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被断供有海思做“备胎”,中国汽车装备制造领域有什么?

2019-07-16
来源:盖世汽车    

  2018年以来,美国不顾国际规则,采取单边主义措施,挑起贸易战,导致中美之间贸易摩擦和争端不断升级。今年5月,恰逢贸易战的敏感时期,美国商务部发表声明称,将华为及其70个关联企业列入美方“实体清单”,禁止华为在未经美国政府批准的情况下从美国企业获得元器件和相关技术。

  华为的此番遭遇,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年前的中兴禁售事件,当时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称,美国政府在未来7年内禁止中兴通讯向美国企业购买敏感产品,在此之后,中兴主要经营活动陷入停滞状态。而后几经波折,禁令最终在中兴向美国支付4亿保证金之后解除,中兴公司恢复运营。

  尽管如同中兴,美国针对华为的禁令如今也已基本解除,在近期闭幕的G20峰会上,中美元首同意重启两国经贸磋商,美方表示不再对中国出口产品加征新的关税,特朗普同时表示美国企业可以继续向华为出售零部件,但是痛定思痛,华为、中兴事件的接连发生,想必足以警醒国内企业,要提升自身实力,减少对国外供应链的依赖。 

  而放眼如今的汽车行业,世界著名的汽车品牌大都已经在中国成立了合资公司,建厂生产各种类型的汽车,国内自主品牌的各种大大小小的汽车厂更是遍地开花,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以及消费国。但值得注意的是,那些造汽车的生产线,尤其是那些生产线上的生产设备却绝大多数不是中国制造的。曾经有业内人士感慨,上百万一辆的奔驰车中国人买得起千千万万辆,但是生产这样的奔驰车的生产线中国人却造不出一条,这足以说明中国汽车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离世界发达国家还有一定距离。 

  华为在被美国“封杀”之后,面对系统和芯片断供,搬出了国产鸿蒙操作系统、海思麒麟芯片以度过危机。联想到汽车的装备制造,我们不禁会想,华为尚有海思等“备胎”技术作后盾,如若汽车领域企业面对如此情景,又是否能够应对呢?

  高端自动化设备国产化水平仍偏低,公众对国产产品信心不足

  说到汽车装备制造,不得不说汽车白车身的焊接装备制造,因为汽车白车身的制造工艺,是汽车制造四大工艺中最复杂,最烦琐的一个,与之相关的生产设备也是数量最多,种类最多,要求最多。 

  十几年前,汽车白车身生产线的设备集成商主要是以外资企业为主,例如欧美系的COMAU、ABB、FFT、KUKA,日本的富士,韩国的现代等。经过多年的发展沉淀,一批国产系统集成商逐渐成长起来,例如广州明珞、大连奥托、天津福臻、上海德梅柯等企业。但是真正代表着制造水平的生产设备,尤其高端自动化设备,却很少看到国产品牌的身影,如机器人、焊钳、夹紧气缸、升降辊床、转台转毂、电机、涂胶机、焊机、阀岛、传感器、低压电器等等无一不是外资品牌为主。 

  据盖世汽车了解,在7月6日刚刚结束的AMTS展览会上(上海国际汽车制造技术与装备及材料展览会),95%以上展出的设备都是国外品牌。这就好比一个工程,因为资历的原因,原来都是由国外的工程承包商做,现在我们中国的工程承包商也积累了经验可以做了,而且有取而代之的趋势,但是工程上所需要用的设备和材料还是基本和以前一样,都是国外品牌。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国产设备迟迟得不到汽车生产商的广泛使用呢?究竟是由于对国外产品的盲目迷信,还是国产设备质量真的不行?上海德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容“)总经理蒋铁军近日在接受盖世汽车采访时就表示:“各汽车生产商对生产设备都有各自的品牌和技术要求,而且早期的汽车生产线基本都是由国外系统集成商承制,所以国外设备制造商在时机上,合作关系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抢先占领了中国汽车装备制造的绝大部分市场,国内设备供应商因为起步晚,再加上公众对国产设备普遍的信心不足,使得国产品牌的设备在汽车装备制造领域占有率极低。”

  国内设备制造商已具备硬实力,并迎来良好机遇

  值得庆幸的是,随着汽车生产商要求制造设备不断降低成本,而国内系统集成商也在逐步发展壮大,国内设备制造商目前遇到了扩大汽车装备制造市场占有率的良好机遇,而且随着技术的积累,应用经验的增加,众多的国内设备制造商已经具备相当的硬实力,可提供质量可靠,性能稳定的相关汽车生产设备。 

  蒋铁军表示:“从华为虽遭美国强势打压,仍能在国际上拿下众多5G设备订单的事实来看,中国民营企业也能制造出世界一流的设备,中国制造已经不一样了。就德容来说,我们现在做的这些产品,可以说并不比国外做的差,甚至有些方面比德国做的还要好。”

  据了解,德容成立于2013年1月,主要生产销售应用于汽车白车身焊接生产线上的机器人视觉引导系统、积放链(APC)、气缸、抓手、阀岛、等相关设备,以及相应的设计、安装、调试等服务。德容现有员工中,约30多人有超过10年以上的汽车白车身焊接装备制造领域工作经验,公司带头人蒋铁军更是在德国公司有16年的工作经历。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德容股东再次注入资金4500万,使总投资额达到5000万,全面开展相关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工作,这在国内白车身焊接装备制造企业中也是不多见的。

  德容之所以在该领域掷下重金,自然是看中了这一领域的潜力。蒋铁军表示:“从产品方面来看,我们的生产标准和德国标准相同。从用户层面来看,品牌溢价去掉了,有成本优势,尤其现在汽车行业不景气,大家都在降成本,而德容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价格方面更有优势。”

  他认为,继系统集成商之后,生产线上的制造设备接下来也会迎来国产化的高潮,“现在看看那些外资企业生产的设备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高不可攀,以中国人的创造力和学习力,相信后续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在汽车白车身焊接装备领域推出越来越多的国产品牌,今年将成为汽车白车身焊接装备国产化元年。”

  从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国内设备制造商瞄准更高需求

  按照德容的说法,其要成为中国汽车白车身焊接装备制造业稳定发展的可靠力量。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满足未来更高的要求,并且不落后于国外企业,因此,其不仅要消化吸收国外的技术,更要进行自主创新。

  

  今年7月10日,德容首条新型积放链(APC)正式下线。据了解,德容的积放链(APC)产品拥有自主专利,具备即插即用功能,通过对积放链电气系统的集成化处理,使用者仅需提供电源与网络接口即可使用,无需现场再编程调试;同时具备精准的故障报警提示功能,通过声光报警提示,可以使现场维修人员在第一时间发现设备问题,缩短了设备问题查找时间;此外,该设备输送节拍可调,可通过变频器改变积放链电机的转速,实现调节输送节拍,适应不同车型的不同生产节拍需求。

  据了解,目前德容的各项产品均在进行第二代换代研发甚至已提出第三代战略构想,“通过消化吸收德国相关的技术,我们夹紧气缸类产品已经能够达到德国同类产品的水平,第二代产品将会超越德国同类产品,例如我们加入了打开次数、压力的搜集,能够以数据的形式输出给工厂主机,保存这些流量和数据,满足将来智能工厂需要收集这些基本数据进行分析和应用的需求。视觉引导系统则完全是我们独立开发的,与市场上现有大部分视觉系统的最大区别就是,我们使用单片相机和结构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3D扫描。” 

  查尔斯达尔文曾经说过,“能生存下来的,往往不是那些最强壮或者最聪明的物种,而是那些最能适应变化的物种。”目前来看,德容正在为适应各类变化而提前作准备,至于当变化发生,德容具体会有怎样的表现,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