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1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教学观摩及研讨活动——中小学编程教育创新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及研讨会,在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第一小学举办。多省市近百名教研专家、一线教师齐聚一堂观摩和研讨,西城区信息技术教研员朱慧老师主持会议,北京教育学院教授于晓雅,西城区教育委员会导师团专家特级教师张军,石景山区教研专家袁志平等多位信息技术教育教研专家出席会议。
本次观摩课是自2017年9月28日“移动环境下的编程创新教学实验基地”在展一小落地后,首次推出的面向全国教师开放的创新教学编程课。观摩课采用优秀年轻教师现场授课,一线教师发言讨论,教育专家点评总结的方式进行。
赵圣老师主讲的《森林里的动物》以蓝雀飞翔的童话场景设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拆分蓝雀(编程对象)飞翔的动作,让学生明白动画的基本原理。而另一位主讲老师贯季莹老师则结合了生活中“声控灯”问题,用短视频引发学生对生活问题的思考,继而引导学生拆分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两节创新编程课均采用了创设情景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利用流程图一步步分析程序执行过程,让学生仔细体味循环结构和选择结构在程序设计中的作用。
与会老师们纷纷对这两节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来自大兴区的宋春雷老师评价道:两位老师的课程设计重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以往,我们都是学习知识,形成作品,现在,老师们又在知识形成作品之间增加了计算思维,是我们以往的信息技术课所没有的,非常好。
石景山教研专家袁志平老师特别指出:利用算法来编程,或通过编程实现算法思想,我们一般都称之为“算法与程序设计”。我们讲的编程实际上指的是通过算法来实现我们的目的。现在专业的程序设计软件对于中小学生而言,还太难。但是今天老师们用的这个工具,我认为非常好。它好在当老师分析完具体的实际情况,建立起流程图,明确算法思想后,学生能马上就用这个图形化编程工具把算法实现出来。所以我们看到这一节课40分钟,四分之三的时间学生都在琢磨算法,这对学生而言是有益的。
接着,老师们又共同围绕“编程教育在中小学到底要如何开展”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得出了这样的共识:在中小学教孩子编程,其重点在于思维的培养,而不是为了培养码农。编程教育是为了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编程教育更应该注重孩子的算法思维、逻辑思维,而不是仅仅为了教会他使用一种工具。老师要教会孩子们发现问题,抽象建模,然后利用编程解决问题,这才是一个完整的计算机思维。要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才是教育永恒的主题。
朱慧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说道,西城区的编程教育一直走在北京市前列。早在1998年西城区就开始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编程。在西城区的小学课堂先后引入VB编程语言,VC等编程语言,直到现在的图形化编程语言。但是不论其中发生过多少变革,西城老师们所注重的始终都是如何培养孩子的算法(程序)思维。
当被问到为何选择编程猫作为编程教育的平台时,朱慧老师坦诚说道:编程工具有很多,选择编程猫的第一点是:图形化编程易于接受。第二,编程猫平台是免费的,并且会给学校很大的支持。第三,孩子回家后仍可以在这个平台创作自己的作品,可以通过二维码直接和他人分享,发布在网上,可以让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人看到,这将给予孩子非常大的成就感。
据了解,编程猫正致力于助推中小学编程教育的普及,为全国范围内的中小学提供编程教育服务支持。目前其合作校在全国已近2000所。编程教育缘起于未来,行走在当代,编程猫也表示将竭诚为人工智能时代的编程教育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