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铸就文学的时代品格

2018-12-04
来源:人民日报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历程,当代中国震古烁今的历史巨变,为广大作家提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新鲜、复杂、丰沛的生活经验。作家们从时代馈赠中汲取创作养料和灵感,同时也自觉以文学方式反映并回应时代的丰富与阔大。

  40年来,广大作家以昂扬激情投入火热生活,以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记录时代变迁,反映人民心声,在人民的伟大创造中进行着艺术的杰出创造,贡献自己的思想智慧和语言才华,托举起新时期文学高原,引起世界对中国文学的瞩目。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文学始终坚持与社会共进步,与人民同呼吸,具有鲜明的人民性、时代性和创新性,涌现出大量反映时代变革和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优秀作品。广大作家以强烈的文化自信与文化担当观照人民生活,记录当代中国正在发生的史诗般变化,文学事业呈现百花竞放、蓬勃发展的繁荣景象。改革开放40年来的文学发展,铸就了我国文学鲜明的时代品格。

  文学生态巨变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文艺路线和文艺方针为文学艺术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为文学事业繁荣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塑就改革开放40年文学以人民为中心、与时代同行的品格底色。

  改革开放40年,是中国文学重新出发的40年。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基础上,形成新时期党的文艺路线,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紧紧依靠广大文学工作者,尊重艺术发展规律,为文学艺术发展繁荣打下坚实基础,开辟广阔空间。

  改革开放40年,是中国作家空前团结、和谐奋进、昂扬向上的40年。40年来,广大作家以昂扬激情投入火热生活,关注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始终保有对改革开放中国的热情讴歌和改革开放建设者的深情礼赞,他们视野开阔,思想活跃,并以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记录时代变迁,反映人民心声,在人民的伟大创造中进行艺术的杰出创造,贡献自己的思想智慧和语言才华,托举起新时期文学高原,引起世界对中国文学的瞩目。

  改革开放40年,是当代文学加快自我更新和发展脚步的40年。中国作家置身全球化背景和现代化进程,在外来文艺思潮此起彼伏、文学观念不断更迭中大胆“拿来”,勇于探索,在不断创新、汲取营养中又能够始终立足本土站稳脚跟。广大作家在吸收借鉴外来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精华的基础上,充分结合本土经验和中国文学自身发展规律,创造了改革开放时代新时期文学的兴盛。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知青文学、寻根文学、改革文学、先锋文学等文学现象不断涌现,成就文学创作累累硕果;网络文学异军突起,理论评论及时跟进,共同筑就中国文学兼容并包、开放多元的文学生态,拓展转型时期的社会覆盖。

  改革开放40年,是文学环境日益向好,不断扩充新生力量的40年。改革开放后,文学报刊陆续复刊、创刊,扩版、扩刊,全国各级各类文学报刊总数至今已多达3000种。与此同时,各地陆续恢复或创建文艺类出版社约50家,每年出版各类文学作品超万种。以2017年计,出版长篇小说就多达9000部。网络文学经过20年蓬勃发展,目前全国各层次文学写作者超过1300万人,其中相对稳定的签约作者达68万人,主要文学网站日均更新量超过2亿字,网络文学读者约4亿人。文学生态的巨大变化,使当代文学焕发勃勃生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艺事业迈入新天地。习近平同志关于文艺的系列重要讲话,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广大作家正积极回应时代和人民的召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摒弃浮躁、潜心创造,作家们深入深化改革最前沿,深入最广大人民生产生活中,以多姿多彩的写作实践,传递中华儿女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梦想。一批又一批书写时代进步、书写人民心声的文学作品正在涌现,并在新时代拓展文学疆域,创造文学高峰。

  精品力作纷呈

  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为文学事业发展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资源。广大作家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在人民创造历史的进程中进行艺术创造,生动表现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文学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大众思想文化道德素质和审美水平,鼓舞人民斗志,凝聚民族力量,引领社会风尚,培育社会主义新人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初期有一种说法,当一个时代处于转型阶段,旧的理论体系不再适用,新的理论话语还没有形成,在思想界、理论界都还来不及转变的时候,最能够把这个时代提前说出来的,就是文学。面对生活,关切现实,书写蕴含人类共通情感的中国故事,是中国当代文学重要表征,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当代文学新气象、新面貌集中体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历程,当代中国震古烁今的历史巨变,为广大作家提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新鲜、复杂、丰沛的生活经验。作家们从时代馈赠中汲取创作养料和灵感,同时也自觉以文学方式反映并回应时代的丰富与阔大。

  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的文学成就,讲述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成为越来越多作家的自觉追求。作家们关注现实、直面当下,以强烈责任心和使命感,饱含深情描绘波澜壮阔历史进程,书写人民奋斗拼搏、喜乐悲欢。从历史转型中的乡镇到大都市的现代生活,从普通人的情感生活到反腐倡廉、扶贫攻坚等国家大事,“三农”题材、城镇化进程、当代工人生活、少数民族生活、知识分子心路历程、时代楷模的精神风貌,都在作家笔下得到有力体现,文学的现实主义道路更加广阔,文学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的价值引领作用更加凸显。改革开放以来,以《平凡的世界》为代表的大量优秀文学作品,不仅拥有众多文学读者,而且经由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电视剧等艺术形式,继续发挥着影响人、感染人、塑造人的作用。

  广大作家在对时代现实报以热切关注的同时,坚持精益求精,崇德尚艺,把社会价值和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以更加执着、更加沉静的心态向着文学艺术高峰迈进。改革开放40年来,文学观念、题材、主题、风格多姿多彩,体裁、门类、形式、技法百花竞放。小说创作精品迭出,以宏大深远的眼光表现民族历史与现实生活,不懈探索新的思想艺术空间。报告文学和纪实文学紧扣时代脉搏,许多贴近现实生活、关注国计民生的作品引起广泛反响。新诗、旧体诗词和散文杂文焕发新的生机,与人民精神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网络文学、儿童文学、影视文学、科幻文学等与时俱进、蓬勃发展,逐渐成为中国文学新的生长点,为文学事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与活力。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开放、多元、包容的良好氛围中,中国当代文学思想活力迸射,创作激情奔涌,极大丰富和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多样的精神文化需求。繁荣,已成为中国当代文学重要的关键词。

  改革开放以来,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相继设立,持续推出大批优秀作品。国家级文学奖的设立,有力推动改革开放时期文学发展繁荣,起到引领风尚的作用,有力促进当代文学经典化。其中,茅盾文学奖迄今已评选九届,共计43部作品获奖,鲁迅文学奖评选七届,共计264部作品获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评选十一届,共计709部作品获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评选十届,共计214部作品获奖。历届获奖者连同他们的获奖作品,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的绚烂景观。四大奖项不断改革评奖机制,完善评奖程序,得到文学界和广大读者推重,成为具有深远影响的国家级文学奖项,同时也成为中国文学由“高原”迈向“高峰”的有力见证。

  队伍日益壮大

  与文学创作蓬勃发展相对应,改革开放40年来作家队伍日益壮大。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中国作家创作热情和创作才华得到进一步激发。在文学创作一线,活跃着来自不同代际、不同年龄的作家们的身影。他们当中,既有德高望重的文学前辈,也有被称为“90后”甚至“00后”的新生力量。老一代作家笔耕不辍、佳作不断,中青年作家已成为文坛的中坚力量,新生代作家迅速成长,展现旺盛创造活力,作家队伍呈现“四世同堂”的可喜局面。以文学反映生活、书写时代的信念,将作家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大家相互学习,充分交流,潜心创作,锐意创新,不同创作群体之间和谐融洽,作家与作家、作家与社会、作家与读者间形成健康向上、充满活力的互动氛围。

  为团结引领、联络协调广大作家,建设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温馨家园,中国作家协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持续深化改革,进一步加强工作的政治性、先进性、权威性,在全国范围内吸纳文学新生力量。据统计,中国作协会员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347名增加到目前的1.1万多名,省级会员现有8万多名。青年作家、网络作家、自由撰稿人等新的文学群体发展强劲。各地网络文学周、网络作家村活动的开展显示了网络文学的活力。新文学群体在作协的有效组织下开始走向广阔天地,感受时代脉搏,汲取生活营养,发挥着文学创作体现时代风貌、引领时代风气的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文学事业迎来繁荣发展新阶段。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持续推进,少数民族作家队伍建设和培训取得重大进展,文学创作得到充分鼓励,民族文学作品和汉语文学的互译工作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文学对外译介和传播不断取得新成果。对此,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多次以少数民族作家培训班形式团结少数民族作家队伍,《民族文学》杂志在促动少数民族作家创作方面积极有为。目前,我国55个少数民族都拥有自己的书面文学作家,各民族文学交流日益活跃,中华多民族文学交融共进的良好态势正在形成。

  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习近平同志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不仅将为人类贡献新的发展模式、发展道路,而且将把自己在文化创新创造中取得的成果奉献给世界。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定文化自信、振奋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迅速提升,中国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增强,作家们从改革开放宏伟实践和中国社会飞速发展中汲取丰厚力量,同时也拓展了视野,收获了自信。世界渴望进一步了解中国,中国有意愿、也有能力把自己的经验和情感传递给世界。如今,持续不断的中国文学“走出去”已经看到了成效,取得成果,收获不同形式的认可,各国人民更加愿意同中国作家交流、听取中国作家声音,中外文学交流日益深化,中国文学、中国作家与世界对话的自觉、自信和能力不断增强,代表中华民族精神的中国文学尤其是中国当代文学正越来越深刻地参与到世界文学建构之中。

  相当数量的翻译家、汉学家、评论家、学者对中国文学产生浓厚兴趣,陆续翻译介绍大量当代作品。目前仅国家图书馆收藏的英、法、德、荷、意、西等欧洲语种和日语的改革开放40年文学外译图书超过1000种,中国有作品被译介到国外的当代作家近300位。作家莫言201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曹文轩2016年获国际安徒生奖,刘慈欣2015年获雨果奖,这些都有力证明中国文学正在成为世界文学越来越重要的创造性力量。

  改革开放40年来,各层次中外文学交流日益频繁,交流形式更加多样。近年来,中国作家协会不断加强文学交流的机制建设,积极参与国际性品牌文学活动,积极与外事部门和对外文化机构合作,拓宽作家出访渠道,充分发挥作家在文化交流中的独特作用。在法兰克福书展、伦敦国际书展、中欧国际文学节等一系列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出版和文学盛事中,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获得广泛好评,中国作家成为知名国际书展中十分活跃的角色。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十三届阿尔及利亚国际书展上,还有外国文学爱好者主动来到中国出版社展位前,希望能够志愿帮助翻译作品,向更多外国读者推介中国文学。每年一度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海书展—上海国际文学周等图书与文学的活动中,中国文学作品一直是各国出版机构关注的重要对象。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力度不断增强。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中国当代文学精品译介工程、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对外翻译工程等陆续实施,为中国当代优秀作品海外传播提供强大支撑。2013年开始的短短5年间,中国作家协会上述三项工程共资助227个项目,覆盖英、法、德、意、阿、希伯来语等29个语种。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多边文学论坛、中外文学翻译研修班、文学翻译家工作坊和国际写作营等,密切了中国文学与各国翻译家、汉学家的联系与合作,不断扩大当代优秀文学作品国际影响。《人民文学》杂志相继推出英、意、法、德、俄、日、韩、阿、西等外文版及中法双语版和中英双语版,成为对外推介中国文学的重要窗口。这些成果,既是我国综合国力在文化、文学方面发展进步的体现,也是改革开放40年中国文学在探索创新中不断开拓新局面的最好例证。

  改革开放40年,中国作家始终与中国人民一道坚定不移地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中国文学正处在全面发展、快速上升时期,作家们充满创新的热情、需求和动力。中国当代文学一直以开放胸襟汲取外来文化的精华,文学观念与创作方法不断创新。与此同时,中国作家也越来越深刻认识到文学本土特色的重要性,中国古典文学传统和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资源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开掘。我们要以宽阔的胸襟,站在民族历史和人类历史的高度,悉心描绘中国经验崇高壮阔的品格,认真把握时代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方向,深刻体认中国人民的精神追求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巨大贡献和重大意义。只有这样,才能锻造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才能更好地传递中国价值、传达中国声音、呈现中国魅力。

  改革开放40年的今天,中国作家正以前所未有的饱满热情关注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和中国人民的奋斗,并正以积累了40年的丰富思想经验与大胆艺术创新更热切地投入到新时代的文学创作中,假以时日,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中国作家必定能以不辜负时代和人民的艺术创造,谱写出中华民族的新史诗。

  (作者: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