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精神”照亮上合之路(望海楼)

2018-06-0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6月9日至10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将在青岛举行。两名新成员国将首次参加上合峰会,届时八个正式成员国、四个观察员国和六个对话伙伴以及主席国客人的元首或政府首脑,以及相关国际组织的负责人,将聚集在“上海精神”旗帜下,开启上合组织的新时代。

  以上合组织诞生地命名的“上海精神”,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为核心内涵,既是该机制及其前身“上海五国”各成员合作经验的结晶,又是成员国多边合作的行动指南。在冷战结束、苏联解体之后特殊而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上海精神”成为超越冷战思维的创新理念,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以增加战略互信为基础的新安全观。安全合作需要基本互信,互信又促进安全合作。对于上合组织成员来说,坚持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任何第三方,这是构建互信的基本条件。面对成员国所在地区“三股势力”等非传统安全威胁,谋求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和可持续安全,最符合各方共同利益,才能为本地区各国实现稳定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以谋求共同发展为目标的新发展观。正如在安全上,将自身安全建立在别国不安全上,最终会导致自身不安全,零和游戏实际上害人不利己,同样以邻为壑也无法带来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在互利共赢基础上,成员国挖掘区域合作潜力,共创合作机遇,都能从经贸合作中获取实利。考虑到成员国经济实力差距悬殊,上合组织经济合作特别强调循序渐进、互利共赢。

  以坚持平等协商为核心的新合作观。上合组织以“安全合作”及“经济合作”双轮驱动著称,并逐渐纳入人文文化合作,这都离不开大小国家主权平等、协商一致。上合组织的共识及决策都经过平等协商,照顾了各成员的尊严与舒适度。只要平等协商,才能达到求同存异,在多样性中寻求团结与共识,才能确保合作共赢。

  以尊重文化多样为特征的新文明观。从“上海五国”到“上海八国”,上合组织成员国地跨欧亚两大洲,欧亚大陆复杂互动的历史进程给各国都留下深深烙印。多种古老文明和宗教信仰,不同制度模式和发展道路,没有妨碍成员国对睦邻友好、共同发展的追求。充分尊重文化多样性与彼此的自主选择,推动文明间交流对话,已成为成员国广泛共识。

  17年来,“上海精神”照亮了上合之路。上合成立后的第一个十年,正值国际和地区形势急剧变化的时期,反恐战争、“颜色革命”、金融危机此起彼伏,但上合组织经受住了历史考验,在三大支柱即安全、经济、人文三个重点领域的合作成绩斐然。进入第二个十年,上合合作的广度、深度继续扩大,发展战略对接有了新起色,并实现了历史性的成员扩大。

  作为上合组织的创始成员国及最大经济体,中国为上合组织的发展壮大以及“上海精神”的发扬光大作出了巨大贡献。从基本内涵看,“上海精神”与中国倡导的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脉相承。可以说,以“上海精神”为基础的上合组织已成为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作为主办国,中国寄望于通过青岛峰会,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融入上合组织进程,为“上海精神”赋予更强大的生命力。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特聘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