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初,中央深改委将编制《“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交由生态环境部牵头。2018年12月,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该《方案》并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在该《方案》编制过程中曾先后两次报请习近平总书记审定。可以说,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改革部署,是总书记亲自关心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是提升生态文明和建设美丽中国的一项重要创新举措。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产生固体废物量最大的国家,每年新增固体废物100多亿吨,历史堆存总量高达600-700亿吨。各类固体废物产生强度大、处理设施选址难度大,资源利用程度低,协同处理比例低,“垃圾围城”矛盾多,非法转移倾倒事件多,这些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影响城市安全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两大两低两多”等突出问题都亟需通过深化改革来统筹解决。
“无废城市”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无废”并不是指没有固体废物产生,也不意味着固体废物能完全资源化利用,而是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无废城市”建设的远景目标是实现城市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小,资源化利用充分和处理处置安全环保。
“无废城市”建设的试点目标包括基本目标、管理目标、产业目标、改革目标和示范目标。
一是基本目标,到2020年,系统构建“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探索建立“无废城市”建设综合管理制度和技术体系。
二是管理目标,要求试点城市在固体废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明显进展,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总量趋零增长,主要农业废弃物全量利用,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水平全面提升,危险废物全面安全管控,非法转移倾倒固体废物事件零发生。
三是产业目标,要培育一批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骨干企业。
四是改革目标,要深化固体废物综合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改革。
五是示范目标,要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无废城市”建设示范模式。
方案有了,目标有了,试点有了,期限有了,仍需要在行动中不断调整和优化,治标更要治本,少产生固体废弃物,最前端减量尤为重要,这其中不仅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也要稳步推进给工业副产物“豁免”的工作。所谓“豁免”就是将原本是可以有条件当成原料回用的工业副产品,特殊历史时期因为科技水平达不到分离、提纯而不得不进入废弃物体系贮存、运输、处置的产品,被划入固体废弃物管理体系并按照固体废弃物管理标准处置那部分可再生原料恢复其原料属性的行为。特别是近年来工业生产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清洁生产促进法和循环经济促进法施行多年,很多工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转化为副产品后具备了作为再生原料循环回到前序工艺的性能指标和安全环保条件。时代变了,工艺变了,原料和产品标准也在改变,针对部分副产品管控如果仍然按照老的体系一成不变,会导致生态环境治理成本增加,固体废弃物越管越多,越处理越多,生产和经营企业陷入怪圈走不出来,转运和填埋量不减反增延误了无废城市建设进程。
工业副产品是指工业企业在生产主要产品的同时,从同一种原材料中,通过同一生产过程附带产生出来的非主要产品,其特点是一部分主副产品的区分并不是绝对的,甚至可以相互转化的。工业固体废物是指在工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内无法利用而如果被丢弃会造成生态环境污染的固态、半固态物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工业副产品与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区别主要在于,前者只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后者既可以在生产中也可以在经营(包括储存和运输)中产生,重要的是能否在一定时间范围和地域内得到循环利用,是否因为主客观原因被丢弃。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假如以前被定义为固体废弃物的工业副产品现在因为工艺技术创新突破了瓶颈,在生产同时和生产线上、装置中、园区内分离、提纯后重新作为原材料循环利用,因此也就没有了被丢弃的可能,更不会造成生态环境污染,那么它就没有了任何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特征,而应该完全回归工业副产品的范畴。我们也可以认为,“豁免”是管理体系的自我革命,是工业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重要抓手。
但这种“豁免”并不是泛泛的无条件全部豁免,而是有条件部分科学有序豁免。以被纳入危险固体废弃物始终得不到“豁免”的工业副产品废酸为例,我们知道,泛化工行业每年产生各种浓度的废酸近8000万吨,钢铁企业、金属加工及酸洗领域每年产生各种废酸约6500万吨,石油冶炼、矿产加工、电池生产、军工及核工业等领域每年产生的废酸超过5000万吨,我国每年产生废酸总量在2亿吨以上,数量极为庞大,对我国总的固体废弃物贡献率达到2%以上,和城市生活垃圾的贡献率相当,是无废城市建设中必须直面的问题。
废酸已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按危险废物进行管理,且因为废酸成分的多样性、复杂性和传统处理技术居高不下的成本使诸多企业陷入废酸处理的困境,也是废酸偷排倾倒现象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因此,通过政府引导,发展高效、经济、环保的废酸回收与处理处置技术的同时,更要积极推进工业副产废酸的有条件“豁免”,连带解决工业废盐没有出路的世纪难题,这样能够降低因废酸身份的尴尬,无法处理给企业带来的负担,从根本上解决涉酸企业的处理难题,避免偷排倾倒现象的发生,对无废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哪些工业固废具备“豁免”条件,又如何“豁免” 呢?
首先是那些具有资源属性的大宗工业副产品。比如废硫酸,由于我国硫资源消费的增长高于国内硫生产的增长速度,多年来一直是硫资源净进口国,而且进口量在逐年增加。如果将进口有色金属带入的硫计算在内,我国硫资源的综合对外依存度已经高于50%,突破预警线,而我国每年废硫酸产量近一亿吨,不能不说废硫酸是一种硫资源。
其次可以循环利用是硬性指标。绝大部分废硫酸经过一定的净化、浓缩处理,可以回到工艺流程当中循环利用或被应用到其它产品的生产。例如,电子蚀刻液中硫酸浓度和纯度都很高,在装置中增加分离提纯设备就可以作为高档原料回用;有些不含有机物的废硫酸,如氯气干燥废硫酸、氨基磺酸废硫酸可以应用到磷肥、硫酸铵等化肥生产;有机物硝化废硫酸可以经过高温浓缩实现循环利用。
还要有团体标准和鉴别支撑。工业副产品之所以被纳入固体废弃物管理,很重要原因在于其产量大,生产企业分散,产品标准不一,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内无法利用而会导致被丢弃造成生态环境污染。因此要充分发挥工业环保领域协会、联盟的作用,集中行业内重点企业、先进工艺,在充分进行权威过程论证和产品鉴别基础上,邀请国家和地方工业生产和固体废弃物管理部门、市场监管部门制定出严格、科学、绿色团体标准,为“豁免”提供强有力理论和数据支撑。
总之,无废城市建设是要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和转运,对于数量巨大且必须产生的工业副产品,有条件推进“豁免”势在必行。只要我们坚持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顶层设计上最大限度减少固体废弃物的产生,无废城市建设目标一定会实现。(作者系循环经济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