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1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系13亿多人生活环境改善,关系垃圾能不能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要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两年过去了,重温习主席的讲话,结合各地各部门的实践,觉得十分有必要对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进行再思考。
对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基本认识
垃圾分类是一项制度,是一项必须普遍推行的制度,更是一项必须普遍推行的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
普遍推行垃圾分类这项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改善13亿多人生活环境改善,为了更好的让生活垃圾得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具体措施,是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要求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最终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
习主席的讲话,把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目标、路径、措施阐述得非常清楚,成为指导垃圾分类乃至生态环境治理具体的行动纲领。
科学界定生活垃圾的范围
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要搞清楚什么是生活垃圾,生活垃圾的范围有哪些。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暨国办发〔2017〕26号文主要目标: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在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
这里所说的生活垃圾是生活固体废弃物的一部分,是指从民众生活、工作场所原本抛弃到垃圾桶、垃圾箱、垃圾站的那部分固体废弃物,也就是日常垃圾。日常生活垃圾在大多数地区分为四类,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其它垃圾。这里分门别类介绍一下。
可回收物:较清洁的报纸、信封、账单、纸质包装盒等废纸及纸板,饮料纸包装,塑料瓶罐、塑料玩具、塑料包装袋等塑料制品、废金属、玻璃等(玻璃包括:玻璃瓶罐、平板玻璃、镜子等,但不包括无法处理的盛装化学制品以及灯泡等有害物质的玻璃)。
厨余垃圾:工作生活中产生的剩饭剩菜、菜皮果皮、茶叶渣、过期食品以及制作食品过程中产生或者废弃的原料、废弃的植物或修剪花木的枝条等(猪腿骨等较大骨头属于其他垃圾)。
有害垃圾:主要是对人体健康有害或者会影响自然环境的废弃物。包括:电池、灯管、油漆桶、墨盒、硒鼓、化妆品、过期药品、杀虫剂等。
其它垃圾:除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以外的日常生活垃圾,如盛放厨余果皮的垃圾袋、废弃餐巾纸、复写纸、收据纸、尿不湿、清洁灰土、污染较严重的纸、塑料袋等、陶瓷制品、妇女用品、一次性餐具、烟头、废弃的衣服、地毯、毛巾、床单等织物,废旧的包、鞋等皮革制品等。
需要提醒有关地区和部门的是,这其中不包括医疗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垃圾(包括拆房垃圾、装修垃圾)、二手服装等,因为医疗垃圾、餐厨垃圾和建筑垃圾(包括拆房垃圾、装修垃圾)原有相对较为完善的收储运系统,处理设施建设运营也是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主的方式进行的,而二手服装则是多年来自成体系,可以不需要政府补贴自我造血维持行业生存,这些都应该仍然继续归属于生活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的范畴,不列入垃圾分类考核指标之中。
不列入分类考核指标之中,但不等于说这些固体废弃物可以不在一个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基地当中协同处理;恰恰相反,这些废弃物应该与其设施共享,提高处理的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如果推广垃圾分类制度过程中扩大“垃圾”的外延,那么势必影响有限的垃圾分类引导资金集中使用,同时也给完成垃圾分类考核指标平添或易或难的变数,更重要的是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还处在刚刚开始阶段,如果扩大“垃圾”的外延,更会养成可分可不分的选择性分类投放习惯,从而给后面的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增加难度,导致链条断裂。
我国“垃圾分类”的有益探索
我们知道,最早在世界上提出“垃圾分类”的是北京。1957年7月12日,《北京日报》头版头条发表文章《垃圾要分类收集》的文章,而那时的垃圾分类仅仅是号召居民分类收集废旧物资,根据那时的经济总体水平,民众无需号召也会自动收集那些能够作为商品换钱的可回收物,所以这次只能称其为分类收集回收废旧物资。
我国再次试行垃圾分类也是上世纪90年代末于北京开始的。1996年,北京市西城区大乘巷社区成为第一个试点垃圾分类的小区,最初,4个并排的大垃圾桶贴着不同标志,分别收集书刊报纸、泡沫塑料、玻璃瓶片、废旧金属。到了2000年左右,这个小区的垃圾桶更换为垃圾箱,收集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这次垃圾分类较比上一次已经有了理念上长足进步,那就是兼顾了再生资源回收和环境卫生保持两个方面的同步宣传。但是这一次也不能够算作真正的垃圾分类,也只是有了分类雏形,居民有了一点分类投放意识,公共场所有了一些分类收集设施,但是装运和处理还是因为系统设施远远跟不上导致混装混运、混埋混烧。原地徘徊甚至退步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参与度不高,组织机构不健全,末端设施严重不足,更是因为没有把垃圾分类作为一项制度建设来推广,没有形成以法治为基础,全民参与的制度化的新时尚。
法治化制度化 垃圾分类前景光明
据新华社近期报道,我国垃圾分类工作已由点到面逐步启动。全国46个重点城市垃圾分类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已形成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从垃圾分类覆盖面来看,46个重点城市均公布了实施方案,建立了市区两级的工作协调机制,并着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其中,有41个城市已开展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19个城市出台了示范片区建设和验收标准。这些都为这次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探索出来一条新路,已经成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我们相信,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有勤劳勇敢智慧的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断实践,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已经成为党中央治国理政实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牢记习近平主席新年贺词的话:新征程上,不管乱云飞渡、风吹浪打,我们都要紧紧依靠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这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一定会取得成功!(作者系循环经济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