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是知识、智力和思想最密集的领域之一,是人类思维的展示场、国家智慧的集散地。当今世界,各国决策者在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处理内政外交重大问题时,越来越倚重智库的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智库建设在中央部署与支持下蓬勃兴起,建设智库、发展智库、用好智库,日益成为全党全社会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特别强调智库建设要突出“两重点”,一是重点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二是把重点放在提高研究质量、推动内容创新上。强调要克服智库研究中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传播、轻内容创新的问题,摈弃热衷搭台子、请名人、办论坛等形式主义的做法,确保智库建设健康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对智库建设寄予了殷切期望,对当前智库存在的不足进行了精准剖析,把握住了智库长远发展和质量提升的关键。
智库的核心使命,是通过提供高水准的研究成果咨政建言、献计献策、服务发展;提高研究质量、推动内容创新,是对智库设计者、运营者、研究者提出的重大而紧迫的命题。高质量智库研究成果的产生,离不开环境、机制、人才、评价等各种要素的优化、配合和支撑。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讲,有必要在智库建设中贯穿“精细化”的自觉追求。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如果说在发展初期,中国智库在热情驱动下呈现井喷式增长的话,那么今天当我们面对数量庞大的智库群,面对中央和人民的更高期待,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重大课题是,如何以工匠精神,通过“精细化”运作实现智库质量向更高水平的跃升。
一是强化研究问题的精细化。智库研究问题精细化的关键是精准。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要把凝炼根本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作为衡量智库水平的首要指标。要坚持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要求,紧扣时代主题,扎根社会实践,结合学科特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准确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创造性地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知识,深刻分析改革发展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在全面系统分析和把握研究问题的基础上精准确定核心问题,即事物的主要矛盾;在动态中跟踪问题,紧紧追踪事物变化,始终抓住核心问题、主要矛盾不放松,从而在理论研究和政策建言、研究现实和预测未来、探索规律和超前创新之间寻找结合点,努力在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上有重大突破和突出贡献。
二是强化智库成果的精细化。智库研究成果精细化的关键是精确。千人一面、众口一词是智库发展之大忌;浅尝辄止、隔靴搔痒、低水平重复是目前智库成果存在的普遍现象。要把提出有思想、有见地、有谋略、可操作,质量高、效果好、针对性强的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作为衡量智库水平的重要指标。要牢固树立“精品”意识,练“内功”、厚基础,做“长线”、谋长远,强特色、育优势,筑品牌、创老店,做到不仅技高一筹,而且独树一帜。要克服智库建设中存在的大量选题重复、研究方法陈旧、研究成果雷同的情况;自觉地对成果类别进行精细化设计,对成果内涵进行精准化研究,对成果服务对象进行精确化报送,提升成果的转化率、政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提高专业化水平;让智库的“看法与想法”变为领导的“说法与做法”,让智库的“文章”变为政府的文件,让智库的“谋划”变为组织的规划,让智库的“言论”变为社会的舆论,让智库的“对策”变为党和政府的决策,从而在竞争激烈的智库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三是强化智库管理的精细化。智库管理精细化的关键是全面提高科学化水平。当前要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衡量智库水平的核心指标。目前我国智库建设中,还普遍存在组织方式、管理方式不够健全等问题。对智库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模式进行精细化梳理、设计和建构,是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题中之义。要强化综合改革的思路,协调推进组织管理、人才培养、人员考评、科研模式、资源配置、智库文化等方面改革,形成改革合力,构建和完善有利于智库创新发展的长效机制。要突出重点,着力推进人事制度、科研评价改革,建立健全以服务国家为目标、以质量为导向、以实质性贡献为标准的评价制度和人才激励机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旋转门”制度,着力造就一批具有真知灼见的思想家、政策法规的建议人、重大战略的分析师、科学决策的参谋者。要打破国界、区域、行业、部门、学校、学科壁垒,建立高校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力量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新机制,促进各类智库间的良性互动与有效合作,实现智库人才的广泛汇聚、智库资源的有机整合、多学科力量的深度融合。要建立健全需求与供给直接联系机制、信息享用机制、内部治理机制,更好地激发智库的内生驱动力和创造潜力。
四是强化智库评价体系的精细化。评价是导向,是激励,是规范。智库评价是调动智库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智库服务决策水平的有效杠杆。要把建构科学、合理、有效的智库评价指标体系作为衡量智库水平的先决指标。指标体系即是理论成果,也是检验标准。近年来,国内外相继发布了多份评价报告,从学术影响力、政府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例如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和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联合发布的《中国智库网络影响力评价报告》,将网络影响力作为一项单独指标,为智库评价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这些智库评价成果,折射了社会对智库的热切关注,体现了智库界对智库健康发展的期许。智库具有战略研究、建言献策、引导舆论、人文外交、人才培养的重要职责。为此,需要我们对智库评价体系进行精细审视、精准发力、精心探讨,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平的智库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