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发力治理农村水污染

2019-02-25
来源:中国环境报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畜禽粪便、化肥农药、生活污水等污染源具有量大、面广、随机性强等特点,治理难度大。各类污染源对农村水环境造成巨大威胁。要推动乡村生态振兴,让乡村成为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就必须精准发力,推动农村水污染治理。

  当前,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面临以下一系列难题。

  畜禽养殖水污染监督难。农村畜禽养殖大多较为分散,有的养殖场虽然离河道较远,但还土还田面积不足,堆积粪污常常通过雨水沟或暗河排进河流,不易被发现。有的养殖场采取水冲粪方式清污,产生大量清粪污水直排旁边农田或沟渠,难以实时监控。尤其在西部山区,不少小型畜禽养殖户属于贫困、残疾帮扶对象,粪污处理设施简陋,既无能力搬迁,或搬迁后返贫率极高。

  化肥农药施用习惯改变难。传统耕作习惯改变难的情况在西部地区尤其是山区尤其普遍。当前,我国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严重,加之技术掌握不够,留守村民普遍认为多施用化肥农药就能增加产量,在种田时更多选择化肥,一旦土壤、水质出现污染,再做改变就为时已晚。而商品有机肥肥效慢、使用量大,且加工、物流成本远高于普通化肥,绝大部分商品有机肥都是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购买使用,少有散户购买。

  污水处理设施有效运营难。由于农村居住分散,尽管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收效仍不理想。一是建设“重厂轻网”,农村污水收集系统效率低。投入资金仅能满足污水处理厂和主管网建设,乡镇缺乏二三级管网资金投入,导致污水收集率低和雨污混流现象严重。二是由于缺少适宜的建设标准,现有乡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大多照搬城镇用水规范,没有充分考虑农村旅游流动人口以及农村养殖、乡镇企业排水等,造成设计处理规模偏小及设计进水水质的偏差,除磷脱氮效果差。

  笔者认为,要精准发力,推动农村水污染治理,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提升村民的环境污染防范意识。通过宣传,使广大村民充分认识农村水污染现状和严重性。引导村民认识到水的商品属性和水处理服务的商业性,鼓励和引导村民接受支付力所能及的运行管护费用,引导村民改变传统生产生活习惯,减少污水排放。

  严格执行畜禽养殖政策,加大对困难养殖户的帮扶。积极落实养殖用地、配套交通、环保等基础设施,为养殖户开通绿色贷款通道。统筹各部门资金,加大对养殖户尤其是困难养殖户的圈舍建设补贴、搬迁生活补贴以及其他各种合理补偿需求。通过这些举措,减少畜禽养殖污染排放。

  多措并举推行种养结合,有效控制污染扩散。实施粪肥处理(养殖)—利用(种植)两头补。补贴养殖户,按照养殖用地和粪便处理设施计算其每月粪便处理量,同时结合其畜禽养殖出栏数量,每年给予一定畜禽粪便处理补贴。补贴种植农户,按照购买、使用有机肥数量凭证,结合其自有耕地,给予其有机肥补贴券,按年结算。引进有机肥生产项目。支持有机肥生产企业与有条件的乡镇联合,通过购买粪便处理机、开办多个形式灵活的粪便初级加工点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就地回收、集中处理农村粪便,降低加工、运输成本,提高农村粪肥商品化率。

  加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改造力度。加快乡镇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将管网建设纳入中央和省市级财政专项补助资金,或拓宽社会资筹渠道。及时开展乡镇污水处理二三级污水管网建设和运行情况的摸底调查,改造完善已有污水处理设施,为打通管网“最后一公里”做准备。加大乡村聚居点便捷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按照投资少、见效快的原则,结合农村流量分布不均衡、浓度偏低、水量偏小等诸多不同特性,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土地快渗、氧化塘等实用、简单的处理设施。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