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和输送更多优秀大学生到部队淬炼成钢

2017-10-10
来源:中国教育报    

把大学生征兵工作积极融入立德树人大格局

  武汉大学党委书记 韩进

  高校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南开大学新入伍大学生回信精神,要始终牢记“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办学治校的初心,不断增强政治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站在立德树人的全局中理解、把握大学生征兵的政治意义,不断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为大学生征兵工作厚植文化土壤、营造良好氛围、优化工作机制,培养和输送更多政治合格、学识渊博、能堪大任的优秀大学生到部队淬炼成钢,建功立业,为实现强军梦、中国梦作出更大的贡献。

  关口前移求长效。一是教育关口前移。高校要注重革命传统教育,积极开发红色文化的教学价值和德育价值,将其转化为教学资源和德育资源,为国防教育、征兵工作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武汉大学明确把“红色文化育人工程”纳入学校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整体规划,组织专家学者对校史中的红色文化篇章予以考证、梳理和阐释,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二是宣传关口前移。高校要注重征兵宣传常态化,建好用活宣传栏、校园网、广播台、电子屏等多种宣传渠道,引导有志青年到军营实现梦想。武汉大学积极打好宣传主动仗,编印《国家鼓励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入伍服义务兵役政策50问》等信息,将征兵工作宣传资料连同新生录取通知书一同寄给每一名新生,宣传范围进一步扩大。三是工作关口前移。高校要把基础性工作谋在前、做在先,把握征兵工作的主动权,要认真落实征兵工作党政“一把手”工程,明确责任、分解任务。武汉大学形成了“校领导主抓、武装部统筹、各职能部门负责、院系辅导员做具体工作”的征兵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提出了工作的措施和要求,建立了考评机制,强化了学校各级管理部门和干部教师的责任意识。

  重心下移求实效。一是工作责任下移。高校要建立健全征兵工作的体制机制,将征兵工作责任具体化为工作责任制,将责任制落实到责任人,层层压实工作责任。武汉大学列出相关职能部门在征兵工作中的责任清单,把任务指标分解到各院系,征兵工作结束后对各单位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讲评。各学院成立征兵工作领导小组,指定专人作为预征工作联系人,做好包括宣传、咨询和预征对象的推荐工作。二是培养重心下移。高校要精心组织,注重统筹兼顾,将爱国教育、国防教育、征兵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纳入到学校的课程体系、人才培养体系中来。武汉大学在相关课程教学中,展现了本校先贤献身理想、立志报国、勇于奋斗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精神。三是工作视角下移。高校要转换工作思路,在做好政策宣传的同时,更要针对学生特点,制定不同的工作方案、动员策略和服务机制。武汉大学为应届毕业生、在校生、新生制定了不同的征兵方案和宣传策略。同时,建立了跟踪服务机制,落实专人及时提醒学生上网报名预征。学生参军入伍后保持与其联系,定期了解学生在部队的学习、训练、生活和工作情况,鼓励他们在军营建功立业。

  主线位移求高效。一是工作主线位移。高校要变被动为主动,把征兵工作从办公室转移到学生宿舍、学生食堂等学生活动场所,从公开宣讲、信息推动拓展为一对一咨询,从政策宣传升华为使命感召、责任激励。武汉大学对各院系副书记和毕业生辅导员进行面对面的辅导和培训,在学生食堂、宿舍布置多个宣传咨询点,现场接受报名登记,现场解答相关疑问,指导学生上网预征登记,组织国防生开展一对一现场咨询活动。二是宣传主线位移。高校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选树大学生参军入伍的先进事迹,着力打造看得见、摸得着的模范,积极唱响唱好从军报国的主旋律。武汉大学要求军事教师在军事理论教学中宣讲党和国家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报名应征。学校还从本校参军入伍学生中挖掘了一批典型大力宣扬,在学生中引起了热烈反响。三是风格主线位移。高校要因材施教,注重工作创新,准确把握大学生的特点,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方式来传递红色文化背后的价值观,大力激发学生携笔从戎的报国情怀,将“征兵”主题转化为“参军”。武汉大学积极举办珞珈红色文化节、“与信仰同行”素质挑战赛等红色文化主题实践活动,注重运用“90后”大学生钟情和擅长的新媒体,创新校园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和载体,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爱党爱国爱校情怀。

  凝心聚力全力以赴做好大学生征兵工作

  河北省教育厅厅长 刘教民

  习近平总书记给南开大学8名新入伍大学生回信,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青年成长成才的亲切关怀,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促进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做好新形势下大学生征兵工作指明了方向。

  河北把大学生征兵工作融入立德树人大格局,塑造学生勇于担当、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等优秀品质,使其成为衡量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利用抗战胜利日、国家公祭日等重大活动和重要时间节点,特别是在本省发生的党史、国史上重大事件以及重要纪念日,以及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校庆日等校园重要活动,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纪念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引导学生主动投身军营以实际行动实现人生理想,把热血挥洒在实现强军梦的伟大实践之中。

  深入开展国防和红色主题教育。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引导大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自觉和精神共鸣。加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不断深化学生对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大力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近几年,河北军地各部门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各高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征兵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工作方法,细化工作要求,大学生兵役登记、应征报名、参军入伍人数逐年增加,走在全国前列,受到教育部和省政府充分肯定。河北坚持从机制建设、政策激励、强化宣传、量化任务、联合督导等5个方面入手,确保完成大学生征兵工作任务。

  建立军地校联动长效机制。省政府、省军区高度重视大学生征兵工作,主要领导曾亲自动员部署,并致信省教育厅主要负责同志,明确征兵工作责任目标。在各级领导大力支持下,河北军区动员部门、教育系统都积极行动起来,密切配合,形成了分工负责、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

  充分调动大学生入伍积极性。作为依法征兵的试点省份,2013年以来河北不断健全大学生应征入伍优惠政策体系,推进了征兵工作的法制化和规范化。例如,河北实行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定向招录的政策,所招录大学生退役士兵数量不低于当年符合条件大学生退役士兵人数的10%。

  确保每一名新生和在校生都知晓政策。充分发挥宣传动员工作的重要作用,努力做到宣传工作全方位、无死角、全覆盖。自从2013年国家鼓励大一新生应征入伍政策实行后,河北省教育厅连续5年与省征兵办联合印发《致全省普通高校大一新生的公开信》,由高校招办随录取通知书一并寄给录取新生,确保每一名大一新生未进校门就知晓国家和河北省的征兵优惠政策。针对在校生和应届毕业生,河北各高校通过网站、广播、报告会、海报、宣传页、微信等多种形式,将政策宣传到每一名大学生。

  动态通报,奖先罚懒。河北将征兵任务数量分解到各高校,各高校再将任务目标分解到院系、年级和班级并责任到人,将完成任务情况与年终考核、评优评先挂钩。实行每周动态统计和通报制度,各高校每周报送进展情况,省教育厅按完成目标任务情况排名进行全省通报。对措施得力、成效显著的高校进行表扬,对重视不够、进展缓慢的高校进行通报批评,有力地推动了工作的进展。

  做好跟踪服务。为推动高校大学生征兵工作深入开展,每年省教育厅与省征兵办联合成立督导检查组,分赴全省各高校进行督导检查,实地了解报名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征兵工作时间跨度长,后续的跟踪服务是确保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环节。各高校后期不放松、不懈怠,尤其是暑假期间正常开展工作,热情周到做好服务。学生入伍后,认真做好新生保留入学资格、在校生保留学籍、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等工作。

  在新的历史时期,教育系统要积极承担起服务国家需要、服务军队建设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为部队培养和输送更多高素质的优秀高校大学生兵源。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提高站位,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做好大学生征兵工作的重大意义,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担当,继续落实工作责任,完善体制机制,军地密切配合,认真细致做好新入伍大学生的跟踪服务,持续关怀大学生士兵锻炼、成长。

  认真学习领会回信精神 扎实做好大学生征兵工作

  河北师范大学党委常委 张士欢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深深地打动了我校师生爱国之心。在召开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南开大学新入伍大学生回信精神座谈会上,同学们讨论热烈,大家深刻地认识到,实现强国梦必需有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做后盾,作为师大学子要有历史的担当,积极响应祖国的召唤,到最艰苦的地方,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肩负起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

  大学生应征入伍对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有着特殊的教育功能。多年来,我校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高度重视征兵工作,为部队输送了一批批德才兼备的大学生。

  一、高度重视,明确分工,把大学生征兵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常抓不懈。

  大学生应征入伍,是学校党委承担的一项重要政治责任。我校成立了“征兵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学院党委书记为征兵工作第一责任人,党委副书记具体负责,坚持“领导小组成员包学院、院包系、系包班、班包人”制度,确保征兵工作层层有计划、事事有人管;每年将征兵工作纳入到年度工作计划之中,至少召开3到4次征兵会议,做到前期有计划部署,中期有督导检查,后期有总结分析;设立征兵工作站,负责落实征兵工作;建立教务、学生、宣传、团委、财务、保卫等部门征兵联动机制;每年召开征兵工作表彰大会和征兵工作动员大会,大力表彰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

  二、加强教育,广泛动员,把大学生征兵宣传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

  一是日常宣传与集中宣讲相结合。新生从入学军训就进行入伍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每年的“国防教育日”,组织师生进军营慰问演出、了解部队生活、参观战士训练、组织打靶等。每年4月至9月,集中开展征兵宣传活动。除了利用传统的条幅、展板、广播等宣传工具外,充分发挥“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师大青年”“河北师大学生会”等微信、微博和武装部网站的新媒体作用,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图片、漫画、网络语言等形式进行宣传。

  二是课堂教学与国防教育相结合。开展“参军两年、受益一生”为主题的课堂大讨论,把我校学生入伍先进事迹运用到课堂讲授中;充分发挥军事理论课和军事技能训练的作用,做到参军入伍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试卷”。在军事理论课教学中,教师系统讲解国家、省市和学校有关大学生入伍的政策,军事理论课考试将征兵政策列为必考题。在军事技能训练课上,帮训教官现身说法,强化学生踊跃参军报效祖国的意识。

  三是普遍教育和典型示范相结合。我校师生自创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西柏坡》在学校多次演出,极大地增强了同学们爱国主义和献身国防的情感。由退伍学生组成的“军事爱好者协会”宣讲团在各学院巡回演讲,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部队大熔炉的锤炼对人生观、价值观和精神状态的影响,在学生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三、落实政策,优质服务,把解决入伍学生的后顾之忧作为工作的着力点。

  我校除严格落实国家和河北省的各项优惠政策外,还制定了《河北师范大学学生应征入伍及退出现役后复学实施办法》,为入伍学生提供更多优惠政策,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例如,在评奖评优方面,综合测评加10分;符合推免研究生条件的,优先保研;有入伍经历的学生除了享受国家规定的免修课程外,我校还规定十余门素质教育类课程,可直接获得学分;每年学校一次性奖励入伍学生2000元,对在边海防或艰苦地区服役的学生奖励3000元;我校还规定经所在部队批准,服役期间学生可参加学校学科考试,学校为这些学生提供各种条件,解决了部分学生边服役边完成学业的愿望。

  在征兵工作中,坚持“不让学生花一分钱,不让学生跑冤枉路”,为参军学生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一站式”优质服务。学校统一组织学生体检,在政治考核环节为学生购买往返车票;指定专人掌握预征对象的通讯方式,逐个联系,热情服务;征兵期间,征兵办公室24小时值班,随时对学生和家长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在学生入伍离校的欢送会上,向每位入伍学生赠送《入伍纪念簿》和纪念品,上面有母校寄语和温馨提示;制作优秀学子展板,让每名学生了解入伍学生成长进步历程;学生服役期间,学校到部队看望并保持与他们的联系;复学后,在落实优惠政策、完成学业方面给他们提供指导和服务。

  让国防育人工作在校园扎根

  河南工业大学

  9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南开大学8名新入伍大学生回信,高度肯定了他们响应祖国召唤参军入伍,把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行,勉励他们把热血挥洒在实现强军梦的伟大实践之中。高等学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要切实把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育人落实到具体实践中,融入到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各项工作中,统一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大局中,让爱国奉献精神厚植校园、扎根生长,为实现强国梦、强军梦培养一流人才,凝聚强大力量。

  河南工业大学历来高度重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大学生国防育人工作,坚持“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相结合,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的基本思路,培养大学生爱国奉献的家国情怀。2011年以来,先后有491名优秀大学生应征入伍。学校国防教育和征兵工作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注重用理论武装大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挖掘爱国主义元素,将爱国主义内容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帮助大学生增强对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尊严感与荣誉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觉继承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做忠诚的爱国者。定期组织开展“工大讲堂”“国防大讲堂”等讲座报告,开展“与信仰对话”“逐梦—典型人物”等主题教育,开阔大学生的理论视野,增强军事理论知识。

  二是注重用组织关怀大学生。加强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发挥学校党组织的优势和力量,让大学生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心关怀,把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结合。从2014年起,学校党委武装部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合作,吸引有志参军的在校大学生组建了保持在200人以上规模的军训教官团,在业余时间和寒暑假组织开展军事训练、联谊交流。在军训教官团设立学生党支部,吸引发展优秀教官党员,加强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组建成立退役大学生联谊会,把返校复学的优秀大学生组织起来,让他们学习有载体、发展有平台、队伍有形象、未来有希望,用一个优秀的人带动辐射周围一群人,共同成长进步。

  三是注重用政策激励大学生。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河南省的激励政策,并出台了一系列学校激励政策,帮助学生定位人生方向和成才目标。对退役复学大学生士兵,政治上成熟可靠、学习工作上积极进步的,优先发展入党。在开展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评比时,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推荐。在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时,将应征入伍服兵役情况纳入遴选指标体系。对从学校应征入伍的在校大学生(含应届毕业生),每人一次性奖励2000元。让退役复学大学生在学校的发展政治上有自信,学习上有助力,成长上有动力。

  四是注重用情怀鼓舞大学生。加强使命担当塑造,使大学生认识到个人发展都是同国家的发展进步紧密联系的,伟大的人生目标往往产生于对祖国深厚的爱,要把个人的价值实现同时代使命紧密结合起来,自觉担当起保卫祖国的神圣职责。学校通过党团活动,组织大学生到焦裕禄纪念馆、红旗渠等红色教育基地和南街村、唐庄镇等社会主义新农村学习参观。在春节、八一建军节走访慰问复转退军人和退役大学生,召开座谈会、表彰会等,营造爱国拥军氛围。举办在校大学生应征入伍欢送会、优秀退役大学生士兵先进事迹报告会,增强在校大学生应征入伍的光荣感、使命感、荣誉感。利用校园网络、校园广播、微信新媒体等多种传播手段宣传国防和军队建设,邀请国防教育和征兵宣传演讲团来校宣讲,拍摄国防教育宣传片等,吸引更多的优秀大学生报名应征。

  五是注重用实践锻炼大学生。加强知行合一教育,搭建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多种平台锻炼大学生,把专业知识、爱国情感和爱国思想落实到身体力行的爱国行为中。大力开展校园日常实践、寒暑假集中实践,组织“重走长征路”“寻访抗战老兵”“关爱残疾儿童”“爱心书摊、快乐阅读”“绿城计划”“西部计划”等活动,让大学生在经济建设第一线开阔视野、接受教育,在服务社会发展中增长才干、学以致用。学校军训教官团2013级35名毕业生中,中共党员16人,参军入伍7人,考取硕士研究生12人,其余全部高质量就业。

  用船政文化引领大学生参军报国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高度重视征兵工作,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征兵工作体系,从而充分调动了广大在校学生的爱国热忱,应征入伍人数连续多年位列福建高校前列。

  夯实基础,构建征兵工作格局。一是成立征兵工作领导小组,校领导担任组长,下设征兵工作办公室、征兵工作站,配备专职工作干部,并在各系部设立征兵工作专职干部。二是征兵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重点分析征兵工作形势,及时解决问题、困难,征兵办定期组织召开各系书记及征兵项目负责人会议,对预征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对各系征兵报名学生数及时进行通报,督促征兵工作顺利开展。三是把征兵工作纳入各系部学生管理量化考核指标,签订征兵工作任务书,明确工作任务。四是始终坚持“三早一新”的工作要则。从新生入学初期,就通过各类座谈会、班务会、谈心会,对学生入伍意愿进行排查摸底,针对家庭贫困、品学兼优、表现积极的侧重宣讲优抚政策,通过广泛动员、优中选优,掌握一批可以重点教育培养的好苗子。五是依托学校教学模式,有意识地将意向参军学生置于与部队技术维护岗位相近的环境中锻炼,积极鼓励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努力缩短军地两用人才培养周期。

  营造氛围,榜样感召参军热忱。一是打通从“校门”到“营门”最后一公里的服务通道。每年毕业生集中返校和年底大型招聘会期间,学校设立征兵咨询点,摆放征兵宣传展板,现场解答学生征兵疑问,发放应征入伍宣传单,并邀请当地武装部来校召开征兵政策宣讲会,与有意愿参军学生现场互动。二是设立征兵工作宣传日,每月通过广播、校园网络、电话通知、发送邮件、主题班会、悬挂征兵工作宣传标语等形式,积极营造浓厚的征兵工作氛围,多渠道多方式地宣传应征入伍的政策及其重要意义,确保每位学生知晓征兵政策。三是大力开展“学生兵教官选聘”活动,每年遴选一批本校退役士兵,担任新生军训教官,组建国旗护卫队、标兵队列,现身说法、言传身教,切实将其在部队所见所闻所思及时传递给新生。四是创设“优秀大学生士兵标兵栏”,将大学生士兵在部队的先进事迹汇编成册、制成展板、发布微博、推送微信,加大有志大学生携笔从戎的典型案例宣传,用榜样的力量感召有志大学生知识报国的热忱。

  突出特色,创新征兵工作载体。一是将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大学生征兵工作相融合,持续加大学生国防素养培养机制建设,并将征兵工作融入学生“思政教育体系”“能力培养体系”“成才就业体系”。二是将船政文化教育与学生参军报国融合起来,充分发挥船政文化内涵的精神引领,组织学生参观校史馆,切身体悟“加强海权、力御外侮”的爱国思想;通过“三老一听”活动,邀请老校友、老前辈、老战士进校讲船政人精忠报国的光荣传统等,激发学生传承船政爱国精神、参军报国的使命和激情。三是将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生参军报国融合起来,通过校园“爱国主义教育周”“道德讲堂”等活动,将参军报国的思想教育渗透到学生思政建设的方方面面,为集中性征兵动员工作打下深厚思想基础。四是将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军报国融合起来,以思政部和军事教研室为主体,将“形势政策课、国防教育课和军事理论课”作为学生应征入伍和开展国防教育的主要平台,引导学生树立强烈的历史荣誉感、传承使命感和报国参军的理想。

  优化服务,确保工作落到实处。一是建立学生应征报名服务体系。制定学生应征报名流程,方便学生一图看懂。在放暑假前完成初检初审工作,避免学生高温炎热季节来回奔波。及时为学生提供学籍保留、档案转移、各项优抚金直接打入学生银行卡等便捷化措施。暑期统一安排征兵办、财务处、院办联合值班,方便学生一站式、一次性办好征兵手续。二是建立大学生士兵信息库,记录每一个应征入伍大学生从入学到入伍、从入伍到退役全过程成长情况,既有跟踪又有监督;针对体检合格、政审合格的预征学生,学校对其档案管理、学籍监管、复检、食宿安排、出行保障等进行统一监管。三是针对退役学生士兵,开展“就业岗位培训计划”,专门开展多选择性多样式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创业辅导、岗前培训等服务,使工作、创业的退役学生士兵免去后顾之忧,保障每个学生士兵都有称心如意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