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意识一旦进入人类文明发展史,就仿佛置身于一方阔大的殿宇,在其中寻找先哲存放的珍贵宝物,给予我们启悟与灵感。
我们知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保持生态平衡、构建生态文明,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和课题,这一话题和课题早已成为中西方文化的基本共识和共同任务。
爱默生既是文学家又是哲学家,被视为美国文艺复兴时期的精神领袖,与华盛顿、杰斐逊、林肯比肩齐名的美国历史上四位最伟大的人物之一,更是世界生态文学的开拓者。作为一个笃诚的自然主义者,其自然主义观被认为是美国生态文学与生态哲学的思想根基。爱默生倡导人们敞开心扉向自然膜拜,因为自然是人类最好的导师,只有在自然面前,才能感受到自己就像被养育的婴孩,才能感受到无限的爱。
“自然伸出她的手臂来拥抱人,只是为了让人的思想与她同样伟大。她心甘情愿地用玫瑰和紫罗兰来跟随他的脚步;她用她雄伟和庄严的外表装饰她亲爱的孩子……在我们的印象中,荷马、苏格拉底和弗希昂与希腊的地理和气候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爱默生亲近自然,崇尚自然,主张人们“归隐”自然,以期达到自然主义的纯挚境界:“草在生长,芽在萌发……天空中有无数的飞鸟,空气中飘逸着松脂、香膏和新草垛发出的清香……星星近乎神性的光辉,穿过透明的黑暗倾泻下来,星空下的人看起来像一个年幼的孩子,而他居住的这个地球,看起来像个小小的玩具……”
流溢和张扬的自然主义理念告诫我们,当你在功利主义甚嚣尘上而寻觅不到知音的时候,自然会成为你最好的伙伴;当你仰望寥廓苍宇而倍感孤独的时候,星斗能唤起你一种真实的存在感,因为真诚明悦的心灵可以把自然照亮,使它充满诗意。爱默生就是用这种诗意点绘自然烛照自然,使真正的美与崇高从幽闭隐晦的自然界中显现出来,变得可接触可预期。爱默生既敏锐地指出了人类对待自然的缺憾与过失,同时又像先知一样描绘人类美妙宏阔的前景,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一方面感受到他对社会与自然关系的沉重心情和对现代文明发展的乐观态度,另一方面也体察到超越时代的杰出智慧和远见。
在自然世界中人们是自由平等的,人类仅仅是自然世界的一部分,人们只有在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基础上,才能享受自己所创造的精神成果,欢乐的自然呈现着欢乐,而忧伤的自然则呈现着哀愁。爱默生反复提及并着重强调“自然作为外界事物给予人类各种益处,损坏自然势必导致人类走向灾难”,表明了作者视自然界为人类生存基本前提的自然主义至上观,这一观点在某种意义上对于当下仍有一定启发价值和开导意义。当今时代,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捷,生态失衡引起了全球性的关切和瞩目,许多国际组织和众多有识之士发出强烈呼吁:必须留给地球一部分原始旷野,必须维护动植物的多样性和持续性,必须对自然界保持一份谦恭和敬畏。这与一个多世纪前爱默生的吟咏和感慨是高度契合的:“田野和树林带给了我们心灵巨大欢悦,指说着人类和植物的隐秘关联。我并非独在而不受关注,植物向我颔首,我向它们点头。风雨中树枝摇动对我是既新鲜又熟稔,它令我惊异又让我安然。它们对于我的影响,就如同我确信自我思维妥帖所为正当时,全身涌起了超越而高尚的感情”。
的确,与大自然风雨同舟、休戚与共的人类,不仅要从自然界获取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养分,还要通过与大自然的心灵交流取得精神愉悦与心理自适,激荡起灵魂的涟漪与共鸣,这与东方哲学提倡的“神游自然”实乃殊途同归。事实上,近年颇受欢迎的“郊区游、农家游、渔家游、田园游”就是现代人对返璞归真的一种心灵慰藉,那些曾经与泥土和原野相濡以沫的人们,永远都在心底存留着自然的芬芳,永远都秉持着回归自然的强烈渴望,因为只有徜徉在自然的怀抱里,我们才会心清气爽、超然世外。
1838年7月15日晚上,在美国坎布里奇的神学院高级班上,被美国前总统林肯称为“美国孔子”的爱默生一上台,讲述不是深奥抽象的神学理论,而是以一种难以抑制的激越之情咏赞和激赏美妙的夜晚。被誉为“美国文明之父”的爱默生不是一个思维缜密的哲学家,而是一个激情满怀的诗人,是以自己心灵的真诚感染和传导别人心灵的哲人式诗人,因为真诚远比哲学更亲切更人性,如同一剂精神良药,真诚能够疗治痛苦而悲伤的心绪。所以,爱默生终其一生并没有致力于宏大哲学理论体系的编织和构建,只是注重对敏感微妙的人的心灵进行解读和阐释。爱默生认为人类的一切宝藏都深埋于心灵之中,诗人要学会源源不断地从自己心灵中发掘和吸取宝藏。于是,在寒冷寂寥的冬夜,爱默生俨然一个手举火炬的精神使者,谁需要光明,他就向谁跑去。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其思想火炬的烛照下,一代自然主义大师梭罗写出了影响甚巨的散文名著《瓦尔登湖》。
爱默生主张现实生活就是我们的字典,他指出“我不愿意把我与这个充满了行动的世界隔开,哲人不是独立于世的,它是灵魂萎靡的队伍里一个执旗的人,他的职责是提醒人们不忘崇高的价值目标,把人引向高尚”,由此可以推断,哲人不仅是智慧的,而且应该是信心和真理的代表。正如在《怀疑主义者蒙田》一文中,爱默生认为做一个精神的独居者,独自面对自己的心灵,是哲人生活的最高原则:“为什么你要放弃穿越星光下真理的荒原的机会?仅仅是为了获得一顷地,一座房和一间谷仓的可怜的舒适?真理也有其屋顶,床笫和餐桌”。
物质文明的进步不应当使人类丧失生命的原动力。特别是居住在几十层高的摩天大楼之上,用空调将居室变得四季如春,出行乘坐汽车高铁飞机,这是我们生活和生命力的一方面。而另一方面,人类不仅需要高新技术提供的各种方便,还应当始终与大自然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惟其如此,方可承受疾风骤雨的考验,始终律动生活热情和生命激情。