方之间的交流。

  企业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获益良多。他们可以通过患者洞察来确定研究的优先级,了解患者痛点和行为模式,确定市场准入和定价策略,甚至增加与准入机构接触的机会。

  患者参与决策的方式

  将患者报告结局(PRO)数据应用到上市决策中过去20年里,在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机制中,PRO和生物标志物在临床研究的发展和进步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很明显,将患者报告结局作为临床试验终点的情况将越来越多。

  PROs将研究终点转化为可量化的结果,即通过患者的视角了解疗效,这样一来,可以将患者观点与其他传统临床结果做比较。几种有效的工具可以测量患者的健康状况。其中,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可以从身体机能、社交影响、疼痛程度和精神状态等多个维度进行衡量。该工具是现今盛行的衡量依据,不仅可以说明患者的健康状况,还可以计算出效用值和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可作为全球的医疗资源配置和医保决策指标。例如,NICE提议将QALY作为其“参考样例”的医疗效益衡量标准,以标准化的方法来对比不同医疗领域的经济效用。亚太地区的一些国家如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和泰国都将质量调整生命年作为医疗效用衡量标准。因此,收集HRQoL数据已成为大多数临床试验的重要终点。倾听患者声音,让患者参与卫生技术评估

  仅凭患者报告结局难以完成以患者为中心的模式革新。而患者偏好补充了患者报告结局,能对患者需求、价值观和疗法偏好有更全面的了解。其中,联合分析法、时间权衡法和支付意愿(WTP)广为采用,因为它们在解决不同问题时具有灵活性。例如,它可以评估疗法的总体价值,通过评估患者对现有疗法和模拟治疗的评价,解决治疗进程中存在的问题。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行全民医保和卫生技术评估(HTA),WTP研究变得尤为重要,可以引导价值阈值的制定,预估新疗法的成本效益,协助医保决策。泰国等国家已经利用WTP研究确立了价值阈值。

  案例研究

  聆听患者的声音:人工耳蜗在中国台湾被纳入医保

  在药品福利及报销计划(PBRS)会议商定召开日的前14天内,患者、医护人员或患者群体可于国民健康保险局(NHIA)网站提交他们的意见,由卫生技术评估部门收集和汇总。此外,患者代表可以被邀请至药品福利及报销计划(PBRS)会议,代表患者表达他们的观点。除了临床和经济证据外,患者见解也在医保决策中发挥作用。由于患者的参与,自2017年7月起,中国台湾地区为18岁以下的听障患者报销人工耳蜗费用。毫无疑问,患者参与HTA的进程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在意见收集的方法上仍然需要不断改进,以建立更高效的参与机制,主管部门也一直在为此努力。

  许多国家利用多指标决策分析法(MCDA),将患者的观点融入到医保决策之中。多指标决策分析是一种把包括患者见解在内的多项标准明晰解释出来的结构式技术,从而干预医疗决策。该方法已被许多欧洲国家用于医疗资源配置和政策重心确立,同时部分亚太地区也对该方法进行了探索,如泰国和中国台湾。让价值主张发挥最大作用

  价值主张是生物制药市场准入的重要工具之一。然而,价值的判断是主观的。在传统的商业模式中,产品价值信息的传递主要面向医护人员和支付方,而因为制药公司与患者的直接接触少之甚少,需要通过这些利益相关方来间接服务于患者。然而,医护人员或支付方与患者的立场和出发点不同,需求不同,导致了观念和利益诉求的差异。因此,可靠的价值主张,需要结合患者观点,并能使所有利益相关方获益。提供决策辅助,提高患者决策能力

  患者决策辅助工具能够帮助医生和患者基于证据和患者偏好,共同确立治疗方案。研究表明,该方法提高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和满意度。随着技术的进步,一类基于网络的辅助决策工具能够以最小的成本开发出来。研究表明,在决策质量上,网络形式与传统的纸质或影像平分秋色。同时,因为登录操作简单方便,且为匿名访问,基于网络的辅助形式大大增加了患者的访问次数。该辅助工具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不同的疾病领域,如肿瘤和免疫疾病。

  展望未来

  利用数字化平台,革新患者报告结局的数据收集

  患者报告结局(PRO)方法完全采用数字化技术,从初期招募到后期分析,不遗余力地以无缝流程收集患者信息。许多标准化的PRO已经被认可和收集到电子数据库之中。尽管这减少了人工输入数据可能带来的错误,节省了劳动力,且提高了研究人员对数据的管理效率,但不可否认的是,数据的精确性仍然取决于患者,偏差仍然存在。数字化时代带来了智能设备的广泛普及,推动了PRO的研究。自带设备(BYOD)的概念正在生根发芽,是PRO数据收集的一个可行选择。患者可以使用自己的设备,通过网站或移动应用来完成问卷或提供数据。这为患者提供了远程问卷的便利,也就扩大了可及患者的范围。BYOD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在执行上仍存在一些挑战,尤其是在亚太地区等新兴市场,那里的文化程度和智能设备的普及程度不及欧洲地区。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收集患者洞察

  人工智能(AI)等技术已经彻底改变了患者的生活和医疗体验。例如,可穿戴仪器能够捕捉事件、结果和行为偏好。患者的偏好也可以通过应用使用情况、浏览历史和医疗记录加以判断。人工智能可以推断出人们没有意识到的偏好和需求,助力更精准的医疗决策。

  案例研究

  人工智能在中国的应用:平安好医生

  平安好医生平台建立了患者、医务人员与支付方之间的联系。它将2.65亿用户和来自数千家诊所及药房的医生对接。该应用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满足各类医疗需求。患者可以通过该应用触达各类医疗机构,或进行线上问诊。人工智能通过线上问诊收集患者的相关信息,生成初步报告后交予医生进一步诊断。医生的诊断被收集到机器学习系统中,使得人工智能不断增强其诊断和预测能力,目标是实现独立问诊。患者也可以通过应用处方和购买药品,治疗费用由同一平台的支付方承担。

  总结

  不论目前医疗体系的成熟度如何,以患者为中心的决策机制将继续扩大到其他国家和地区。“患者声音”提供了了解患者的方式,让他们更好地从医疗创新中获益。

  此外,虽然技术助力了高质量医疗可及性的提高,但要始终保持以人为本。这一过程会面临很多挑战,比如在技术带来便利时,如何将“人”放在中心位置?患者是医疗领域的弱势消费者,而同理心则是带来良好患者体验的关键因素。在我们努力向前迈进的过程中,也要不忘初心,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