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绿色GDP绩效评估课题组与《中国社会科学》编辑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联合发布了《中国绿色GDP绩效评估报告(2017年全国卷)》。为何要开展绿色GDP绩效评估?对地方推进绿色发展有哪些重要意义?本报记者采访了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课题组组长欧阳康。
对话人: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欧阳康
欧阳康,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哲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兼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马克思主义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湖北省政协委员、国际政治学会技术与发展分会副会长等。主要从事绿色发展、哲学、人学、文化学、高等教育学等研究。代表性著作有《社会认识论导论》《哲学研究方法论》等,十余次获国家、教育部和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主持十余项国家、省部级和国际合作科研项目。
采访人:中国环境报记者宋杨
绿色GDP绩效评估得出什么重要结论?
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绿色发展前景乐观
中国环境报:为什么要开展绿色GDP绩效评估?这项研究有什么重要意义?
欧阳康:人类社会进入现当代以来,传统工业文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日渐显现。中国在追赶世界现代化的进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遭遇了经济增长的生态魔咒。曾经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过的生态危机,在中国也有所显现。
在这种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绿色发展理念,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绿色GDP绩效评估就是要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确立绿色发展战略地位,探索其科学合理的有效抓手和实现途径。
《中国绿色GDP绩效评估报告(2017年全国卷)》不同于以往采用GDP、人均GDP或者任一个单一指标来评价某一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做法,而是通过综合运用GDP、人均GDP、绿色GDP、人均绿色GDP、绿色发展绩效指数5个指标,全面科学评估各省(市、自治区)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尤其是资源、能源、环境消耗情况和投入产出比例,盘点当前中国绿色发展实际情况,为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这种高度综合性的极限评估,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评估对象经济社会生态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并对地方政府宏观经济决策、产业调整、发展模式、发展规划等问题提出针对性的绿色发展决策建议。
开展绿色GDP绩效评估,对加速确立绿色GDP绩效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导向,强化绿色文明在中国经济社会未来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具有重要推进作用。此外,绿色GDP绩效评估还为以绿色文明引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探索中国特色的绿色发展道路,为世界文明健康发展贡献中国方案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数据和理论支撑。
中国环境报:此次对各地开展的绿色GDP绩效评估,都得出了哪些基本结论?
欧阳康:这个报告利用37个分析图和38个数据表客观呈现了全国内陆31个省(市、自治区)2014年、2015年GDP、人均GDP、绿色GDP、人均绿色GDP、绿色发展绩效指数5个指标的年度变化情况,并形成3个基本结论。
第一,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绿色发展绩效指数、绿色GDP、人均绿色GDP,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其绿色发展前景乐观。
根据课题组的测算,2014年全国内陆31个省(市、自治区)的绿色发展绩效指数平均值为86.85,2015年提升至88.90,增幅达2.05%。2014年全国内陆31个省(市、自治区)的绿色GDP平均值为19597.51亿元,2015年提升至21100.12亿元,增幅达7.67%。2014年全国内陆31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均绿色GDP平均值为44424.04元,2015年提升至47531.58元,增幅达7.00%。
第二,部分省(市、自治区)的绿色发展绩效指数、绿色GDP、人均绿色GDP三项指标,均开始超越本地区的GDP、人均GDP传统评价指标,发展态势良好。
根据课题组的测算,与2014年相比,2015年全国内陆31个省(市、自治区)绿色GDP平均增速达到7.88%,增幅超越GDP平均增幅2.62%;全国人均绿色GDP平均增速达到7.17%,增幅超越人均GDP平均增幅2.31%。这意味着全国内陆31个省(市、自治区)中大部分已开始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第三,极少部分省(市、自治区)在绿色发展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绿色GDP、人均绿色GDP增幅明显低于其GDP、人均GDP增幅。这些省份的GDP增量中,绝大部分或者主要经济贡献仍来自于原有发展方式,应当引起特别关注和重视,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开展绿色GDP绩效评估有哪些作用?
对当地推进绿色发展提供精准建议
中国环境报:课题组研究的是绿色GDP绩效,这与之前一些地方研究探索的绿色GDP有何不同?
欧阳康:一些国家和地区近一个世纪以来建立的GDP核算体系,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经验借鉴。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各地区对绿色GDP核算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使人们逐步认识,仅仅以GDP来指引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暴露出种种弊端,亟待修正以GDP为核心的经济社会评价体系。然而,据我们所知,目前世界各国各地区都还仅仅将绿色GDP的研究视野停留在国民经济核算的范围内,还陷入了测算模型、资源定价等细节问题的纠缠中。
我们认为,要做出精确的绿色GDP核算确实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但如果从宏观、系统的视角来审视绿色GDP就会发现,其实影响绿色GDP测算结果的有很多因素,而其中一些因素对绿色GDP的测算结果并不产生较大影响,甚至可以忽略。
当我们还不能对其进行十分精准的计算时,我们可以构建一种理论模型和算法,对其绩效即最终结果展开绝对值和相对值的测算。进一步,可以推论不同地区、行业、产业对当地绿色发展的影响,进而对当地推进绿色发展提供精准的建议。
中国环境报:怎样理解绿色GDP绩效评估和绿色GDP核算之间的关系?
欧阳康:课题组所涉及的绿色GDP绩效评估,意图在经济学、统计学、政治学、生态学等多学科视野下,建构基于绿色GDP的发展绩效评估理论模型,客观描述评估对象的绿色发展现状。
主要目标在于通过绿色GDP绩效评估,实现对不同评估对象绿色发展现状的有效区分和科学比较,为地方政府提供理论参考和现实依据。鼓励先进,督促后进,有效推动不同地区的绿色发展。同时,通过比较分析和科学论断,帮助评估对象寻找最适合自身实际的绿色发展模式。
绿色GDP绩效评估既不同于传统的绿色GDP核算,更不是要去替代绿色GDP核算、绿色发展绩效指数等相关研究,而是要探索绿色发展、绿色GDP研究的新思路,推进绿色发展研究,并以这种研究为不同地区的绿色发展找到科学、可行的指导理论。
中国环境报:《中国绿色GDP绩效评估报告(2017年全国卷)》有什么特点?
欧阳康:这个报告是课题组历经3年多时间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组采用大数据挖掘等方法,结合我国相关统计学、能源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对自然资源的分类办法,以及我国长期形成的、可供采用的统计学实践数据,构建了基础数据统计与评价指标体系,即由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52个三级指标构成的统计与评价指标体系。
同时,还构建了GDP增长中各种损耗的45个分行业统计与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对GDP增长中的各种损耗进行分行业地统计与评价,从而构建出新的矩阵型二维指标体系。充分改进了以往绿色GDP算法中资源耗减和生态损耗的指向性,并在此基础上采集到全国内陆31个省(市、自治区)2014年、2015年,45个不同行业的能源消耗、环境损失、生态损耗等共计682个有效数据。为保证大量数据处理的科学性,课题组专门研发了绿色发展科研平台用于处理这些数据。
中国环境报:开展绿色GDP绩效评估有哪些难点?
欧阳康:在绿色GDP基本算法模型中,从实物量到价值量的换算一直是绿色GDP核算与绩效评估的难点。在本次研究中,经过反复研讨,课题组最终采用了市场价格法实现实物量到价值量的换算。但这种方法仍然存在资源定价难以达成共识的诟病。
为保证研究结果的客观性,研究中所涉及任何自然资源、环境损失、生态损失的定价都采用了国家发改委等权威机构及出版物公开发布的数据进行测算。这既与GDP本身的测算策略保持了相对一致,又用同一个尺度来评价不同对象,最大限度保证了结果的科学性、公平性。
中国环境报:根据已有研究,您对继续推进绿色GDP绩效评估研究,服务绿色发展、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有何建议?
欧阳康:坦率地讲,课题组已经发布的3个研究报告还只是我们的阶段性成果。我们也在积极寻求多方面的合作,期待有更多的有志之士加入,共同为我国的绿色发展和国家治理现代化作出应有贡献,也希望与国际上相关机构和有识之士合作。
绿色GDP研究,几乎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科学家都在投入大量精力展开研究的世界性课题。我国在此领域一度进展缓慢,既有投入不够的原因,也有统计口径和计算方式的困难,还有地方政府观念转变的原因等。
不管如何,我们的态度是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因为这件事情对国家、社会和我们每个人而言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尤其对于我国这个后发国家,如果不解决好绿色发展的国家治理问题,就难以实现中国社会发展对西方社会的中国式弯道超越,难以真正引领世界发展,难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强国。
我们认为,绿色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乃至人类文明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如何加速绿色发展理念的落地,促进其生根发芽,是当前我国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中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
绿色GDP绩效评估是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已经时不我待。各级政府必须用科学数据说话,将绿色发展的目标、任务层层压实,步步推进,才能引领国家治理现代化,使中国实现21世纪的弯道超越,加速人类社会步入绿色发展的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