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资本携手制造业升级又逢机会窗口

2017-08-16
来源:中国工业报    

 从一些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和话语权。目前,制造业的升级尤为重要。“制造业”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从分析问题和加入要素出发,缺什么补什么,这其中不仅包括加互联网的融合,还要加上技术的创新、机制的变革、跨界的融合,为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优秀企业提供资本支持。
  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主旋律,也是“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抓手。第十三届中国工业论坛在北京召开,睿道资本董事长路跃兵在会上表示,用好资本是可以成为实体的助推器的。
  资本促进发展
  路跃兵表示,私募股权在中国比美国更有空间,中国投资形式比美国要多得多。发展、改革、开放的维度,中国也比美国要多得多。LP(有限合伙人)今后发展需要关注中国金融市场全球配置问题,中国企业正在转型升级与改革,PE(私募基金)、VC(风险投资)需要服务于中国企业的全球布局,打出“组合拳”,微观来说是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和做大做强。基于此,路跃兵设计了产业混合母基金的概念。
  他指出中国的PE、VC发展虽然晚,但是势头迅猛。在这个过程中,GP(普通合伙人)充当了重要的驱动力,LP则基本上相对被动。从长期看,我国虽然有耐心推动PE和VC的发展,但LP往往很缺乏。这就提醒我们应该思考以下问题,即如何在中国培育成熟专业的LP,使人们认识PE资产以及它与经济的互动和贡献。此外,从金融角度看,PE资产的性质如何等。
  为了更为详细的解释这些观点他举了一个例子来阐述,比如说基金投资了一个公司,实现改制,将公司的体制机制从所有权多元化到治理结构合理化,最后战略梳理做成了国内一个很不错的工程机械制造商,这是第一步。然后带着这个企业到意大利去并购,把某个公司并购下来,这样该公司今后发展的技术储备就拿下来了,再去发展技术,该公司就站在了一个很高的起点上去创新。
  与此同时,该公司把在东欧以及北美的销售渠道也并购进来了,一下子拓展了全球的销售渠道和服务网点,可以说资本在这里起了很大的作用。有人说技术发展用市场、用金钱是换不来的,路跃兵不这么认为,对此他用了一个实例来说明这个问题。他说:“从2005年第一列动车引进中国,到现在我们最新的复兴号,高铁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所以说以市场换技术,以资本去并购技术,这条路是可以走通的。基于这一点,资本会利用其包含的各种不同形式来实现,比如说VC,我在这之前培养了很多风险投资基金,他们投资很多创新型的企业,例如说阿里巴巴,阿里巴巴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企业,当时我投了三家基金,这三家基金分别投资了阿里巴巴事实证明很成功。”
  路跃兵在工业制造业领域深耕多年,从早年的卡特彼勒,到福特汽车进入中国市场开展合资,以及现在的睿道资本,这一路都是从事着工业领域的投资,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用资本将全球最顶尖的技术产品和最好的创新资源引入中国市场,并且充分消化吸收进而有崭新的成长。
  投资重视实质
  创新发展论坛上,在讨论企业是要多元化还是专业化更受到资本青睐时,路跃兵表示,只要是好的企业、有发展的企业,不管是多元化还是专业化,资本都会跟进。
  哈佛大学教授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叫做跳跃猴子理论。同理,企业家要想从一个领域转到另外一个领域里,他要把一些资源配到另外一领域的时候就面临一个选择,因此企业是否要多元化发展就需要面临很多的考验。
  对于是否要多元化发展的争论由来已久,而且在全球范围内,不管是从企业的角度还是学术的角度目前都莫衷一是,另外成功和失败的案例都不胜枚举。记者了解到,在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多元化发展兴起于美国。其原因有二,第一,当时的全球市场是分裂的,全球化的程度不高,企业发展受限于市场规模,一个企业想做大只有在有限的市场中进行多元化的生产才能达到目的。但现在是高度全球化的市场,单一产品同样可以支持企业大规模的增长。
  第二是信息技术,由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解决了诸多之前不能实现的问题。路跃兵用卡特彼勒的实例解释了多元化的卡特发展过程。卡特在行业领域可以说是单一的工程机械生产商,但细分之后它有矿山设备、道路机械等等,从这个角度来说卡特又是个多元化的企业。因此在合理范围内进行多元化是非常可行的。
  对于专业化,记者提到对目前非常有热度的工匠精神的理解,路跃兵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我觉得工匠精神与其说是一个个人、企业的事,或者是一个微观的事,不如说是一个国家的事,是一个宏观层面要考虑的事情。当一个企业生产了一年,赚的那点东西不如弄一块房地产的经营;当一个企业辛辛苦苦招工人然后又进行研发又开拓市场,忙活半天不如企业从银行贷款,以5%~6%的利率贷款,然后以12%~15%的利率再贷出去更赚钱的时候,就没有办法去实现工匠精神。”
  所以,路跃兵认为,工匠精神应该代表了一个整体的国家的营商环境。德国有1300多家全球非常领先的、每个细分领域的那种隐性冠军企业,那是因为他们有企业成长的“土壤”,这种“土壤”就需要国家和社会共同来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