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联合国外空委大会的重要活动之一,主题为“从指南针到北斗”的中国古代导航展日前在维也纳联合国城举行。此次展览由中国常驻维也纳联合国代表团和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联合主办,生动展现五千年来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在授时、测绘、制图和导航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同时向全球展示我国北斗系统建设发展成果和国际合作进展。中外80余位代表出席开幕式。
图为主题为“从指南针到北斗”中国古代导航展现场,观众参观中国古代导航装置模型。焦授松摄/光明图片
此次展览开幕正值联合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ICG)第十四届大会第二次预备会及系列会议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期间,因而受到广泛关注。展览面积约200平方米,分为“授时——钦若昊天、敬授人时”“导航——磁石司南、牵星过洋”“测绘——计里画方、甄度四海”“交流——‘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北斗——服务全球、造福人类”五部分,展现出中国古代导航技术在指导劳动人民生产生活和探索未知世界过程中发挥的不可估量的作用,有力证明了千百年来以导航技术为纽带,联通中国与世界各国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从未间断,中国人民的智慧和贡献大大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沟通融合,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同时,向全球宣示了我国积极倡导建立时空基准领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态度和决心,让“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的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中国常驻维也纳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代表、特命全权大使王群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中国古人发明的指南针帮助中国融入世界,也使世界更好地互联互通。中国同各国正在携手共建的“一带一路”,也包含着指南针的贡献。放眼今天,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在成为太空中的“指南针”,促进世界互联互通更加便捷紧密。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无论卫星导航还是其他领域,中国将始终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精神,加强与各国的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实现共同发展繁荣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王群强调,北斗是中国的北斗,也是世界的北斗。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同时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是各国均可共享的、可信赖的导航系统。北斗系统已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通服务,2020年服务范围将覆盖全球,2035年前还将建设完善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时空体系。中国愿同各国共享北斗系统建设发展成果,共促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蓬勃发展。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马加庆指出,北斗系统是由中国建设运行的,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按照“三步走”发展战略,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向中国提供服务;2012年年底,建成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2020年前后,全面建成北斗三号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2018年年底,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建成,开始提供全球服务。
中国自主建设的卫星导航系统之所以命名为“北斗”,意在传承我国导航技术文化的传统基因。在北斗系统标识的设计中,圆形构型象征“圆满”,与太极阴阳鱼共同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深蓝色太空和浅蓝色地球代表航天事业;北斗七星是自远古时起人们用来辨识方位的依据,司南是中国古代发明的世界上最早的导航装置,两者结合既彰显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也寓意着卫星导航系统星地一体,网络化地球和中英文标识也象征着我国的北斗系统开放兼容、服务全球的愿景。
2018年年底,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建成并提供全球服务,国际社会高度赞扬中国卫星导航事业取得的成就,密切关注北斗系统建设发展。此次展览及系列国际会议交流活动促进了世界各国深入了解我国深厚的导航技术文化与北斗系统最新建设成果,表达了北斗系统愿加强与世界各国交流合作,同各国共享建设发展成果,共促全球卫星导航事业蓬勃发展的愿景。
根据捐赠协议,指南车与记里鼓车将在联合国大楼展览区永久展示。
(光明日报维也纳6月17日电 光明日报驻维也纳记者 焦授松)
《光明日报》( 2019年06月18日 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