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3日,国家环境保护部向媒体发布了2015年11月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等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11月份,东北、华北地区均现持续多日的重污染过程,而其中北京尤为严重。11月至12月中旬,北京市发生重污染22天,占11月和12月天数的36%,同比增加15天。
2015年12月7日,北京,启动史上首个“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建议中小学、幼儿园停课;企事业单位实行弹性工作制;全市范围内实施机动车单双号行驶。北京先后发布8次空气重污染预警,包括一次红色预警、两次橙色预警、两次蓝色预警和三次黄色预警。
雾霾下的民众生活
2015年11月份以来,空气重污染频发。数据显示,2015年北京市以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重污染天数共42天,但其中有22天都发生在11月和12月,占两月总天数的36%,同比增加15天。
密集的雾霾现象,导致公众从感官上觉得空气质量越来越差,一年不如一年。
从北京市环保局此前发布的数据可以看出,去年前10个月,空气质量改善较为明显,PM2.5累计浓度为69.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1.8%。而经过后两个月的6次空气重污染过程,年均浓度一下被拉高到80.6微克/立方米,降幅也从21.8%跌到6.2%。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主任张大伟介绍,“常说重污染天‘以一抵十’,简单说就是出现一个重污染天,要用10个一级优天才能挽回来。”
虽然统计数字2015年雾霾天数比2104年有所减少,但因重污染天“以一抵十”,直接给市民生活带来不便,以及对健康的影响,使市民感觉雾霾天数越来越多,就如抽了十个嘴巴不如一记重拳显得厉害。
从门诊量的攀升可以透视到雾霾天对健康造成的影响。空军总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刘一介绍,“雾霾中呼吸道首先受到影响。”
专家表示,雾霾天气会对人的肺部造成理化刺激和细菌感染,而且雾霾明显与肺癌相关。她表示,PM2.5可以进入肺泡,由于雾霾阻碍了紫外线,空气里的病菌也会随之进入肺部,这就容易损伤肺泡。而肺泡是肺部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是空气和血液的屏障,一旦遭到刺激,屏障被破坏就容易出现炎症,而炎症得不到有效治疗就容易引发癌症。
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长兼科普宣传部部长、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断中心主任支修益认为,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向全球公布,空气污染也是一类致癌物质,既然世界卫生组织把它定位为一类致癌物质,那肯定在这方面有一定证据。
雾霾中含有二氧化硫等刺激呼吸道黏膜的有害成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理化刺激,可以通过支气管,刺激血管、肺泡、气道上皮等。这些微细颗粒还可能诱发炎症,导致机体发生各种感染,“因雾霾严重,紫外线明显减少,杀菌作用减弱,细菌病毒的传播导致人们容易出现继发性感染,引起气道性过敏反应、慢阻肺等呼吸系统的老病、慢性病复发。由于毒性物质刺激,还会出现胸闷、气喘、咳嗽、咳痰等不适症状。”
据不完全统计,严重的雾霾天有时候能见度小于50米,因行车视线不佳,导致交通事故比往常多20%。
2015年11月10日晚上10时许,由于雾霾天能见度较低,北京东六环有多辆小汽车连环相撞,事故当场造成3死1伤,路面出现三个多小时的长达20多公里的严重拥堵。
2015年12月24日,北京周边地区开始降雪,大气流动不利于污染物排放,加之混合层高度从500米降低至200米,伴有短时接地逆温现象,污染物迅速累积。多个气候现象的叠加降低了北京的能见度,首都国际机场在平安夜21时之后,先后取消了66次航班,而圣诞节当天,截至晚上19点30分,共有超过621次航班被取消。雾霾“攻陷”了北京的机场。平日一天只更新两到三次的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官方微博,在25日凌晨两点特别发出了特殊天气的提醒,告诉旅客应“及时与所乘飞机的航空公司取得联系,以免因天气原因耽误自己的行程”。
“猖獗”的雾霾倒逼治理的迫切
雾霾既是健康的隐形“杀手”,也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猖獗”的雾霾倒逼治理的迫切,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特别是大气、水、土壤污染严重,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扭转环境恶化、提高环境质量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是“十三五”时期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
2016年1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北京市调研时强调,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大力实施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切实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要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上来,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深刻认识大气污染治理的紧迫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坚持不懈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持久战。
张高丽强调,大气污染防治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切身利益,要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忧人民之所忧,心中时刻装着人民,从严从实做好工作,努力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决不辜负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
张高丽要求,有关地区和部门要全力以赴抓好强化措施落实。对工作不力、未完成空气质量改善目标的,要严肃追究问责。要把环境保护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基层和具体责任人。加强环保信息透明公开,引导公众参与环保行动,形成共同参与、良性互动的环保工作大格局。
雾霾下的绿色治理
在与雾霾的“战争”中,日常生活中,人们能做到的只有用口罩来作个人防护、空气净化器来净化居室环境,减少雾霾对人体的影响,而这些也只是“权宜之计”。
而真正减少雾霾,减少大气污染,关键是要落实政策,执行法治,完善制度,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减少高污染、高能耗企业。
工业排放和汽车尾气构成了雾霾污染中最主要的危害。我国当前正处于工业化进程的关键时期,基础工业和加工业、精细工业发展均同步繁荣,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城市化进程加快,汽车普及,中国进入准发达国家行列,大量需要的基础工业和未经治理的小工厂和落后产能、过剩产能并存发展,给大气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
治理雾霾,既需要时间,更需要多措并举,进行绿色治理。
壮大机械装备制造业,给机械装备制造业投入更多的智慧支撑,凸显科技治霾的力量。
做好散煤替代工作,强化散煤污染控制,大力推进“煤改气”“煤改电”及其它新能源应用。
加强机动车管控,加快推进重型柴油车使用清洁化,推动公交、物流领域率先更换使用新能源车辆,严格机动车排放检测标准。
坚持工业企业治理,通过“关停并转”等措施,彻底解决小企业、小作坊超标排放问题。探索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研究实施冬季差异化排污收费政策。
建立区域联动机制,探索建立跨地区环保机构,推动区域联动治污。2015年12月18日发生雾霾天气时,河北、北京、天津提前发布红色预警,内蒙古、山东、山西、河南等周边区域的44个城市都联动预警、启动响应。目前,北京与河北形成了京冀跨区域碳排放权交易,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跨区域交易试点建设。这一项重要制度创新,是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的具体实践。
全民参与是治理雾霾的重要基础,治理雾霾不是单凭某个组织、个人就能做到的,而是需要全社会关注、参与。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在雾霾面前谁都不能“独善”其身。即如近来网络新歌《回来吧蓝天》所唱那样,“不再抱怨,不再躲闪,为了共同的家园,从今天开始,从我做起,勇敢担当为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